野釣鯉魚頓口少或停口,三個建議送給你

2019-06-20   垂釣是一種生活

野釣鯉魚的選位:

水庫中釣鯉選位還更要注意大小水面的連接處,或岸邊突出伸向水中的部位超過一米以上的釣位,或是水中的小島和大片水草的邊緣。池塘中的鯉魚則是另一種分布狀況。常有人垂釣的釣位,投喂飼料的位置,以及塘中地勢複雜的地方都常會有鯉魚光顧。

出釣時機的選擇:

繁殖前後是鯉魚進食的高峰期,鯉魚一般在五一前後繁殖後代,繁殖期間不進食,繁殖期大約一個月左右。尤其是在繁殖前食慾旺盛,也就是春季。

此外,鯉魚對低溫跟低氧的耐力比較差。所以,在自然水域作釣,大家要選擇晝夜溫差小的時間段出門。

釣鯉漂相及常見問題:

釣鯉時,浮漂入水後,出現連續晃動的時候,一般是雜魚鬧窩,此時不宜揚竿;其次,如果浮漂入水後,下行過程中,出現不斷上頂,直到頂出了漂肚時,一般是鯽魚咬鉤。而鯉魚因為是靠吞食吸餌料,所以浮漂一般會出現連續頓口,或者是直接黑漂。

如果釣鯉魚頓口少,考慮是幾個方面的原因,首先可能是線組過大;其次是浮漂用大了,使得吃鉛量過大出不來動作;再者是餌料和的太硬了,魚就餌比較費勁,遇到頓口少,先在這三點上找原因。

突然停口的常見原因:

魚層變化:在釣鯉魚時還時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本來上魚上的很好,可是風向一變,水中的魚立刻緘口不食。頻繁的更換釣位從新做窩也無濟於事。其實這並不是魚不吃餌了,而是因為風向的改變使鯉魚的泳層發生了變化,並導致它的攝食習性突然轉變。這種情況建議以動態的餌來引魚咬鉤。

餌料霧化過度:一開始誘魚是需要霧化的細小顆粒,但如果是垂釣時間較長,過度霧化擴散的細小顆粒會使聚集於窩點處的鯉魚象鰱鱅一樣吸食餌料的霧化顆粒,我們釣著釣著就沒口了。

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可以換上極柔軟的子線,並將子線的長度縮短到10厘米(對摺後)以內,鉤子要換上輕些的鉤,餌就不要掛在鉤子上了,直接捏到鉛座上,讓吸食細顆粒的鯉魚把鉤子誤吸入口,這時候釣鯉魚變得和釣鰱鱅有點像了。

春季建議使用腥香餌料作釣,餌料的狀態需要黏一些,這個季節還是不建議釣的過深,儘量選擇水淺一點的地方作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