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為什麼竿稍非入水,原來是這麼個道理

2019-10-20   垂釣是一種生活

我們在垂釣過程中,將鉤餌拋到釣點之後,等到魚漂在水中呈現穩立的狀態時,就會把處於魚漂上方魚線往水裡稍微壓一點。每次都得把魚竿竿稍部位往水中插一下,才能將魚竿放到支架上。竿梢為什麼要入水?入水多少最合適呢?

第一、竿梢入水作用

1、竿梢入水,其實是和台釣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動作要領相關聯的,即我們通常所說的「壓線」,就是把「風線」壓入水中。若是竿稍不入水,魚線中的風線很可能在有風的時候跟著風擺動,導致走水。壓風線入水,減少風、水流的干擾,使浮標傳達的魚訊更加準確,以及使拋竿後鉤子到底的位置更加明確。

2、即使無風且不走水,風線漂在水面上的浮力對漂的調目和釣目都有干擾,可能會造成浮漂一目左右的誤差,釣組之間的平衡狀態恐難以維持。

3、竿稍入水後會帶動風線令其處於幾近繃直的狀態里。風線繃直後,在提竿的時候無疑會加大力度的傳遞。提竿的力度大,刺魚的力道也跟著加大,魚鉤的鉤尖就能更快更准地刺魚。另外,竿梢入水,由於水的阻力,使得起竿動作更容易掌握,不至於出現由於力道過猛導致的「飛線」等情況。

第二、竿梢入水分寸

1、竿稍入水的深度不能比釣目到漂腳的距離大,入水太深的話,一是容易拖延刺魚的時間,導致錯失提竿刺魚良機;二是很可能讓魚漂承受難以承受的壓力,導致魚線受損或者斷裂。

但是也有個別特殊情況,需要入水深一點,比如:因魚情而無需風線入水,或者風力很大,浮漂漂移太厲害,需要將竿稍入水深一點,以減小風力對浮漂的擺動。

2、竿稍入水深度建議:在無風無浪時,竿稍入水的深度為三到五公分;在微風浪小時,竿稍入水十多公分,但不能大於漂腳到釣目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