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之間的勾連,還是發生金融危機,世界大戰爆發前有哪些徵兆?

2020-12-16     雷姐的機械空間

原標題:利益之間的勾連,還是發生金融危機,世界大戰爆發前有哪些徵兆?

戰爭可以說是推動著人類進步的主要途徑之一,很多科技都是因為戰爭而被研發製造出來,戰爭也一直伴隨著人類社會。人類文明的過程中,出現過大大小小無數次戰爭,但是給人印象最深刻的還是要數一戰和二戰,這兩次是人類文明歷史上規模最龐大也是影響最深遠的兩次戰爭。

每一次戰爭的爆發,其實都與利益相關。其實發動戰爭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利益,如果多個國家受到了利益上的傷害,那麼世界大戰爆發其實只不過是時間問題而已,目前美國實行的美國優先制度,其實就已經傷害了很多國家的利益,但是因為其美軍的強大,以及在傷害了盟國之後,又給予不同程度的幫助,這才使美國沒有成為發動或者被攻擊的國家。

但是從已經發生了世界大戰來看,德國的工業革命順利崛起,其軍事水平以及工業水平,都已經超越了美英法俄這些國家,由於家底十分豐厚,所以對外進行擴張的心理也隨著產生。雖然當時的世界格局已經十分穩定,但是對於一個工業十分發達的國家來說,戰爭其實是不可避免。雖然擴張的野心十足,但是還缺少一個完美的藉口,所以在1914年,奧匈帝國的斐迪南大公被槍殺時,德國找到了一個非常好的契機,大力的支持奧匈帝國,這也成為了一戰的直接導火索。

其實從表面來看,斐迪南大公被刺殺時一戰的導火索,但是從深層次來看,還是國家和國家之前的博弈。畢竟英法俄三國與德國之間的關係就不那麼融洽,在加上法國因為戰爭的落敗,直接失去了對於中歐和西歐的主導權,所以也在想辦法重新擊敗德國,重登寶座。所以一戰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利益。

而二戰其實爆發的規則與一戰也極為相似,德國在一戰戰敗之後,英法等國就沒想讓德國再站起來,所以提出並制定了凡爾賽條約,想要藉助條約的力量來讓德國沒落。當時的德國可以說接近崩潰,再加上隨之而來的經濟危機,讓德國嘗到了危機的滋味。

而當德國陷入崩潰之時,希特勒接管了德國,並通過一系列的手段,讓德國走出泥潭,經過幾年的時間,德國的科技水平就領先於世界,而且工業也恢復了往日的榮光,如果希特勒沒有發動戰爭的話,那麼德國到如今可能就成為超越美國的存在,也將成為世界第一大國。

但是很可惜,沒有如果。其實二戰的爆發,也是因為利益二字,但是此次卻是因為德國受盡屈辱,由於受到了戰敗國條約的限制,德國想要再次成為強國,那麼就必須撕開條約的種種束縛。雖然德國當時國力強大,但是還是因為野心太大,才導致了戰敗的情況,一個極度膨脹的國家或者領袖,那麼必定會出現發動戰爭或者被攻擊的下場,這一點看看卡扎菲就知道了。

其實一戰和二戰,一切矛盾都來自於利益,有利益的地方,就必定會出現爭奪。雖然德國當時的國力強大,但是依然無法戰勝,其實也是因為利益。如果再次出現第三次世界大戰的話,那麼肯定也會是因為利益,這種徵兆其實就是預示著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利益受到了侵犯,所以必定需要戰爭來進行鬥爭。

這個世界並不和平,只有擁有了強大的武器,以及一顆熱愛和平的心,才會真正的遠離戰爭。現如今也是,因為利益,就會發生國與國之間的戰爭。比如在現在,明面里還是暗地裡,都是在為爭奪石油而較勁。畢竟擁有強大的石油資源儲備,是未來占據世界主角色的重要資源。各國之間明爭暗鬥。縱觀世界,重要的戰爭爆發國家都是熱點石油資源地區。比如在中東,一直發生戰爭,都是為了爭奪石油資源。並且大國之間扶持各自的代理人,導致局勢更加混亂,也是為爆發世界大戰留下了大的隱患。所以說,世界大戰爆發之前的的徵兆很多,比如局部戰爭爆發,甚至發生核大戰,都會引發世界性的大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iBo5a3YBX2TYn2u-non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