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的高考出分季,最受矚目的,還是那些在考試中拔得頭籌,被頂尖大學錄取的狀元們。
湖北省理科狀元唐楚玥,總分725分,其中語文考了146分。
河南省理科狀元李昊,總分725分,理想的大學是清華,眼下最迫切的願望是減肥成功,多看幾本懸疑玄幻小說。
安徽文科狀元李瑾文,總分669分。採訪中,談到自己的經驗,她著重強調「心態」:只有心態好,才能發揮出自己的真實水平。
重慶理科狀元謝欣穎,取得了726分的好成績,三年前,她還以727.5的成績,斬獲重慶市中考第一名。
謝欣穎的愛好很廣泛,5歲開始學鋼琴,通過了十級考試。面對高考,她最主要的減壓方式是爬山,每周末都會去爬一次。
今年高考中,還有一個貴州的三胞胎家庭受到廣泛關注,原因是,三姐妹的成績都在610分以上,超過一本分數線130多分。
看著一張張年輕、智慧的面孔,我心裡充滿了羨慕嫉妒(沒有恨)。
學霸到底為什麼能成為學霸?而且一個家庭中還會出現這麼多個學霸?簡單地歸因於「學霸基因」,顯然是不能讓人信服的。
為了寫這篇文章,我仔細翻找和研究了大概100個狀元和學霸的資料,找到了一些答案。
原來,真正厲害的人,其實是存在一定共性的。
都是熱愛廣泛閱讀
前兩天和一個研究高考多年的老師聊天,他告訴我說,他研究了高考這幾年的語文卷子,發現高考的出題正在往知識儲備量和課外閱讀的方面傾斜。
尤其是我們國家正在快速崛起,弘揚文化自信,會更加注重文史類和中國傳統文學方面,比如說,今年的全國卷就出了齊桓公、管仲和鮑叔牙的作文題。
而這些東西,根本不會出現在大綱裡面出現,不會告訴你什麼是必考的地方,所以你能怎麼辦?
只能去大量閱讀那些國內外經典的名著、廣泛涉獵,增加自己的積累。
語文是發散性的,你讀的書越多,沉澱的越多,寫起文章和做起題目來,更有自信。
今年湖南的高考狀元杜青雲,以 718分摘下理科狀元的桂冠。
在介紹經驗的時候,杜青雲的班主任興奮地說,閱讀是杜青雲最大的興趣愛好,他平時勤於博覽群書,而《史記》《資治通鑑》等史學類書籍更是他的「心頭好」。
不僅僅是他,幾乎所有高考狀元在分享經驗時,都會不約而同地提到一個詞——閱讀。
2017年浙江省高考狀元王雷捷說,閱讀是他們家傳承下來的家規。他的媽媽學歷不高,但會在村裡其他婦女打麻將消遣時,會安靜地捧著書讀。
耳濡目染之下,王雷捷也愛上了閱讀,語文素養不斷提升。
當年高考中,他的作文題目引用了泰戈爾的一句詩「旅途盡頭,星辰降生」,文章還重點引用了《殺死一隻知更鳥》的作者哈珀·李的一段素材做論證,最終語文獲得132分,在理科學霸中脫穎而出。
2013年的北京考生孫婧妍,語文148分,作文滿分,創下了北京地區的記錄。
她是怎麼做到的呢?原因無他,唯閱讀爾。
她的閱讀面非常廣,讀名著、讀國學經典、讀詩歌、讀歷史、讀哲學文學的理論,也關注時事。
高考前的一學期,即使學習再緊張,她每天也會抽出一個小時讀書,教室後面的窗台上堆滿了她的「閒書」。
「尼采壓在泉鏡花上,紫式部淹沒在赫胥黎、劉勰和紀伯倫里。」
你能想像這麼優美的詞句能從一個高三學生的筆下隨便出來嗎?
一個從小保持大量、規律閱讀的孩子,他內心的豐盈程度,是一般人難以企及的。
從功利的角度說,閱讀可以積累作文素材,提高語文分數,但從更長遠的角度說,閱讀能擴大視野,提升眼界和格局。
這是我們一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
都有極強的專注能力
2008年,恢復高考30年的時候,楚天金報曾做了一組《歷屆高考狀元,你在哪裡?》的特別報道,記者鄭志方當時共參與採訪了20名省狀元,之後幾年間,又分別跟10多位高考狀元有過接觸交流。
通過對比,鄭志方發現高考狀元身上有一個共同的特質——專注。
2018年的高考中,湖北考生鄭凌驍以715的高分,成為省理科狀元。他的班主任形容他是「最具有天賦的學生,專注力極高」。
上課的時候,鄭凌驍眼睛始終閃著光,一直盯著老師和黑板,注意力高度集中。
班主任舉了個例子:課堂上看到大家學得很疲憊的時候,他會講笑話活躍一下氣氛,鄭凌驍會和同學們一樣哈哈大笑,但當老師接下來講課的時候,很多同學還沉浸在笑話帶來的開心氛圍里,鄭凌驍已經很快調整過來,眼神里出現那種特有的光芒。
無論做什麼事,都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很多干擾,這時候,能否成功的關鍵,就在於是否專注。
能將外界干擾視若無物,全副身心都放在手頭事情上的人,想不成功,也難。
在2014年安徽省理科狀元孫萌身上,發生過一件趣事:
有一次,馬上就到晚上12點了,孫萌還在跟一道數學題較勁,因為怎麼都解不出來,急得直哭,媽媽怎麼勸她都不行。
後來在睡夢中,孫萌都一直在來回運算數字,醒來後,她按照夢中想到的步驟重新計算了一遍,還真把題做出來了。
原來能讓人日思夜想、輾轉反側的,不一定是愛情,還可能是數學。
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到一件事情上的時候,所迸發出的力量,是非常驚人的。
想想我們現在很多學生的專注力都被誰偷走了?
手機遊戲、短視頻等等,一旦沉迷於其中無法自拔,腦海中總是呈現遊戲里的精彩畫面,又如何做到高度集中呢?
學習不僅僅是智力和勤奮的比拼,更是環境和成長經歷的比拼。
給他們一個去除雜質的成長環境,讓他們心無旁騖地去學習,這是極其重要的。
都有很高的全局思維
前幾天,專注於分析股市的「搬磚小組」突然火出圈了,原因是他們發文宣布,自己堂弟總分681分,全省第七名,已經被清華錄取。
這還不算什麼,更令人咋舌的是,他自己本人是14年前的甘肅省高考狀元,當時進了北大光華。
他在總結那高分經驗的時候說了一個很重要的思維,那就是全局思維。
也就是說,我們很多人都喜歡在某個不會的難題上面糾纏,容易走進一條狹窄的巷子裡面,這個時候你就必須跳出來,有全局觀。
高考出題是基礎題和難題組成的,而基礎題占了大部分,所以你如果能把基礎題全部拿下,那麼你的分數並不會低。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們的重點應該是把基礎學紮實,掌握整個大綱的脈絡,有全局觀,在這個基礎上,再去考慮難題的問題。
無獨有偶,重慶市理科狀元謝欣穎也是這樣的觀點,她不喜歡盲目做題,而是先把基礎題,先把知識點吃透,有了全局觀,然後再去考慮刷難題。
而反觀我們很多人,只愛做自己喜歡做的題,只愛做難題,只愛做某個板塊的題目。
其實這樣的方式是錯誤的,你必須知道重點是什麼,跳出來,用全局觀看待整個考試。
將軍趕路,不追小兔,真正聰明的人絕不會在小事上糾纏,而是非常明白自己的重點是什麼。
都是自我要求很高
我們先看一下湖北省理科狀元唐楚玥的作文卷子:
你能想像這是一個在考試中的孩子寫的嗎?
真的就像是書法展一樣,從小讓孩子學會寫一手好字真的很重要,要是我是閱卷老師,看到這麼賞心悅目的字,都會忍不住要給她「卷面分」。
由此可見,唐楚玥真的有著很高的自我追求。
唐楚玥媽媽曾經說過一件小事,2009年7月4日,她帶著孩子到武漢大學遊玩,當時年僅7歲的唐楚玥好奇地問母親考武漢大學要多少分,得到至少600分才可以到這裡讀書的回答後,她並沒有覺得就此為止,又繼續追問滿分是多少、有沒有人考滿分。
弄清楚這一切之後,小傢伙開始給自己樹立目標:我以後最高分可能會考720分,最低600分。
果然,11年後,她斬獲了725分的高分。
不僅僅是他,還有廣東省的文科狀元陳東,他說,拿到全省文科狀元,也沒有很興奮,因為他在高一的時候,就下定決心要考取文科第一名。
今年的安徽理科狀元吳國華也是這樣,他對自己的要求很高,非常自律,曾經喜歡很多東西,也很喜歡玩。
但是只要碰到了學習,他就可以立刻把這些東西扔在一邊,絕對不再看一眼。
這樣的果決和定力,讓成年人都自嘆弗如。
美團CEO王興有一句話流傳甚廣:極度渴望成功的人並不多,願付非凡代價的就更少了。
如果你去仔細看看那些學霸們的資料就會發現,能夠達到那個高度的人,除了自身的天賦之外,還需要極其地勤奮和努力,如果不是對自己有著很高的要求,很難獲得這麼高的成就。
都有很好的學習氛圍
抖音上有個視頻火了,衡水中學的老師去家訪,拍到了一個震撼的畫面。
這個家庭中,老大老二是雙胞胎,老三老四是龍鳳胎,家裡的牆上貼滿了獎狀,四個孩子都趴在書桌前,認真地學習,他們的學習成績都異常優異,父母常常陪他們一起學習。
很多人都說,教育的本質拼的就是自己的父母,其實更具體地一點說,拼的就是父母給孩子的環境和氛圍。
安徽省理科狀元董吉洋,她的父母說,並沒有在她身上花太多的心思,無非就是父母喜歡學習,她跟著耳濡目染。
董吉洋的父母都是知識分子,爸爸是合肥工業大學的教授,媽媽是工程師,在言行舉止上對她影響很大。
董吉洋說:「偶爾我也會厭學,不想看書,爸媽注意到了,也不說什麼,就把電視關掉,坐下來看書,看到他們在看書,我也就不好意思不看書了。」
之前有人做過這樣一個統計,他們調查了60餘位高考狀元及其家庭,發現這些家庭里,一些驚人的相似之處—學習氛圍都很好。
北京理科狀元施沁汝的媽媽說,女兒小時候就總喜歡問為什麼,他們每次都是耐心回答,就算不知道,也不會簡單粗暴地打斷或者不理會,而是和女兒一起查資料。
女兒在耳濡目染之間,感受到了父母對知識的尊重。
廣東狀元張恆說爸爸是個比他還愛學習的人。考中級繪圖員的時候,即使爸爸是培訓班裡年紀最大的學員,即使患上嚴重的頸椎病,他也沒有放棄。
爸爸的行動就是他最好的榜樣,深刻展示了什麼叫活到老,學到老。
2018年廣東省文科學霸盧思穎的母親,在日記中寫過一段話,非常感人:
人們常說中國的父母很偉大,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孩子。有的甚至放棄了自己所有的追求,供孩子吃好、穿好,送孩子到最好的學校去讀書。
而在我看來其實只要我們給孩子一個溫馨的家庭,和孩子一起面對社會、一起克服困難、一起搭起成長的橋樑,這比什麼都重要。
2020年的高考已經落下帷幕,但人生的考驗不會停止,未來,他們還要去攀登更多的高峰,披荊斬棘,遇見更好更優秀的自己。
我很喜歡湖北理科狀元唐楚玥說的:「高考只是人生長河中的一瞬間,我們應當做到胸中有丘壑、眼底存山河。」
願所有學子前程似錦,未來可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i2TilHMBnz2VwqOVIKs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