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晚報(ID:wxbjwb)
「原本想買個化妝品,結果打開網頁一看,定金、購物津貼、尾款券、店鋪優惠券,把我都弄暈了,實在搞不懂最終商品要賣多少錢。」周女士感慨,想雙11占個便宜,得讓上奧數的兒子幫著算帳了。
今年是雙11購物節的第11個年頭,從這周起,各大電商平台的預熱活動已經陸續展開。
十年來,因年底促銷而誕生的雙11購物節讓消費者享受到了極大的優惠,但如今,想拿到稱心的優惠越來越難,原本只需熬夜拼手速,如今卻要看規則看到頭禿。記者調查發現,目前預熱階段的玩法,都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
玩法一:定金膨脹。在預售期間支付定金,尾款等於原價減去定金×膨脹係數(2倍至5倍不等)。如定金為10元,膨脹係數為2,原價為100元的貨物需要支付80元尾款,前後共付款90元,優惠幅度為10元。
玩法二:合伙人。電商平台母公司旗下有多款App,涵蓋視頻、資訊、出行等多個領域,下載這些兄弟App、每天在其中完成任務,可以獲得紅包。其實是利用用戶提高兄弟App的下載量與日活躍用戶數。
玩法三:養紅包。電商平台每天制定任務列表,用戶完成後可將紅包「養大」,屆時可以瓜分大紅包。任務多為瀏覽雙11的主會場、分會場、指定店鋪,甚至必須瀏覽夠一定時間才算完成,有效地提高了活動頁面和店鋪的瀏覽量。
玩法四:組隊PK。用戶們組成5人小隊,每天可以分享10元組隊紅包。在之後的PK階段需要持續拉人助力,贏過別的隊伍可以瓜分更多紅包。目前二手交易平台上已經出現了有償助力的服務。
規則越來越複雜,不少消費者宣布「退坑」。而在專家看來,雙11購物節已經完成了普及電商、倒逼線下零售改革、推進快遞發展的歷史使命,確實是時候降降溫了。
記者 | 白歌
製圖 | 張存
微信編輯:山曉倩
監製:蔣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