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線日記|從緊張到適應,我只想為患者再多做一點點

2020-03-10     農村大眾

來武漢一直忙於嚴格的訓練,內心非常期待任務的到來。終於,排班表和我們見面了。我們前往武漢三院執行任務,雖然前幾天就已經做好了準備,但期待中還是夾雜著些小緊張。

今天是我第一次上班,滿懷興奮與期待,我們來到醫院二樓的更衣室,領取並有序地穿好裝備。經過老師的嚴格檢查,合格後,我們同行的6名醫護人員,一同乘坐電梯前往「戰場」。在乘坐電梯的短短1分鐘左右的時間裡,我的腦海里不斷閃現「會碰到什麼事情?語言交流是否順利?有多少重症患者……」此時的心情真的是難以用言語表達……

我們推開隔離門,進入病房看到病人的那一刻,我所有不安的情緒一下子就平復了下來。穿著嚴密的防護服,戴上防護鏡後,以往得心應手的工作,如交接班、查看患者、回顧檢查化驗結果等,都變得不那麼簡單了,稍稍活動就會出現氣短、胸悶、防護鏡變得模糊,經過前幾天的訓練,現在我們基本都能適應了。

工作中,3床患者出現心慌、雙下肢無力、胸悶、不適的症狀,我們立即給予吸氧、檢測生命指標、ecg檢查等。綜合檢查結果,患者生命體徵穩定,望著患者那焦慮的面孔,無助的眼神,我的腦海里閃現出「安慰治療」。我曾自修過心理學課程,就安慰患者說:「放心吧,不用緊張,您的各項指標都在正常範圍內,休息一會,暫時不要下床活動,一會我會再來看您的。」大約半小時後,我再見到患者時,他所有的不適症狀均已消失,當他看到我防護服上「山東」字樣時,他連說了好多聲「感謝」,並豎起大拇指。這時,我感覺心裡暖暖的。

通過這次值班,我感覺新冠肺炎的治療中,藥物的治療是很重要的,但是關心患者的心理狀態,消除患者的緊張、恐懼,也是不可缺少的。藥物治療+營養支持+充分的休息+積極樂觀的心態=治癒。我不由地想起一位美國醫生著名的墓志銘,一個好的醫生,最該做的是:「偶爾去治癒,常常在幫助,總是去安慰」。

高唐縣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 主治醫師 劉芳,3月3日,發自武漢)

農村大眾記者 王闖 整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htL3w3ABjYh_GJGVRm4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