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湖街道西莊村曾經由違法建築搭建而成的廢舊金屬市場,搖身一變成為一片花海;東浦街道袁川村入口的違法建築被拆除後,變成了有標誌意義的美麗廣場……在紹興越城區,這樣的蝶變不勝枚舉。而這主要得益於「無違建區」創建行動。
為進一步推進「無違建區」創建工作,今年以來,越城區結合「三服務」活動精神,突出補齊短板,將「破三難」行動作為「無違建區」創建重點工作,即:破裁執分離案件的執行難;破按照違建分類辦法的處置難;破拆違點拆後利用的到位難。
拆違要徹底,就不能給違法建築一點生存空間。經過近幾年的「無違建區」創建,越城區存量違建基數大幅下降,但不少鎮街轄區內仍存在不少落後產能、低散亂企業,不僅存在安全隱患,還影響區域內的環境面貌。對此,越城區出台了《越城區工業企業涉安違章建築專項整治行動方案》,對擅自改變原建築使用性質,未增設必要消防設施,違規私搭木質、鋼質加層違建等涉安企業進行處置,有效倒逼企業「騰籠換鳥」,淘汰落後產能,推動轉型升級。
前不久,越城區皋埠鎮在工作中了解到,轄區原龍山市場的彩鋼棚屬於違法建築,且因其年久失修,一旦遭遇惡劣天氣,彩鋼棚極易解體;加上龍山市場靠近居民區,嚴重影響居民的人身與財產安全。對此,皋埠鎮在越城區「無違建區」創建辦的指導下,成功拆除龍山市場彩鋼棚違法建築2600平方米。
除此之外,越城區以整治典型為突破口,劍指「老大難」問題。紹興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的違建售樓中心裁執分離案件中,越城區富盛鎮迎難而上,集中攻堅,歷時1個月,終於打贏了這場「清零」攻堅戰。而這主要得益於今年越城區按照「分類梳理、公平公正、以拆為先、應拆盡拆」原則,在2018年度國土裁執分離案件處置情況的基礎上,結合原處罰決定內容,按沒收地上建築物和其他設施、拆除地上建築物和其他設施、土地退還集體、原處罰後新產生的違法建築等四種類型實施分類處置,推動存量違法建築整體「清零」。
為了保證拆違力度,營造濃厚的控違拆違聲勢,越城區還自我加壓,全面梳理歷年來遺留的群眾投訴舉報、媒體曝光、無人機航拍等違建未處置到位的問題,並按照「一案一冊」要求,實施辦案化管理,做到應拆快拆、應拆盡拆,全面提升群眾滿意度。
拆的目的是為了還老百姓一個更好的發展環境。越城區堅持將「拆違還路、拆違治髒、拆違改造、拆違增綠、拆違添景」等方面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拆出綠色家園,拆出公共資源空間,拆出重點項目「加速度」。
東浦街道青龍村拆遷後,位於轄區錫林中學北側的50畝土地地理位置優越,是黃酒小鎮的入口處。東浦街道秉著拆後充分利用的原則,結合當地特色,打造向日葵花海,成為越城區網紅地。同時也美化了鄉村環境,接踵而至的遊客也增加了本地村民的收入,極大提升了群眾幸福指數。
從圍剿存量違建,到加強拆後利用,再到剿滅新增違建,越城區通過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機制,讓違法建築無法藏身、不能露頭,讓「無違建區」離百姓越來越近。截至7月5日,越城區共下發「破三難」違建案件408個,已銷號和申報銷號案件229個,完成率56.13%,專項行動成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