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到35歲的十年也許是人生中可能性最多的階段。因為這個年齡段兼具了理想、精力、初步的職業資歷和社會資源,大多數人生層次的分道揚鑣,大概都是起始於這個期間。坦率講現在的狀態肯定是我15年前沒有預期到的,雖然一路也有些小坎坷小麻煩,但總得來說自己算是這個時代的受益者。
我比較欣慰:
第一,這15年從完全懵懂狀態起步,邊自學邊實踐,在歷經多次複雜市場環境後居然從未受過一次重創。
第二,學習進階較快。
說實話,干點兒其它事兒,十年磨一劍都應該有點兒成就了,投資卻未必。走正確的路特別重要,但很多人都是需要先把各種彎路都走個七七八八才意識到對的那條是什麼,這麼一折騰可能6、7年過去了還沒真正出發,更慘的是在折騰過程中自己身邊的大部隊已經被消滅了。
如果把投資學習比作過迷宮的話,我大概抽根煙的功夫已經找到入口了,在迷宮裡雖然也曾暈頭轉向過,但沒有一次真正掉進大坑裡。我明白的很多道理其實是通過看別人的慘痛經歷學到的。
第三,站在評估自己的角度去復盤過去和展望未來,讓我踏實的不是今天的我能力更強了,而是未來我的破綻會越來越少。
審視自己過去的投資成果有一個秘訣,就是如果成績都是來自於一個又一個的抓住最牛股,或者一個又一個的精彩絕倫的交易,其實那真的是噩耗。因為這種事兒根本不是人類常態,它說明未來再現的機率在急劇的降低。但還好,我一直在有意識的讓自己的投資結果與常識掛鉤,與長期的大機率更緊密結合。
什麼樣的人有什麼樣的凈值曲線?
這裡指的是一個人內在的性格品質,它並非源自投資,卻很可能會在投資的世界裡放大。比如我,穩健傾向的性格並非是在投資後才顯現的。很早前的工作中,我管理下的項目無論進度、質量還是成本,大多是相當可控和靠譜的。
我向來不喜歡失控的感覺,相比「愛拼才會贏」,我更相信「有備無患」和「謀定而後動」。因為穩健的傾向,我有幾次放棄了孤注一擲破釜沉舟的機會,回頭來看,似乎如果更敢賭成績會出色很多。同樣因為穩健的品格,又避免了幾次判斷錯誤可能導致的重大投資損失。
很多人都曾希望找到投資的絕對真理,但真正學進去用起來會發現,矛盾無所不在,「絕對真理」本身就是一個陷阱。跨越這個陷阱的出發點,是認清自己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什麼才是好的投資方法?
好的投資方法,第一必須高度貼合複利原理,第二必須符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這些情況包括了性格秉性、理財期望、能力特徵等。所以你會發現,這兩條里的第一條是普適的,所謂的投資門派差異其實都是表象,其本質一定要在複利層面上邏輯紮實可靠,且實證長期有效;而第二條則是個性化的,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甚至是根據自身情況的變化而動態調整的。
有原則的部分不可動搖,可靈活的部分不必教條。想明白了,投資想不順不舒服都很難。沒想明白,則很容易處於一種經常性擰巴的狀態,即使順也不舒服,弄不好還容易極端和偏執。
投資能力其實也沒什麼了不起的,就像有人擅長文藝,有人擅長運動,有人擅長編程,而我們只是恰好擅長在股票市場賺錢而已。當然,這絕非代表投資是容易的,甚至不代表投資總是順利的。以我為例,如果你截取14年的後2個月來看會發現我是個失敗者。因為那兩個月市場拔地而起暴漲幾十個點,大量股票翻番,而我的凈值卻只有幾個點的漲幅;又比如15年的上半年,動輒翻番的股神頻出,如果你這個區間看我的投資收益,不過也就是大體跟上市場而已。在這兩個區間內,數據在證明我不太適合股市。
我為什麼選擇職業投資作為我的職業生涯呢?
回顧自己這麼多年的職業投資生涯,中間也時而想,如果別人問我是否後悔做職業投資,我該怎麼回答?其實這個問題,我不需要任何的思考,會毫無肯定地說:不後悔。我很喜歡做職業投資,即使早年深陷虧損和絕望的泥潭,即使看不到希望的時候,我仍然喜歡做職業投資,發自內心的喜歡。
可是,我為什麼喜歡做職業投資呢?我也一直反問過自己,為什麼會這麼喜歡?一做就做了這麼多年了。是為了錢麼?當然,開始的時候肯定是為了錢,夢想著一夜暴富,夢想著財務自由、揮金如土。可是在職業投資的前六七年,自己不賺錢,不僅不賺錢,而且還持續虧錢,沒有錢,可是自己還一直不願意放棄,還是喜歡,一直把職業投資當做初戀一樣,無論職業投資虐我千萬遍,我待職業投資如初戀。後來確實從職業投資中獲得了財富,獲得了所謂的財務自由,滿足了基本的物質需求後,對錢已經沒有太大的概念,沒再那麼去渴望了。但是,我依然愛職業投資,職業投資仿佛已經是我生活的中一部分,不離不棄,並不僅僅為了錢,反而好像是為了職業投資而職業投資。
那我到底為什麼如此喜歡職業投資呢?我想了想,我小時候淘氣,不守規矩,總想逃離規矩,所以從來不受老師們待見,當然似乎也不受大人們的待見,無論上了高中,還是上了大學,似乎一直沒受過待見,好像自己存在和不存在,都是一個樣子;工作後,心直口快,或恃才傲物,或其他什麼,反正也不受領導們待見。總之,雖然在同事或同學中人緣好,好像受不到上面人的待見,自己不適合體制內的職場,容易被邊緣化。所以我一直有危機感,覺得不能依賴任何單位,也不能依賴別人,於是選擇了職業投資,覺得不用靠人,內心才會踏實。因為一直以來的危機感,讓我異常堅定地相信,我必須自己掌控自己的命運,不能依賴任何人。我想,大部分人愛上職業投資,都和我的想法一樣,都想自己掌控自己的命運,不希望自己的命運被自己身體之外的外人掌控,都有一顆渴望獨立自主、自由飛翔的心。
我覺得職業投資讓我的生活清凈、有規律、簡單,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他們的一生忙碌著工作,忙碌於瑣事,忙碌著各種逢場作戲,一輩子完全被工作占據,被生活所累,生活變得複雜、無規律,這種生活讓我透不過氣,我不喜歡無規律的生活,喜歡簡單的生活。
我覺得最重要的可能是,職業投資讓我獲得了一種人格上的自尊和靈魂上的自由。小時候,曾夢想仗劍走天涯,行俠仗義,劫富濟貧,長大後發現自己誰也拯救不了,反自己還需要被拯救;小時候覺得「達則兼濟天下」,至少「窮則獨善其身」,長大後發現,獨善其身是一種奢望。步入社會,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覺得職業投資能夠與世隔離,可以讓我不用做風吹日曬的的工作,不用和那些令人頭痛的人打交道,不用到處打招呼,不用勸說別人買東西,不用看誰的臉色,不用溜須拍馬,不用喝酒應酬,不用巴結權貴,不用拼酒傷胃,不用忍氣吞聲,不用擔心失業,不用中年職業危機,不用退休無聊,對日常事務可以充耳不聞,可以在全球任何一個地方生活、工作。
所以對我來講,職業投資讓我獲得了一種精神上的自由,不屈尊,過自己想過的生活,交自己想交往的人,罵想罵的人,笑想笑的人。
當然,我不建議很多人去做職業投資,因為職業投資確實很苦,那種在來來回回行情中的煎熬,那種隔夜反向跳空的痛苦,那種虧掉生活費之後的無助,那種看對行情賺不到錢的自責,那種剛平倉行情就啟動的遺憾,那種看到別人賺錢自己賺不到的鬱悶,那種固然堅守卻依然慘澹的淒涼、、、、
回想當年厭煩枯燥的機關工作,崇尚追求自由和人性的解放,我開始廝殺於職業投資市場,樹葉黃了又綠,窗外風景恍若一夢,從當年的豆蔻年華,到今日的老態龍鍾,多少年飽受職業投資的煎熬,可我依然喜歡。我喜歡這種苦,渡過這種困難後,這種苦也沒了,多少的絕望與徘徊,我的鬥志依然如青春一樣昂揚。
交易成長的4階段
第一階段:不知其不可
由於耳聞了眾多百萬資本大亨的發家史,你知道「交易」是一個能賺大錢的買賣,而且感覺交易很容易,無非就是敲敲鍵盤,揮手萬千,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不幸的是,這就像是你準備學開車,「多容易呀,不就是踩踩油門,轉轉方向盤麼?再踩剎車」,但一旦你開始就知道開車不容易。價格不是上就是下,這背後蘊藏著什麼內幕嗎?「我來破解它吧!」
不幸的是,就像你第一次坐在方向盤前,你很快就發現你根本不知道應該怎麼去啟動車,去拐彎?開起來老拐來拐區,走S路,容易撞到障礙物,更別說倒入車庫了。
剛開始做交易,以為賺大錢是很容易的,像頭牛一樣猛衝猛干。你開始不停地交易、不停地承擔著眾多的風險,發現交易不容易,有時你一進場,市場就反向運行,於是你又反手做單。「怎麼又反向了」,你再反手...再反手...再反手...、、、
我剛開始做交易的時候,因為錢少,在單位上班,靠工資嘛,錢少,而且上班掙錢挺辛苦的,所以會比較謹慎,也就是比較摳,但即便如此,開倉頻率也高,有時一天開了十幾次,砍倉倒很堅決,剛有了點盈利,很快就虧損,不斷地虧損,曲線不斷下滑,我記得好像就一個月的時間,或者兩個月的時間,我就虧了50%,那個心疼啊,那是我幾個月的工資。不過因為人窮錢少,所以很謹慎,很快就知道自己不行,需要學習,不能再這樣盲幹,就很快步入了第二階段。
剛開始交易,就遇到挫折,是好事,許多人一開始如果遇到好的行情,很快賺了大錢,反而為後來的悲劇埋下了伏筆,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牛逼哄哄的,自己簡直就是諸葛亮,已經輕鬆地掌握了聖杯,告訴自己:「交易太簡單了」,然後你開始「隨心所欲」了,重倉來回殺,一旦行情的走勢出現了變化,有單邊轉為震盪,或由震盪轉為單邊,重倉來回啥,出現虧損時,會嘗試加倍去做,就像輸了一塊下次,就賭兩塊,有時,你僥倖地贏了回來,但更多的時間卻是損手爛腳,當錢虧完了,就再注入資金,或借錢,等等,完全忘記了自己是一個交易的新手。
這一階段我感覺難點是在於虧的疼痛,明白自己是一個傻子,克制住自己的賭性,拿少量資金學習。虧的肉痛不難,難的是靜下心真正開始學習,很多人虧的肉痛,遠離了交易,這未嘗不是好事,還有很多人始終抱著發大財的願望,靜不下心學習,最後淪為失敗的賭徒,把自己逼上了絕路。
第二階段:知其不可
在這個階段,你意識到你還是一個不合格的交易員,「我還缺少真正可以盈利的技術。」
於是你開始在圖表里設置各種「交易系統」,讀了一堆電子書,到處瀏覽網頁,這時,你開始探索一套自己的「必殺技」,天天、周周地從這個方法到那個方法地試,不過,你卻從未花足夠多的時間去檢驗這個系統是否真正可行,每次你得到一個新的指標你就會欣喜若狂,「這個指標完全不同呀!」
你玩「均線」、什麼「菲波納奇線」、什麼「支撐阻力線」、MACD、KDJ、布林帶...弄了幾百種指標,夢想著你的「魔法系統」今天就可以誕生,你成了一個「抄底摸頂」的「大師」,用你的指標去找市場反轉的精確點位。儘管你發現你還在輸錢,但你還是堅持不懈地「找找找」,因為你堅信你的做法是正確的。
你開始跑去聊天室、論壇、貼吧,你看到有些交易員可以賺到錢,你很想知道「那為什麼不是我?」,你會問很多很多問題,有些問題你事後想起來覺得還有點笨。你很快成為了一個懷疑論者,「那些能盈利的傢伙都是騙子」,他們不可能賺那麼多,因為你也已經「學了」幾乎所有指標,但是你卻做不到,「嗯,他們是騙子,是託兒」。不過,他們天天在那裡,而且帳戶在增長,而你卻還在經歷失敗。
這個階段可能會持續數年,事實上,在現實中的交談中發現,這個階段會至少持續1年,一般情況下接近3年的時間。經過無數的打擊,通常你在這個階段是最容易放棄「交易」的。大約60%的新手在前3個月就退出交易了,他們放棄了,不過不失為好事,另外剩下的20%在堅持了一年後,在理所當然的暴倉下也繳械投降了。
可能會令你驚奇的是最後剩下的20%的人會堅持3年之久,他們會想「我已經在游泳中學會游泳了」,不過,就算經歷了3年,也只有5-10%的人能真正地堅持下來,而且他們開始持續地賺錢了。
這一階段我認為應該是最最痛苦的階段,有家庭的壓力,生活的壓力,同齡人比較的壓力,但最大痛苦來源於在希望、失望、絕望、再希望中輪迴。每次悟到一點東西,以為找到了規律,然後接下去在實戰中被吊打。不知道這種日子什麼時候是個頭,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能不能成功,支撐自己繼續走下去的動力,除了探索的樂趣外,其實是自己無路可走。
不甘於平庸,但除了交易,沒有其他行業職位能激發熱情。這個階段的資金曲線是震盪下跌。這一階段的難點,我認為是在於領悟各種交易方法的缺陷,領悟到他們為何不能盈利的原因,應該做什麼樣的改進,而且這些方法必須經過自己在歷史行情中的驗證,檢驗成功率和盈虧比,而不是盲目地投入實戰,這樣你就步入了第三個階段了。
第三階段:頓悟
當你嘗試了許多方法後,仍然無法盈利,不斷虧損,你會不斷地去思考,中間會有許多的頓悟,但是不同的時間內,會有不同的頓悟,頓悟有很多的,不過在真頓悟出現前,會有很多次的假頓悟,導致你一直在希望----絕望---希望--絕望 之間徘徊,走不出怪圈,深陷泥潭。例如,當你用均線,發現經常不能盈利,在震盪中老虧損,於是你悟到「震盪中不能用均線,趨勢中才能用均線」,這個道理是對的,並沒有錯,但如何判斷下一步是震盪,還是趨勢呢?你可能又會引入另一個工具,例如KDJ來判斷行情是震盪,還是趨勢,然後和均線結合用。
其實這個階段,我認為我最大的頓悟,就是任何一個信號,不能只看成功的樣本,這帶有極大的欺騙性,也要看大量的失敗樣本,都必須有統計上的機率優勢,即要統計歷史上該信號的成功率,成功率要高,如果成功率不高,則盈虧比必要高,確保能夠盈利,也就是考慮成功率和盈虧比兩個因素,復盤歷史上的行情,確保這個信號在歷史上 是能夠盈利的,而且是穩定盈利的,必須要先做一個歷史上的統計,否則這個信號直接丟棄,扔掉,就是騙人的。
第四階段:知其可為
你的交易系統告訴你什麼,你就做什麼,你接受虧損就像你接受盈利一樣,你現在會讓你的盈利單放飛了,接受「虧損」和知道你的交易系統將會帶來比損失更多的盈利,當出現虧損單時,你隨手就平倉了,「這只不過是給我的帳戶帶來些微的陣痛而已」。
大多數時間,你處於盈虧平衡的拉鋸狀態,今天贏明天輸,有時這個星期贏10%,然後下個星期輸10%,通常你都是處於盈虧平衡狀態,而不會虧大錢,帳戶停滯不前。這時你知道你總的來說應該算還行。你仍然在繼續研究和思考你的交易,但在這個過程中,你的盈利已經持續地多於虧損。
在這個階段,資金曲線經過幾次來回震盪,回撤可控,然後過一段時間後,帳戶就又起來了,然後過了一段時間,帳戶又再次停滯不前,來回震盪,不過整體上是盈利的,此時經過了較長的時間檢驗,你有了自信,你明白了,自己具備盈利的能力。
這個階段的難點在於制定和完善適合自己性格的交易規則,在盈虧比、機率和交易次數上取得平衡,打磨出適合自己性格的交易系統。另外,這個階段,當帳戶停滯不前,一直不前的時候,賺、虧、賺、虧,帳戶停滯不前,自己也會有所痛苦,雖然明白這是交易系統的必然階段,但是還是會有痛苦,就會想,有沒有其他方法,能夠去改善這種局面,能不能對系統做一下改善,不過明白,這種改善的方向並非是放棄系統,而是在系統的基礎上,希望再加入一些元素,能夠迴避或減少這種停滯不前的局面,再讓回撤小一些。
第二階段是修煉內功,第三階段是內功初成,第四階段是內外兼修,內功、招式、人三者合一。
股市交易思維導圖,建議收藏
下面為大家分享包括股市導圖總綱、k線、均線基礎、切線、指標分析、選股方法、板塊輪動和股市各類騙局,希望能給大家來個股票知識大梳理,希望股友們可以從中找到適合自己、想要學習的方法, 幫助大家建立清晰有效的交易系統。
1、股市導圖總綱
2、k線基礎
3、均線基礎
4、切線基礎
5、指標分析
6、統計分析
7、選股方法
8、板塊輪動
9、股市中的各色騙局
(注意:以上圖片被壓縮,看不清晰的可以找我要高清大圖以及具體的操盤方法)
交易沒有捷徑,成功絕不是容易的事,每個交易者都想儘快找到成功的路,實際上絕大部分人會在路上死去,成功的路是漫長的,總是學習一點、實踐一點、懂的一點、進步一點,失敗與痛苦是你最好的老師。
那些認為交易是可以速成的,交易可以大富的想法的人,而不是以平常心處世,心靈會受到蒙蔽而不能開啟,是不可能進入贏者之列的。
如果你是初始交易者,學習是必然的,向贏者學習,向投資大師學習,從實踐中學習,用內心去學習,從中尋找適合你的有效的規律。學習是無止境的,學習不一定會成功,不學習連「門」都進不去。
交易生存是第一關,如果你太關注生存,而懼怕虧損,死亡對你只不過是時間的問題;如果你不關注生存,重倉逆勢操作,死亡馬上就來。你要用心去尋找規律,你的規律首先是讓你能生存下來,在尋找規律的過程中,你的情緒會變得複雜起來,為了生存你必須儘可能地去尋找有效的規律並不斷強化對規律的執行能力,只有對規則進行不斷的練習,只有對情緒進行一致性的訓練,心中的妄想就會越來越少,混亂的情緒才會慢慢修復並穩定下來,當你的凈值也在增加時,你的信心就會增加,你越會按規律去做,這個過程會很艱苦!開始用完美的完全按規則操作的幾次成功交易對信心是很重要的。這樣過了一定的時間後交易情緒上的一些問題就會消失。當心凈時你才能會真正走出了交易的複雜,你才能進入贏者之列。
交易沒有永恆不變的規律,只有明凈的心才會永恆不變,分析方法都不是完美的,完美的分析方法以前沒有以後也不會有!對於規律也是以前有效,現在無效;有些時間有效,有些時間無效;這個品種有效那個品種無效;他有效你無效;只有明凈的心才會洞察規律、操控規律、使用好規律。
有些時間按規律做了,取得很大成功,你的自我的心膨脹,從而情緒失控,造成失敗,在複雜的過程中對於成敗、情緒的穩定是個反反覆復的過程,不會是一帆風順的事!合理的休息以調節情緒是需要的。對於過程你要記錄它、分析它、承認它、解決它、完善它。
穩定自已的情緒是件很難的事情,這需要你不斷地去認識、求索、實踐的磨礪,有效的情緒控制是你走向成功的必經之路,而不會有第二條!
如果你天天關注於外部因素只會擾亂內心的平靜,讓你會經常作出事前的結論性分析,而接下來的市場明明是相反的,你為此困擾,這將很難求得交易的真諦,當你能控制自已的心時,你就會洞測交易的奧秘,更清楚地跟隨市場、掌握時機。
不要與市場爭強好勝,爭強好勝的人會死的很快,市場中永遠有強者更強者。市場是不可測的,心動你的交易就提前結束了,讓頭腦放空吧!去靜聽市場的聲音跟隨市場的人才會活下來成為勝者。在證明你錯前你是對的,當你開倉後你的心裡只有止損位與贏利的平倉規則,你不必去重新去分析你的開倉,你只要用你的止損來控制風險,然後讓贏利做到放大,最終你會做到很好的收益;開倉後不可能反覆地去揣測分析自已的開倉,這樣的分析或是錯覺只會造成情緒的混亂與複雜,使你失去方向,你要相信並承認開倉後接下來任何結果都能發生的,只不是你要關注的,你只關注你的止損位與贏利平倉規則就可以,否則反覆揣測與分析交易是沒法做的,你的成功將來自於你對規律的堅守!
一個人不犯錯誤是不可能的,聖人也會犯錯誤,交易錯誤有千百種,你總會碰到這樣或那樣的錯誤,還不斷犯同樣的錯誤,意想不到的錯誤。對於錯誤不要逃避、不找藉口,要去承認錯誤、接受錯誤,向錯誤學習,不斷改進你、提高你,從而減少錯誤、穩定情緒。如果你不知何為錯誤!建議你遠離交易市場,那對你會是一個可怕的災難!
交易者虧損是因為情緒不穩定,情緒不穩定是因為自我的原因,人人有自我!
交易者太關注於錢,錢會迷失你的心,錢總是會讓你的情緒難以穩定,那些不關注於錢,而關注於對規律的執行上的人往往能生存並成功。
規律的執行是個重要的難題,如果你無法控制情緒,你就會缺乏耐心、頻繁操作、不斷違反規律,因此對於規律的一致性的訓練會強化情緒的穩定性。
如果你想紮實股票投資方法,關注筆者的微信公眾號:L6900811(股票交易員) ,學會交易模式, 識別機會風險,研究熱點題材、文章乾貨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