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僅用一個「量價」,就把股市交易的精髓說清了,再有錢也要看看

2019-12-18     股市交易員思維

股票交易這場考試,學霸不一定得高分

作為投資者,每天打開手機,我們總能在第一時間得到各種資訊和相關解讀。

上到中美談判,下到股東減持,只要你關心,天天都有頭條。

但是,接受這麼多的信息,對我們的投資真有幫助嗎?

曾經有這麼一個實驗:

研究人員找來30名對棒球有足夠了解的美國大學生棒球迷,讓他們預測大學生棒球比賽的結果。

輔助預測的線索在5輪預測中被隨機給到這些球迷,每一輪展示6條線索(到第5輪預測的時候,預測者累計得到30條線索),這些線索包括球隊的丟球次數、邊際失誤次數、推進碼數等等。

實驗結果表明,隨著獲得線索的增加,預測者的自信程度顯著上升:在最初6條線索時預測者信心在69%,當獲得全部30條線索後,預測者信心抬升到了接近80%。

但是,不管提供的線索有多少,他們做出的預測的準確率,一直維持在62%左右,基本沒有變化。

當獲得更多的信息時,提升的只有預測者的自信度,卻並未帶來更好的預測準確率。

與之相似的還有另一個實驗:

有4輛汽車,其中有一輛車的性能最為優良。

找來一些人,給他們一些關於車的指標指標,讓他們選出4輛車中性能最優的那輛。

一組人得到每輛車的4項性能指標;

另一組人得到了每輛車的12項性能指標。

結果,得到4項指標那組,有60%的人選對了性能最優的那輛車;

而得到12項指標那組,只有20%的人選對了。

我們的大腦不是超級計算機,能處理的信息有限。

所以,比起沒完沒了地收集信息,更應該花精力找到並聚焦在真正重要的信息上。

人的腦子原本像一間空空的小閣樓,應該有選擇地把一些家具裝進去。只有傻瓜才會把他碰到的各種各樣的破爛一股腦兒裝進去。

這樣一來,那些對他有用的知識反而被擠了出來;或者,最多不過是和許多其他的東西摻雜在一起。因此,在取用的時候也就感到困難了。

如果認為這間小閣樓的牆壁富有彈性,可以任意伸縮,那就錯了。

請相信我的話,總有一天,當你增加新知識的時候,你就會把以前所熟悉的東西忘了。所以最要緊的是,不要讓一些無用的知識把有用的擠出去。——阿瑟·柯南·道爾《血字的研究》

投資應該保持簡單,不需要什麼都知道,更不用什麼都會。

古希臘寓言《刺蝟與狐狸》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狐狸非常狡猾,詭計多端,總是向刺蝟發起進攻。但是刺蝟每一次都縮成一個球,把滿身的尖刺朝四面八方展開。任狐狸老謀深算,刺蝟就一招鮮,反而屢戰屢勝。

狐狸多技巧,刺蝟僅一招。

在股市中,狐狸代表擁有眾多投資專家的金融機構,它們知道關於複雜市場的諸多情況和精妙的投資策略。

而刺蝟代表只知道一件大事的投資者,他們明白,簡潔是保持投資長期成功的精髓。

曾有人將投資比作一張奇特的考卷:

滿分100分,有100道題。做對1道題得80分,做錯1道題扣80分。

面對這樣一張試卷,我們該怎麼做呢?

很簡單,只做會做的題。


股市中有很多諺語非常經典,往往一句簡單的話,就能揭示炒股的核心原理。很多人看到了這些諺語有的時候不以為然,而是埋頭下去亂研究一通,最後的結果是浪費自己的時間、精力、金錢。還有一些人花了巨大的時間和代價研究出來的東西自己欣喜若狂,殊不知,這些市場中早有總結,當這個時候,不但開心不起來,反而會覺得自己走了一大段冤枉的路。中國有句古語: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句話告訴我們,必須重視先輩們的經驗和教訓,這樣才不至於走彎路,繞路。但是平時很多投資者即使接觸到了這些經典的諺語和金句,因為沒有人能給他做出很好的解釋,所以也不能參悟和詳細了解這其中的經驗和教訓,同時也不能對自己的投資做出改變,這是非常遺憾和無奈的事情。


量在價先

很多人進入股市一段時間後,都會問一個比較深刻的問題,或者被一個深刻的問題困擾著,那就是股票的價格到底是由什麼在影響著。是業績、概念、趨勢、均線、還是K線本身?各個學說都從自己的角度對股價的漲跌進行闡述和詮釋,好像股價和這些都有很大的關係。前輩們對這個問題肯定是做過思考的,最後,留給後輩們或者新投資者一句言簡意賅的諺語「量為價先」。到現在為止,你都很難找到其他四個字來揭示成交量和股價的關係。但是,就這四個字很多人估計要走很多彎彎路,才會明白,在這個過程中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是相當的不容易的。如果你還沒有讀懂這四個字,應該說,你炒股還沒有入門。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量為價先」這些事情。

一、普通投資者看股票。

普通投資者進入股市後,看股票,眼睛都盯在K線的排列和均線的排列上。西方有研究,人得出判斷的信息主要是來自於眼睛,也就是視覺,所以我們炒股就看盤,我們分析股票叫看股票,我們常說看看股票怎麼樣?大多數人雖然看股票的時候有很多的參照,但是對投資者判斷股票影響最多的,還是K線圖和均線圖,我們來看下具體案例,如圖一:


圖一:股票的K線和均線圖

在這裡面我們做一個測試或者問卷,如果你看上面這張圖,你覺得沒有什麼不對的,基本上你距離炒股的成熟期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如果你看這一段K線圖,就可以判斷這個股票的趨勢未來,基本上你炒股的路還有很長一段,實際上很多人都有這些自己可能都沒有注意到的問題。我們在上面的圖中多加一根K線,如圖二:


圖二:股票的K線和均線圖

圖二比圖一多了一根陽線,兩個股票在對比上沒有其他差別,如果我們只看K線圖和均線圖,對這個股票的趨勢分析,不會有很大的偏差,這是K線圖和均線圖給我們帶來的判斷。如果你對比兩張圖也發現股票的趨勢差別性不大,那麼你還有一段路需要再走。


二、成熟的投資者看股票。

成熟的投資者可能看的東西要比新股民看的多,但是如果看的不是重點的東西,那麼這個成熟也是要打上引號的。有一些人可能會立即打出一些指標出來,其實當你打出指標出來的時候,如果沒有成交量,或者打出了成交量,但是對成交量漠不關心的話,基本上也是盲人摸象。


圖四:股票的K線、均線、成交量圖

我們這張圖有成交量的,通過成交量的觀察,我們發現成交量明顯比前面幾天出現了萎縮,成交量的萎縮,也就意味著買盤的嚴重不足,買盤嚴重不足,意味著股價短期必將出現回落。買方不願意買這個價格的股票,股票的價格可能已經到了階段性的高點,這個信號和判斷,是你通過看K線和均線圖並不能夠去及時發現的。這個案例很好的詮釋了「量為價先」的股市經典諺語。


圖四:量為價先


三、專業的投資者看股票。

如果你能從成交量的變化裡面看到了出貨的痕跡,那麼你基本上就是專業屬性的了。

綜上訴述:量為價先是炒股的第一堂課,也是你必須深入骨髓的東西。如果你還把你的眼睛常常放在K線和均線是不是漂亮上面,是不是累積的紮實上面,那基本上你離成熟還有一段路要走,經常也會出現不知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的問題。



許多股民投資者對於成交量變化的規律認識不清,K線分析只有與成交量的分析相結合,才能真正讀懂市場的語言,洞悉股價變化的奧妙。

這裡將成交量變化八個階段總結為:量價關係「八階律」。



1、量增價平,轉陽信號:股價經過持續下跌的低位區,出現成交量增加股價企穩現象,此時一般成交量的陽柱線明顯多於陰柱,凸凹量差比較明顯,說明底部在積聚上漲動力,有主力在進貨為中線轉陽信號,可以適量買進持股待漲。有時在上升趨勢中途也會出現「量增價平」,則說明股價上行暫時受挫,只要上升趨勢未破,一般整理後仍會有行情。


2、量增價升,買入信號:成交量持續增加,股價趨勢也轉為上升,這是短中線最佳的買入信號。「量增價升」是最常見的多頭主動進攻模式,應積極進場買入,與莊舞。

3、量平價升,持續買入:成交量保持等量水平,股價持續上升,可在期間適時參與。

4、量減價升,繼續持有:成交量減少,股價仍在繼續上升,適宜繼續持股,即使如果鎖籌現象較好,也只能是小資金短線參與,因為股價已經有了相當的漲幅,接近上漲末期了。有時在上漲初期也會出現「量減價升」,則可能是曇花一現,但經過補量後仍有上行空間。

5、量減價平,警戒信號:成交量顯著減少,股價經過長期大幅上漲之後,進行橫向整理不在上升,此為警戒出貨的信號。此階段如果突發巨量天量拉出大陽大陰線,無論有無利好利空消息,均應果斷派發。

6、量減價跌,賣出信號:成交量繼續減少,股價趨勢開始轉為下降,為賣出信號。此為無量陰跌,底部遙遙無期,所謂多頭不死跌勢不止,一直跌到多頭徹底喪失信心斬倉認賠,出大的成交量(見階段8),跌勢才會停止,所以在操作上,只要趨勢逆轉,應及時止損出局。

7、量平價跌,繼續賣出:成交量停止減少,股價急速滑落,此階段應繼續堅持及早賣出的方針,不要買入當心「飛刀斷手」。

8、量增價跌,棄賣觀望:股價經過長期大幅下跌之後,出現成交量增加,即使股價仍在下落,也要慎重對待極度恐慌的「跌」,所以此階段的操作原則是放棄賣出,空倉觀望。低價區的增量說明有資金接盤,說明後期有望形成底部或反彈的產生,適宜關注。


量價關係應用口訣:

1、高位無量就要拿,拿錯也要拿

高位指的是股價處於或接近歷史高位,高位無量橫盤走勢,是典型的上漲中繼形態,此時不宜輕易出局。

2、高位放量就要跑,跑錯也要跑

個股在高位經歷了一段較大漲幅後,股價已經處於高位,但成交量不斷增加,股價卻一直停滯不前,表明此時已經出現高位量增價平的現象,大機率是主力開始出貨。

3、低位無量就要等,等錯也要等

無量是因為主力還未做好拉升準備,一旦放量就是大幅拉升的時候。

4、低位放量就要跟,跟錯也要跟

低位放量是好事,通常是資金介入吸籌,後期上漲機率大。

5、量增價平,轉陰

成交量有效放大,但股價卻不成比上漲,通常就是轉陰的信號。

6、量增價升,買入

這是比較常見的積極買入信號。

7、量平價升,加倉

多空博弈下,一旦量能出現快速放大,則表明博弈中多方勝出,主力開始入場建倉。

8、量平價跌,出局

股價持續下跌,成交量卻並未出現相應降低,大機率是主力已經開始出逃,投資者也應及時出局。



急著賺錢是最大的心魔

「急於賺錢」是一種希望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積聚起巨額財富的心理狀態,在所有與投資相關的心理障礙中,最常見、最具有危害性的就是「急於賺錢」。而新手則最容易犯這個毛病。

在這個心理障礙中,核心是「急」,一種焦躁、不安、虛浮、貪心熾盛的心理。不管是誰,不管他的心理動機有多麼高尚或多麼卑鄙,不管他以前的名聲有多麼響亮或多麼不為人知,也不管他的實力有多麼強大,只要心中「急」起來,必然招來其他各種各樣的禍患和失敗。

許多新手之所以會出現「急於賺錢」這種心理狀態,一般逃不脫以下幾個原因。

原因1:對事物的認識有偏差

「賺錢」作為一種結果,必然需要一段時間,這段時間固然受到投資者自己的作用和影響,但這種影響是極為有限的。除了自己之外,還有世界上其他無數種因素在對它產生作用,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

當投資者一旦開始炒股實戰,作出買入或賣出的決策,賺錢與否,實際上根本不取決於自己,而是取決於所有投資者買入或賣出所形成的一種合力。對這股合力的運行狀態,唯一能確定的就是其「測不準定律」,妄圖在短時間內就賺錢,從根本上就已經違反了市場的基本規律,結局是可想而知的。

原因2:投資市場的特性使人盲目

投資市場,特別是股票、期貨市場,大家約定俗成地認為它們具有「高風險、高收益」的特性。受這種看法的影響,許多人一旦開始進入投資市場,就給自己設定了不切實際的高目標,妄圖在極短的時間內賺大錢。

原因3:貪心作祟

這是最根本的原因,如果沒有強烈的貪婪之心,上面的兩個原因也是無法產生作用的。

正是在這些原因的驅使下,一旦投資者手中有了一定的資本,而且有了一些他認定的所謂的投資機會時,他就會急著在短期內賺大錢。

因為急於賺錢,在面對市場走勢時,往往會心存偏見,只看到與自己想法中相應的一面,對其他情況則視而不見,陷入主觀主義的陷阱中,進而得出錯誤的結論,作出錯誤的決策。

因為急於賺錢,心中充滿了急躁,往往忽視機會中潛藏的巨大風險。當這些風險在未來變成現實時,已經是後悔莫及。

因為急於賺錢,在執行投資策略時,往往不顧現實,過於激進,在一開始就投入大部甚至是全部的資金,一旦市場突變,投資者將立馬被套。

……

這正是一念「急」心起,百萬障門開。

而你要做的,就是樹立「持久戰」的思想:別再想著一夜暴富了,每天進步一點點,只要你能夠不斷地超越自己,持續地積累,你就能慢慢地轉變自己的投資績效。

擁有了打持久戰的思想,你才能更好地對待轉變。按部就班地做出改變才是成功之道。


每個交易者經常以股神為仰視的目標,夢想成為最好的那個,但其實,學習的目的不是為了最終的模仿,學習的過程中最容易被忽略的是,在成為仰視的別人之前,請先成為最好的自己。很多交易者都會覺得,別人的成功一定是有捷徑的,但是其實,打開那些交易大師的傳記你會發現,他們也是在市場打磨了十來年以後才迎來真正的爆發期。

交易的過程,不僅是學習的過程,更是一個經歷的過程,每個交易者成長的路上都會有自己特定的檻,不要想著靠模仿別人可以避過去,經歷不一樣,遇到的難題也不一樣,趨勢交易者不要總是羨慕短線交易者的小虧損,短線交易者也不要一根筋的想要學會趨勢交易者的大盈利。

其實,交易市場是一個很包容的市場,它允許交易者採取各種各樣的方式來取的成功,可以是投機的,也可以是投資的;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長期的,可以是震盪的,也可以是趨勢的。但是,這裡面需要有一個前提,方法必須是你自己學習和實踐過的、或自己悟出的。因為投資交易是一個重塑自己的過程。經歷痛苦,經歷磨難,看透表象,洞見本質,體味自己的情緒變化,了解自己的人性弱點,將一切的經歷,融入自己的交易理念,生成那套專屬於你的交易體系。

隨著交易時間的增長,每個交易者都會慢慢感受到,價格跳動的背後不僅僅是對手籌碼的交換,更是自己感性與理性的糾結,這種糾結更多的源於你想學習別人,卻做不到像別人一樣的執行力,你想信自己,卻又被外在的波動擾亂來心智,終究,市場一直按照它自己的節奏在波動,可是交易者總是會錯過一些本該是屬於自己的機會。

最後才會感受到,根本不存在所謂的戰勝市場,其實,交易者最應該戰勝的其實是自己。

筆者微信公眾號:黃逸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NrLCGm8BMH2_cNUguNZ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