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大家好,我是小痣。
最近微博熱搜上有一個話題叫#大S說朱雲慧裝可愛#,抱著八卦一下的心態,我特意去看了這個綜藝。
看的時候我一直跟自己暗示,不能被大S影響,要以一種中性的立場來評價。
然鵝……看完之後,俺的臉上也露出了跟大S一樣的表情。
朱雲慧妹妹吧,一出場還是挺討喜的,不論是穿著還是樣貌都很好看,一直笑呵呵的,連我一個女孩子都覺得她好可愛。
但是到了選禮物環節,看著就…嗯…有點難受了。
一開始她的禮物沒人選,她假裝生氣,說為什麼他們都不選她的禮物。她可能是想以這種方式活躍氣氛。但對於第一次見面來說,耍脾氣是大忌。
別人都還沒有了解你的性格,不知道你是真生氣還是假生氣,該如何回應。
而且她的語氣帶有一種明顯的意圖:「本公主不高興了,你們快來哄哄我!」
妹妹,人家是你哪位,你撒嬌給誰看呢?
緊接著,心儀男生髮言時,女嘉賓張領領接了話,所以男生就看著她回答。
朱雲慧妹妹這個時候,說了一句讓全場震驚的話:「是我收到的,不要老是看她。」
OMG!這是什麼樣的情商才能說出這種話!
連沈夢辰都忍不住問,不知道旁邊領領的心理感受如何?
在她說為什麼選擇水晶球時,我真的是,看得尷尬癌都要犯了!
好想問一句:「妹子,What are you 弄啥呢?以為自己在演霸道總裁愛上我麼。」
不論是故意還是無意,朱雲慧妹妹都成功地讓觀眾記住了她。
吐槽歸吐槽,小痣今天主要是想透過朱雲慧這個人物,來跟大夥聊聊外向型自卑這件事。
外向型自卑,顧名思義就是從外表上,根本看不出內在是匱乏、不穩定的,相反他們會表現出十分自信,但總隱隱讓人覺得「有點假」。
朱雲慧妹妹就是十分典型的外向型自卑人格。
朱雲慧妹妹給人的感覺是一個很自信的女孩,可愛、活潑、開朗、也敢展現自己的小脾氣。
但深入的觀察下來,就會發現其實朱雲慧並沒有她表現出來的這麼自信。
在她入場坐沙發時就能看出來了。
一開始她坐在了中間沙發的C位,表現得相當自信。然後在什麼都沒發生的情況下,她又換到了旁邊女孩的沙發上,這個奇怪的行為,她自己解釋道,「這樣坐才比較能均勻分配。」
Excause me?哪裡均勻了??
她之所以調整座位,是因為旁邊的張領領跟她一樣,是很漂亮的女生,而且張領領的氣場很強。
相比較,右邊傅舒卉的氣場就柔和多了,而且長相也沒有這麼出眾,所以她選擇坐在更能展現自己魅力的女孩身邊。
外向型自卑的人,會展現自己引以為傲的地方來吸引關注,比如外貌、成績、收入、物質等等。
在這些方面他們自認為高人一等,所以當有人在同樣領域比自己更好時,他們所受到的打擊會相當大。
這些驕傲是他們為了不讓人看透內心的自卑,築起的一堵城牆。
這堵牆看似穩固,實在是豆腐渣。
一旦有人把牆推塌,整個城池都會被擊潰。
在自我介紹的短片中,朱雲慧說自己常常一個人逛街、一個人去超市、一個人參加徒步,擅長自己跟自己玩。
沒有人喜歡活成孤島的。
那些喜歡自己待著的人,其實喜歡的是一個人做事不被打擾的狀態。但是他們依然需要朋友,需要同類,需要跟這個世界有聯繫。
當朱雲慧妹妹在營造一種,不需要別人我自己也能過得很開心的感覺時,總會讓人覺得用力過猛。
越是表現出不需要朋友, 其實內心越渴望跟他人建立良好的關係。
外向型自卑的人會為自己的不合群找藉口。
他們不是不喜歡群體,相反他們很需要群體。因為內心缺乏安全感,更需要通過他人的關注來建立自信。
但是他們無法融入到群體之中,因為他們需要的是被眾星拱月的感覺,而沒有人喜歡做別人的陪襯。
因此,不合群的情況發生時,他們會強調「是我自己不喜歡跟別人玩,因為我自己就很開心。」
這就像掩耳盜鈴,怕別人看出他們的不合群,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
除了強調「我不要什麼」之外,外向型自卑者還有一種表現,就是過分強調「我有什麼。」
這個大夥應該不陌生,每年參加同學聚會,那些從上學就一直很優秀的人,一般都不會刻意強調現在的工作和收入情況。
相反是那些上學時不太起眼,進入社會後有了成就的同學,總是會「不經意地」透露自己的房子有多大、車子花了多少萬、去了哪些地方旅遊、用什麼牌子的化妝品。
越是強調不要什麼,內心就越渴望得到什麼。
越是強調我有什麼,內心就越缺少什麼。
大家來到廚房準備做飯,朱雲慧妹妹自顧自地對著鏡子傻笑,沒有人注意,但她好像覺得大家都看到了,特意說:「我發現我每次過來,都要到這來打卡。」她希望引起關注,但依然沒人回應。
還有一個場景,心儀的男生在忙著做飯,朱雲慧妹妹可能不太擅長做家務,待在廚房有點不知所措。當她說上去休息了,對方沒回應。
於是她趴在樓梯上,抱著柱子做出小女生不開心的小表情。
其實這個時候,現場除了攝像機,沒有人在看她,但是她還是非常「敬業地」把戲演全了。(當然,不排除妹妹就是來炒紅的可能。)
外向型自卑者特別在意他人的眼光,所以總覺得是不是有人在關注自己。造成這樣的幻覺,是因為他們無法接受不被人關注。
他們內在是非常缺愛且沒有安全感的,需要通過外在的肯定,增加自己內在的穩定。
這種表現在心理學中叫做「焦點效應」,是指人們會高估周圍的人對自己外部和行為關注度的一種表現。會把自己看做是一切的中心,往往就會高估別人對自己的注意程度。
作家三毛曾經說:人真是奇怪,沒有外人來證明,你就看不到自己的價值。
當自我價值來源他人的看法,喜怒哀樂被拴在他人身上,任由他人操縱自己的情緒時,不論是誰,都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捏碎我們的信心。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卑情節,希望被關注和肯定,比如,聊天總喜歡聊自己的事、朋友圈永遠展示美好的一面。
其實我們真正需要的,是自己對自己的接納和認可。
當你拿回自己的權力,不再需要他人的肯定才閃閃發光時,你就會成為自己的太陽,散發出巨大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