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閱兵親歷者講述背後的故事 | 傳承「閱兵精神」 把任務當成受閱來完成

2019-10-25     海南武警

「同志們好!」「首長好!」「同志們辛苦啦!」「為人民服務!」……2019年10月1日,我作為徒步方隊中領導指揮方隊的一員,光榮的接受了祖國和人民的檢閱。在通過天安門廣場的那一刻,興奮、緊張、激動、喜悅的心情瞬間湧上心頭,閱兵現場的氛圍更是讓這些情緒得到放大。因為出場時間只有短短几十秒,我不能過多的去感受,唯一能做的就是全身心投入到閱兵中,把每個動作做到最高標準,把最好的精神面貌展示出來。

195個日日夜夜,1383次時針輪轉,飽含著無數的汗水和淚水。128步踢出的是受閱官兵的精彩華章,96米走出的是受閱官兵改革必成的自信與豪邁,75厘米是丈量受閱官兵忠誠的標準。

時光流轉、季節更迭,我們邁著正步,走過春夏,踏進金秋。195天裡,有太多精彩難忘的瞬間,而這些值得銘記的故事,變成這份榮耀的一部分,永遠留存在記憶里。回顧半年的閱兵訓練,有辛酸、有苦樂、更有收穫。

張安 圖中)

一、受閱官兵的字典里只有絕對忠誠。受閱任務時間跨度長,訓練強度大,還要歷經多次選拔考核,每次考核都是一次身體和心理的考驗,但沒有一人主動放棄,更多的是堅持再堅持。憑著對黨無比忠誠的堅定信念和意志支撐,我才能始終保持昂揚的精神狀態,高標準嚴要求的完成參訓受閱任務。

張安 左五

二、受閱官兵的字典里只有堅韌剛毅。訓練期間,受閱官兵幾乎每天都要接受酷暑、高溫、暴曬的考驗。每天長達十個小時的訓練時間,衣服濕了又干,乾了又濕,每名隊員平均踢壞3雙皮鞋,磨穿4雙手套,腳上的水泡還未消裡面又磨出新的血泡。不論是年過半百的將軍還是風華正茂的上尉,從來沒有人畏懼過,退縮過,在他們眼神中透露出來的只有堅韌和剛毅。

張安 左二

三、受閱官兵的字典里只有使命任務。方隊數百名受閱隊員背負的不僅僅是組織和戰友的信任,更是成百上千個家庭的期盼。妻子臨產、父母患病、子女上學,無不時刻讓我們牽腸掛肚。但隊員們深知,在任務面前,我們不僅僅是父親、兒子和丈夫,更是新時期的革命軍人,只能把對家人的思念和虧欠默默埋在心底。「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對於軍人而言,使命重於一切。正是因為受閱官兵始終懷有舍小家為大家的家國情懷,暫緩了對家庭的小愛,才鑄就了對祖國的大愛。

張安 左七

四、受閱官兵的字典里只有最高標準。十子交叉韌帶損傷、腰肌勞損、滑膜炎、腱鞘炎、筋膜炎……開訓不久後,幾乎所有的訓練常見病都不同程度的出現在隊員們的身上。這不僅是對全體參閱隊員身體承受能力的檢驗,更是對意志品質的磨練和戰鬥作風的考驗。在忍受身體傷痛的前提下,掌握動作要領只是開始,長期的固化才能達到最高標準。75厘米、30厘米、45度角、15度角、上線、標齊、擺頭、踢腿、擺臂,這些簡單的數字和動作,都需要千萬次的重複和上百小時的定型才能形成固定的肌肉記憶。這樣的標準已經跨越了職級和年齡的界限,只為能夠在閱兵當天將中國軍人的颯爽英姿展現在全世界人民面前。

張安 左四

喜悅過後是深思,我始終清醒的認識到,我們沒有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只是生活在和平的國家。從1840年至今,歷史從來沒有忘記提醒我們,如果國家不夠強大,必然會被欺壓;如果國家不夠硬核,必定會被侵略。

70年來,新中國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書寫了人類發展史上的偉大傳奇,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回顧70年來革命前輩艱苦奮鬥、浴血奮戰的輝煌歷史,我深感偉大成就的取得來之不易。作為一名新時期革命軍人,更應該將「閱兵精神」內化到骨子裡,外化到行動中,把每一項任務都當成受閱來完成,牢記歷史,闊步前行,奮力拚搏,匯聚起強軍興軍的磅礴力量。

張安 右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h_GyAW4BMH2_cNUg74L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