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國最昂貴的斯太爾MP34衝鋒鎗二戰後期根本生產不起

原標題:二戰德國最昂貴的斯太爾MP34衝鋒鎗二戰後期根本生產不起

說到二戰時期德軍的MP40衝鋒鎗,幾乎是德軍步兵師的專屬標配武器,幾乎整個第二世界大戰都能見到德軍手持MP40衝鋒鎗的身影,德軍的MP40衝鋒鎗被譽是二戰時期世界上構造最完美,造價較低且最適合戰場使用是野戰衝鋒鎗,其長度,重量是二戰時期各國服役的衝鋒鎗中最輕最短的一把,英國的司登衝鋒鎗雖雖然也是造價很低,使用輕便當外形十分簡陋毫無美感可言,而已射擊距離方面,據說100米內才能具備一槍打死人的威力,而德國MP40衝鋒鎗,則火力強悍無比,在短距離進行作戰能對150米內目標形成壓制能擊穿大約1毫米鋼板,對付卡車等運輸車輛且不在話下,更別說子彈打在身上,德國採用9毫米圓彈頭子彈本身而言就威力十分強勁,打進人身體後,一般不會貫穿,而是的皮肉都絞到了一起,形成二次對人身體的嚴重傷害。

但德軍二戰時期該有一種造價最為昂貴的衝鋒鎗MP34衝鋒鎗,從型號數字34來看,MP34衝鋒鎗裝備給德軍部隊的日期是1934年,但該槍當時是奧地利的斯太爾-曼利夏公司研製的,但德國最終只進行少量裝備而已,原因就是造價太過昂貴,而且製造過程費時費力,德國即使有心進行生產也來不及在1939年投入到入侵波蘭的實戰中,德國為了降低製造成本,最終只能選擇優先生產德國的MP38型衝鋒鎗,1940年德國又進行二次改進簡稱MP40衝鋒鎗版本,最終成為德軍二戰時期軍隊標配武器,但MP34衝鋒鎗並沒有被德國遺忘而是優先裝備給了黨衛軍部隊,後來德軍在44型突擊步兵槍沒有量產之前,MP34衝鋒鎗就是黨衛軍憲兵隊統一裝備衝鋒鎗型號,第一黨衛軍裝甲師,和第二黨衛軍裝甲師,後期德軍成立黨衛軍特種作戰旅所裝備的衝鋒鎗中就有MP34衝鋒鎗。

斯太爾MP34衝鋒鎗由奧地利斯太爾-曼利夏有限公司製造,採用簡單的後坐式自動方式,發射9mm斯太爾彈或盧格彈,理論射速500發/分。這款衝鋒鎗製作精良,結實堅固,性能比伯格曼MP28要優秀,但結構也更複雜,斯太爾這個名稱大家可能有點眼熟,這個公司本來就是德國的公司,1930年奧地利斯太爾-曼利夏公司被德國收購,直接服務於德國軍方,著名的斯太爾88毫米坦克殲擊車其底盤就是這個公司的產物,但後來項目的流產據說只有幾輛原型車在二戰後期參加過實戰。

斯太爾MP34衝鋒鎗,最大優點就是火力強勁在200米距離外就可以進行對敵人的火力壓制,無論是外形和造價堪比二戰時期衝鋒鎗的系列中的勞斯萊斯,芬蘭索米衝鋒鎗,就是仿造斯太爾MP34衝鋒鎗外型和技術,最終芬蘭的索米衝鋒鎗,造成出來威力更大能在400米距離壓制敵軍火力,有效射殺蘇軍發起的進攻,之後蘇聯通過繳獲的芬蘭索米衝鋒鎗,又造出了波波沙衝鋒,整體上看整個歐洲二戰時期衝鋒鎗都是在抄來抄去。

這時讀者可能就想到了,這個外形不是二戰時期日本百式衝鋒鎗也大致一樣嗎,1942年到1943年德軍通過潛艇運輸物資技術設備與日本交換,當時德軍需要大量鎢沙和桐樹油,當時亞洲馬來亞,新加坡等南亞富甲一方的島國都在日本人手裡,日本有的是戰爭原材料,最終德軍也把MP34衝鋒鎗技術和設計圖紙交給了日本,明面上德國是幫日本,私下就是在坑日本,如果德國真的有心幫助日本,怎麼不送MG42機槍的設計圖紙呢?最終日本技術有限研究大半年,搞出了改進版本的百式衝鋒鎗,但也是換湯不換藥。

那玩意比德國原裝的MP34衝鋒鎗的性能比較就是軍隊用槍與草寇用槍的區別,就是英國司登衝鋒鎗都要比日本百式衝鋒鎗可靠,為什麼呢?因為日本百式衝鋒鎗連保險裝置都沒有,採用了自由槍機原理,日本人還在百式衝鋒鎗原本就不穩定槍管前面安裝了刺刀,必要時可是要板載衝鋒的,沒有保險意味著,百式衝鋒鎗把彈夾裝上去後就可以射擊了,剛開始裝備時日本人可是誤宰誤殺了好幾個軍官和訓練營里士兵,該槍根本就不靠譜日軍二戰時期根本就不敢大量裝備,MP34衝鋒鎗即使是德國生產起來都有難度,更何況是日本呢?

後期型日軍百式衝鋒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