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顛覆教育觀念的視頻總結出:它將是孩子最必需的學習能力

2019-09-05   好爸媽在線

文:好爸媽在線(幾何原創)


你知道TED演講嗎?

為了偷懶省去對TED的介紹,我默認大家都知道了哈!

反正記住它們的宗旨:傳播一切值得傳播的創意。

知乎上有個問題:TED演講的特點有哪些?

唯一的一個回答,把天聊死了,因為它把TED演講的特點用簡短的3句話就概括了出來,導致後面的人沒啥好回答的。

今天想給大家分享TED關於教育的3個演講,其中一個甚至是TED史上點擊最高的,他們逗笑幽默的口才,以及思想的深度和廣度,絕對會顛覆你對教育孩子的認知。

一、TED教育演講:《用黑客思維學習讓我快樂》

Home Schooling,「在家學習」,即不上學,在家裡接受教育,現在越來越常見。

可是,美國13歲男孩Logan LaPlante給自己在家學習的方式做了一場演講,竟成為TED關於教育類的十大演講之一,當時點擊量達到285,000次。

因為他像一個黑客一樣學習。

Hackschooling——他給自己的學習方式創造了這樣一個詞,「Hackschooling是一種思維,不是一套系統。」

怎樣學呢?

比如搜集貝殼和毛毛蟲的資料,計劃寫篇萬字論文。

比如每周一天固定的野外時間,學習野外求生技巧和團隊合作。

在舞台劇上扮演歷史人物,回答他們生平所有發生過的事情;

去「體驗工坊」學習製作滑雪板並設計服飾,並觸發他創業的念頭,同時了解到為什麼要把數學學好,培養創造力和行銷技巧。

還有社區活動,是他學習的重心,因為會教他如何在險境中提高警覺和處理緊急事故,比如跟著滑雪巡邏隊學習山地的安全知識,或者認識雪質、天氣狀況跟雪崩的關聯。

總之他學習一切自己感興趣的、認為有用的東西,總之絕對不是我們理解中常規學校那套知識體系里的東西。

他在演講中分享了Roger Walsh博士的一個觀點:「大部分的教育都在教人找到工作,不是找尋人生。」但是Logan覺得,「當個快樂的人」更重要!

他用興趣支撐自己的學習,從中找尋創意,並把自己的學習定義為「黑客學校」——

「我對黑客有很不一樣的看法:黑客是創新者。黑客是那些勇於挑戰既有體制改變系統,讓世界更進步的玩家。這個時代需要更多擁有『黑客思維』的人。我善加利用家人、朋友跟鄰居之間的社群,抓住每個學習的可能機會,不斷去尋找更有效率的解決方案。」

Logan還用滑雪活動去解釋自己的創意思維:

「如果大家都抱著跟現在教育一樣的想法去滑雪的話,大概只有幾條最安全的路線會被反覆滑過,而絕大部分的區域都不會有人經過。但這座山在我眼裡,我看到的是一千種可能性:從稜角下躍、把雪線弄碎,找機會來個高度差很大的後空翻……」

因為熱愛,所以創意。

二、TED教育演講:《考試分數不是教育的目的》

如果說Logan還只是自我實踐的話,那麼薩爾曼·可汗已經值得被《福布斯》用一萬億美元去衡量。

是的,這位牛人登上《福布斯》封面,被雜誌撰文稱這是一個一萬億美元的商業機會,而當時市值最高的蘋果公司,也不過才估值7000億美元。

更牛的是,他拒絕了10億美元的風投,僅接受比爾·蓋茨150萬美元贊助,只因為他有個牛X得不行的願望:希望世界上所有人都能免費接受「可汗學院」的數學教育。

在美國,恐怕數學老師對薩爾曼·可汗這個名字又恨又愛,恨的是他顛覆了美國教育,成為數學教父,說不定哪天就被他搞失業了;愛的是他解放了自己的課堂教學,只要省事地給學生播放「可汗學院」的視頻就可以了。

可汗學院的成功秘訣是什麼?薩爾曼在TED做了一場演講,分享了他的觀點。

他說他推行的是掌握式教育的理念,打破固定的,僵化的,什麼時候該學哪部分知識,要學多久,以及把學習結果按ABCD分級衡量的舊有學習觀念,把學生之間的差異以掌控一門知識的時間長短不同作為劃分

乍一聽好高大上,其實就好比打遊戲,第一個關卡過關了,才能打第二個關卡。而不像現在的教育制度,不管你掌不掌握,學時一結束,就得進入下一階段學習。

為了幫助像我們這些數學小白(痴)們理解這一概念,他用蓋房子去比喻。地基沒打好,就蓋第一層樓,第一層樓水泥還沒幹,馬上接著第二層……到最後,房子就塌了。

給大家分享一段我認為他最發人深省的比喻:

假設我們回到400年前的西歐,在當時就已經是地球上文明最發達的地區之一,你會發現大概有15%的人口識字。估計當你去詢問一個識字的人,「你認為大概有多少人有識字的能力呢?」他也許會說:「嗯,基於這強大的教育體系,大概有20%或30%吧。」但如果你快進到當下,我們會發現那樣的預測實在太悲觀了,現在幾乎人人都識字。但是當你問我一個相似的問題,現在有多少人是真正掌握微積分的,或真正懂有機化學的……你也許會回答我:「嗯,基於這強大的教育體系,大概有20%或30%吧。」

看懂了沒?其實一句話就能概括:知識沒有變,人也沒有變,變的只是教育制度。

三、TED教育演講:《學校扼殺創造力》

上面薩爾曼的演講還算挺隱晦的,對比起來,教育思想家Ken Robinson就直白得多了,毫不客氣地指出:學校扼殺創造力。

在全世界粉絲選出的最受歡迎的25個TED演講中,Ken這個演講排在第一位,是TED最受歡迎的演講,據說這個演講播放量達到2億。(別揪我,我也不知道據誰說的)

他分享的一個例子,被無數教育類公眾號拿過來寫了一遍,為了證明我們也是做教育的,現在再給大家說一遍:

即使你不看音樂劇,估計你也聽過鼎鼎大名的《貓》《歌聲魅影》,這些經典作品的舞蹈編排全出自舞蹈家Gillian。然而,她小時候卻被老師認定患有多動症,學習障礙的一種。

8歲時,她媽媽帶她去看醫生,結果醫生觀察了一會之後,就打開錄音機,讓Gillian獨自呆在診室里,然後和Gillian的媽媽躲在診室外觀察。

你猜她們看到什麼?Gillian隨著音樂跳起舞來。

「太太,您的孩子沒有病,她是個舞蹈天才,你送她去舞蹈學校吧。」

Gillian成名後說:「於是媽媽送我去了舞蹈學校。我無法形容那裡有多棒,有很多像我一樣坐不住的人,我們必須在動態中才能思考。」

所以,他的觀點是:「現在的教育提倡的是,一個有奉獻精神的老師能發現一個天才學生。但我認為所有孩子都是偉大的天才,而我們卻無情地扼殺了他們的才能。」

最後他總結:「我們應重新定義人類多樣化的能力。而我們的教育體系培養我們的方式和我們開採地球的方式一樣,是以功利為目的的。但這種方式對於未來將不再適用。 所以,我們不妨重新思考教育孩子的準則。薩爾曼這個觀點,讓我想起了收費站女職工被辭退後的那句哭訴:「我36歲了,除了收費,啥也不會!」

以前社會的變化周期大概是50年、60年,所以老一輩人,無論是觀念還是對職業的定位,不會經歷很大的變化,

而現在是5年一變,甚至3年一變,過去那些體制內的思維徹底過時了。

毫無創造性的重複性機械式輸出的崗位,成了最易被取代的對象。

說白了,我們的教育要培養孩子面向未來的能力。

上面Gillian差點被扼殺才華的例子有點遠,我再去搬個身邊的例子給你看看。

有一位媽媽問著名的心理學博士李松蔚:怎樣才能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

沒想到,腦子思維跟平常人完全不一樣的李松蔚竟反其道而行之,回答她:如何毀掉一個孩子的熱情?

然後他用玩樂高來舉例子。

孩子有多愛玩樂高,不用我說,看看樂高賣得多貴就知道了。我挑幾句李松蔚老師的話讓你跟著對孩子念,多試幾遍,你就不必再為買樂高發愁了。

毀掉孩子熱情的5句話:

1、孩子第一次玩的時候,對他說:你自己挑的玩具哦,一定要堅持玩。

2、每當他玩一會就膩了,就告訴他他,這積木花了你多少錢,不玩太過分了。

3、始終陪在孩子身邊,用誇張的語氣說「天啊!你玩得真棒!」在他不按圖紙砌的時候,趕緊提醒他。

4、告訴他隔壁老王的孩子只比他小一歲,積木玩得還比他還6。

5、在積木箱上方掛一條幅:「學海無涯苦作舟」或「梅花香自苦寒來」。

是不是很眼熟?打包票每個爸媽都說過。孩子對學習沒了熱情,他還會有創造力嗎?

土生植物,如果被澆灌太多水,註定從根開始爛掉,沒法開出鮮艷的花。

孩子也一樣。

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

最後, 總結幾句Ken在演講中的觀點,為創造力作結:

要最大限度地發揮創造力,用孩子們喜歡的方式培養他們,這樣他們才能面對未來的社會。

社會在進步,它需要各具特色人才的出現,而不再是批量複製一模一樣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