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前段時間去表妹家玩,表妹看到家裡來客人了,便想著做一大桌菜招待我們。表妹有個女兒名叫可可,是個非常可愛的孩子,但就是有一點——特別黏人,想要吃這個了就叫媽媽,想要做那個了也叫媽媽,表妹明明已經忙得不可開交了,還要跑去照顧孩子。
我對表妹說:「你可以試著讓可可自己做這些事情,這些她都是有能力去做的。」但是表妹卻覺得,自己既然可以幫助孩子,就索性一起做了吧!反正也就是順手的事,我對她的想法並不很認同。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都扮演了可可媽媽的角色。當孩子有問題時,他們總會在第一時間去幫助孩子,並擔當超人的角色。但是父母也不是超人,不可能總會在第一時間趕赴「災難現場」,更多的時候還應該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
父母別在孩子失敗的時候立即伸出手,而是告訴他:「我也不會幹這個。」
1)為什麼家長會如此慣著孩子呢?
首先是害怕孩子受傷。有很多家長總覺得孩子還小,如果讓孩子自己去處理一些事情的話,他難免會因為年齡的問題而受其傷害,到時候自己必然會心疼。與其會受傷害還不如直接就幫孩子做了,這樣就極大的降低了危險。
但其實這是一種因噎廢食的做法,因為害怕受到傷害,索性就不讓孩子做任何事情了,難道不是一種愚昧錯誤的做法嗎?
除了害怕孩子受傷以外,也有一些家長是為了怕麻煩。有很多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還小,即使讓他做家務,做一些理所應當的工作,他肯定也會因為不懂而做錯,並把家裡搞得一團糟,與其這樣還不如自己做,倒也省了功夫了。
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做既省時又省力,而且還不會耽誤孩子的時間,而如果孩子做一旦做不好,反而會給自己增大了工作量,這一對比當然是前者更省力了。但其實這是一種狹隘的看法,換句話說,就是一種短視。
這樣的父母只看到了眼前的成效,卻沒有看到未來的成就,孩子一開始不做,長大以後自然也就不做,到時候產生的麻煩究竟是前者多還是後者更多呢?
最後一點就是溺愛。父母之所以會這樣做,也和其教育理念有關,他們溺愛孩子,不希望孩子受任何傷害,不希望孩子做任何事情,只希望把他們當成小公主、小王子一樣的去寵愛。
當然孩子還小,父母愛孩子也自然無可厚非。但家長要記住孩子終歸要長大,終歸要離開那個鳥窩,卻飛向更遙遠的藍天,到那個時候,你還能這麼寵著他,社會上的人還能這麼嬌慣他嗎?
2)父母向孩子示弱,展示自己的短板有什麼作用?
在綜藝節目《媽媽是超人》中,演員霍思燕向大家展示了一種全新的教育方案。雖然霍思燕在平時雷厲風行,但是在和兒子相處時,她就會向兒子示弱,表達出一種「我不會、你來幫我」的觀念。
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嗯哼自覺地擔當起了「超人」的角色,為媽媽遮風擋雨,而媽媽則安然地做那個「小公主」。漸漸的,嗯哼就覺得自己是男子漢,應該承擔起照顧媽媽的責任。看完綜藝節目後很多觀眾也表示,這種懂得示弱的家長是最聰明的。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
誠然,正如上文中的嗯哼那樣,剛一開始他和同齡小夥伴也沒有太大的區別,也只是那個什麼都不懂的小屁孩罷了。但是在媽媽的教育之下,他漸漸地擔當起了那個超人的角色。也許是迫不得已,也許是理所應當,但他慢慢地學會了很多,也在不經意間增長了很多生活技能。
這其實就是一個親子之間的「彈簧法則」:父母一直保持強硬的姿態,孩子就會顯得懦弱;但是當父母變弱了,相應地孩子就會變強。因此,孩子也會在這種動力之中被推著往前走,其成就和進步也就能看得見了。
有效改善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關係。
有的人說家長讓孩子做那麼多事,孩子不會埋怨父母嗎?其實並不是!父母讓孩子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其實已經降低姿態了,就是在說明父母很弱需要孩子變強。
通過這種身份交換,孩子就會感受到一種被尊重的感覺。同樣,他也會在這種被需要的情緒下去做事,去展示不一樣的自己。那在這個時候,父母的理解被傳達到了,孩子又怎麼可能不孝順父母,不感恩父母呢?
1000種人的心裡就會有1000種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對待同一件事情也會產生不同的感受。
在《媽媽是超人》播完後,很多家長對霍思燕的做法產生了不同的意見。有的人覺得霍思燕這樣做是正確的,值得效仿;而有的人卻覺得這種做法是不正確的,應該摒棄。
其實這種「示弱」的方法並不是教育的萬能法則,父母不應該照搬照抄,而是根據孩子自身的實際情況去引導和教育他,正所謂因材施教。
3)父母應該在孩子後面護航,而不應該在前面領航。
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請允許我給大家描繪這樣一幅場景:
在海上航行的時候,如果父母讓孩子在前面領航,而父母在後面保護的話,那麼孩子會學到什麼樣的技能?孩子的進步大不大呢?而又轉念一想,如果父母跑在前面,讓孩子待在自己的臂膀下,那麼孩子經歷風雨的可能性,以及其磨練意志的幾率又有多大呢?
我相信在聽完這句話後,大多數家長心中的答案,應該是父母在後面護航對孩子的成就和影響更大一些。因為孩子終究是要長大的,他終究要獨立面對那些風雨.
而父母終究會老去,等到那個時候,能保佑孩子的又是誰呢?只有提早讓他學會生活技能,及早懂得保護自己,保護身邊的人,父母才能夠安然離開,孩子也能夠以更保全的方式去呵護自己孩子。所以在這裡,護航的概念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因此在這種思維的影響下,我們就能夠更清晰的明白,霍思燕的做法是值得大家學習的,她並沒有把自己強大的一面帶到生活中來,她懂得在孩子面前示弱,把強大的角色讓給孩子去扮演。雖然她也是一名演員,但是她深信孩子也可以把這些角色扮演好,並且表現的比她更出色。正是因為這種信賴,所以才會由強變弱,所以才會換來的這一幕幕美好的場景。
很多時候,父母都把自己想像的太強大了,應該脫掉超人的外衣並把它轉送給孩子,相信孩子一樣可以扮演好這個角色,一樣可以保護好你,保護好這個家。
作為父母,你會慣著孩子嗎?你對向孩子示弱的做法又是如何理解的呢?歡迎說出你的想法,並和我們一起交流討論。
————————
我是文竹媽媽,家有兩寶,大寶5歲,小寶3歲。一人帶兩娃的艱辛讓我更懂得如何照顧寶寶。
文竹媽媽專注育兒知識分享,為寶爸寶媽排憂解難。歡迎各位與我分享育兒過程中的小問題小確幸。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