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工程通病質量與防止措施詳解

2019-06-22     園林景觀界哆啦A夢

標籤: 工程通病 土方工程 園林基礎 防治措施

1、 總 則 :

1.1 為提高園林景觀工程的質量水平,控制景觀工程質量通病,依據國家有關法規和規範,結合本工程項目的實際情況,制定本控制標準指引。

1.2 本控制標準指引的園林景觀工程質量通病的範圍,是以工程施工過程中及完工後易 發生的、常見的、影響安全和使用功能及外觀質量的缺陷為主。

1.3 園林景觀工程質量通病的控制方法、措施和要求除執行本指引外,還應執行國家、省、地方等相關園林景觀工程的標準和規範。

2 、基 本 規 定

2.1 設計單位在園林景觀工程設計中,應採取控制質量通病的相應設計措施,並將通病 控制的設計措施和技術要求向相關施工單位交底。

2.2 施工單位應認真編寫《園林景觀工程質量通病控制方案和施工措施》,經監理單位 審查、建設單位批准後實施。

2.3 監理單位應審查施工單位提交的《園林景觀工程質量通病控制方案和施工措施》,提出具體要求和監控措施,並列入《監理規劃》和《監理細則》。

2.4 園林景觀工程質量通病控制所發生的費用應包含在合同報價內。

2.5 本標準檢查方法除有明確要求外,涉及建築材料的要檢查材料的出廠合格證、檢測 報告,施工質量驗收規範或本標準規定材料進場須復驗的要檢查復驗報告。

2.6 園林景觀工程中使用的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應經過省(直轄市)建 設行政主管部門技術鑑定,並應制定相應的技術標準

3、園林基礎工程及土方工程

3.1 挖填土方

3.1.1 挖方邊坡塌方

1、現象

在場地平整過程中或者平整後,挖方邊坡土方局部或大面積發生塌方現象。

2、原因分析

(1)採用機械平整,未按由上而下分層開挖的順序,而是切割坡腳開挖,使邊坡失衡,造成塌方和滑坡現象;

(2)由於地表滯水或地下水的作用,使坡腳受到破壞,坡體失衡而發生塌方;

(3)在軟土地段,由於邊坡頂部大量堆土或堆積建築材料或行駛車輛、施工機械設備震動等,造成坡體失衡而發生塌方。

3、防治措施

(1)在邊坡地段開挖邊坡時應遵循由上而下、分層開挖的順序,合理放坡,同時避免切 割坡腳,以免導致坡腳失穩而造成塌方;

(2)在有地表滯水或地下水作用的地段,應做好排降水措施,攔截地表滯水或地下水, 避免沖刷坡面和掏空坡腳,防止坡體失衡而造成塌方;

(3)在施工中避免在坡頂大量堆土和堆放建築材料,並避免行駛車輛和施工機械設備的 震動;

(4)對臨時性邊坡塌方,可將塌方清除,將坡頂線後移、坡度減緩;對永久性邊坡局部 塌方,可將塌方鬆土清除後,用塊石填砌或由上而下分層回填3:7灰土,與土坡面 接觸部位做成台階式搭接,並使連接處接合緊密。

3.1.2 回填土方局部或大面積沉降

1、現象

回填土方區域經過一段時間後出現局部或大面積不均勻沉降。

2、原因分析

(1)回填土料質量不符合要求,採用了混有碎石、建築垃圾、淤泥質土、凍土塊、有機 物含量大於5%的雜填土作填料,填土不易夯實或有機物腐爛後造成下沉而形成回填 土方下陷;

(2)填土厚度過厚或壓(夯)實遍數不夠,達不到密實要求,致使回填土區域在荷載承 重下變形量增大,其承載力和穩定性降低而導致不均勻沉降;

(3)回填土的含水量過大或過小,因而達不到最佳含水率下的夯實密實要求;

(4)回填土區域未做好排水措施,致使地表水、地下水流入回填土區域而浸泡回填土和 地基,造成填土區域下陷;

(5)在原有的溝渠或池塘含水量較大的鬆軟土質上回填土方,施工前基底未拋填砂石或 翻曬處理,就直接回填土方;

(6)在較陡的坡上回填土方時,施工前對基底未進行挖階梯形處理就回填土方,在重力的作用下,填土順著斜坡滑動,而造成回填土方沉降;

(7)在寒冷或嚴寒地區冬季進行施工時,由於基底土質受凍,而施工前未待土質解凍、夯實處理後就進行回填土方或回填土為凍土塊。

3、防治措施

(1)選擇符合回填土要求的土料進行回填,避免採用混有大量碎石、建築垃圾、淤泥質 土、凍土塊、有機物含量大於5%的雜填土作填料;

(2)填土的密實度應根據工程性質來確定,(一般回填土的壓實係數以千密度來控制);

(3)對有密實度要求的填方,應對所選用的土料通過試驗確定其含水量控制範圍、每層 鋪土厚度、壓(夯)實遍數、機械行駛的速度,並嚴格按水平方向分層進行回填、 壓(夯)實,使其達到設計規定的密實度要求;

(4)加強對回填土料的質量、含水量、施工操作規範和壓(夯)實密實度的現場檢驗,按規定取樣,嚴格按每道工序的質量要求進行控制;

(5)對由於含水量過大,達不到密實度要求的土層,可以採用翻鬆、晾曬、風乾或均勻 摻入干土和其它吸水材料後重新壓(夯)實;

(6)對由於含水量過小,達不到密實度要求的土層,應預先洒水濕潤後再進行壓(夯)實;

(7)回填土區域周圍要做好排水措施,防止地表水、地下水流入回填區域,浸泡回填土 和地基而造成回填區域下陷;

(8)對於原有的溝渠或池塘含水量較大的鬆軟土質區域回填土方時,應根據基底實際情 況進行排水、疏干、挖淤泥、換土、拋石塊、礫石、摻石灰等措施處理,以加固基 底土質的穩固性;

(9)當回填土區域地面坡度大於1/5時,應先將陡坡挖成階梯形,階高20~30cm,階寬 100cm,然後分層回填夯實;

(10)在寒冷或嚴寒地區冬季施工時,當基底土質受凍時,應待土質解凍、壓(夯)實處 理後,再進行回填土方或採用水拌砂的措施來回填

3.2 回填土方質量

3.2.1 基層回填土方質量不符合要求

1、現象

回填土方質量不符合要求,其中混有大量 的碎石、建築垃圾等雜質或含有大量的有機質 或淤泥質土,這將影響到今後地基的下陷,也 不利於植物的生長。

2、原因分析

(1)回填土料主要是利用本工程的開挖料,其混有大量碎石、建築垃圾等雜質;

(2)採用含水量較高的土料或淤泥質土等不符合要求的土料;

(3)採用含有有機質量大於5%的生活垃圾土等不符合要求的土料;

(4)工程監理及項目工程師在施工監管工作中沒有嚴格控制回填土方的質量,致使不符 合要求的土料被回填。

3、防治措施

(1)避免採用混有大量碎石、建築垃圾等雜質的開挖料,如使用碎石類土或建築垃圾作填料時,其最大粒徑不得超過每層鋪填厚度的 2/3,回填時,大塊料不應集中,且不得填在分段接頭處或填方與山坡連接處;

(2)回填土料的含水量應符合壓(夯)實要求,大型土方回填前應根據工程特點、填料種類、設計壓實係數、施工條件和壓(夯)實工藝等來確定填料含水量。含水量偏 高時,可採用翻鬆晾曬,均勻摻入干土等措施;

(3)回填土內不得含有有機雜質,不符合要求時應挖出換土回填,應優先利用基槽中挖 出的優質土;

(4)工程監理及項目工程師在監管工作中嚴格控制,對不合格的回填土料一律不得使用。

3.2.2 栽植土質量不符合要求

1、現象

在綠化施工中,施工單位為節約工程成本,常採用不符合種植要求的土壤,造 成植物成活率不高或成活後生長不良,處於亞健康狀態。

2、原因分析

(1)栽植層土壤中混有大量碎石、建築垃圾等雜質,致使植物根系無法伸展;

(2)栽植層土壤採用的是粘土、重粘性土壤或砂質土壤,土壤通氣性、排水能力較差或 土壤水分滲透性太強,根系不能充分吸收水分;

(3)土壤中營養成分低或鹽鹼成分過高,苗木移植後生長過程中營養不能得到充分補充。

3、防治措施

(1)在設計中應說明植物栽植土壤質量標準的規定,栽植土必須具有滿足植物生長所需 要的水、肥、氣、熱的能力等要求;

(2)在施工中嚴格按設計要求執行栽植土壤質量標準的規定,嚴禁把混有大量碎石、建 築垃圾等雜質的土料作栽植土壤,如果在栽植層中混有少量的垃圾,應採取人工深 翻清理的辦法,清理乾淨;

(3)栽植土需是理化性能較好、結構疏鬆通氣、保水和保肥能力強、適合植物生長的土 壤,避免使用粘性較重的粘土或保水能力差的砂質土壤;

(4)在種植前對營養成分較低或鹽鹼成分過高的栽植層土壤進行改良或在栽植穴圍施加營養土

3.3.1 台階式、墳堆式地形

1、現象

在放樣過程中造成地形輻射不夠,形成台階式、墳堆式地形,缺乏流暢感,嚴重的則造成排水不暢等現象。

2、原因分析

(1)施工放樣人員,沒有理解、滲透圖紙內在的精髓,就按個人的意圖施工,使完成的地形呈台階式、墳堆式地形或只有形而沒有神;

(2)施工放線時未能精確地按圖紙施工,隨意性較大.

3、防治措施

(1)放樣要把設計師的意圖融入實體中,如果只是單純的照搬照抄,那麼就體現不出設 計師追求的意念,所完成的地形只有形而沒有神。所以施工放樣人員,首先要理解、 滲透圖紙內在的精髓,然後通過合理地施工才能更好地表達設計師的意圖;

(2)栽植土方放樣,包括平整場地的放線和自然地形塑造的放線。平整場地的放線,即 施工範圍的確定而自然地形塑造的放線是園林景觀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它直接影響著外部空間的美學特徵、空間感、視野、小氣候等,是其它要素的基底和依託,如通過地形的變化起伏來突出植物景觀的變化,所以要做好植土方放樣工作。為能精確地按圖施工,在塑造地形放樣時,一般採用方格網方法進行定位。

3.3.2 地形塑造與綠化種植脫離

1、現象

地形塑造與綠化種植出現脫離:如草皮地塊 與喬灌木地塊的地形結合不當,種植喬、灌木塊的地形比鋪設草皮地塊地形低,使喬、灌木由 於地勢較低處,不但影響視覺效果,也影響了喬、灌木的排水。

2、分析原因

(1)設計本身有錯誤,未把植物和地形有效地結合考慮或者設計師之間未溝通協調,致 使地形與種植有脫離;

(2)設計圖的變更或由於某些原因需要臨時增減一些苗木或基礎設施,造成新設計的植 物與已完成施工的地形結合有衝突;

(3)施工單位未領會設計意圖且未按圖紙施工,造成圖紙與現場不符,致使地形與種植 有脫離;

(4)由於綠化種植和種植土壤塑造的施工單位不同,因其在施工中發生的錯誤或變更時,未及時地相互溝通、協調,也沒有根據現場已完成的地形進行苗木栽植。

3、防治措施

(1)設計單位應控制好設計質量,不同專業的設計師應相互配合,並由資深專業人員進 行審核,注意種植綠地內的地形設計應有利於植物的生長和排水及視覺效果;

(2)遇到設計變更,且又要最大限度地保留原作品中的地貌時,施工人員的放樣工作就 特別重要,應領會設計意圖,並根據現場情況進行合理地放樣;

(3)地形和綠化種植應該是相輔相成的,如兩者由不同的施工單位施工,不管施工中有 任何變化,都應互相溝通、協調,使地形和綠化種植達到相輔相成,完美結合。

4. 園路及場地工程

4.1 路基填築

4.1.1 路基沉陷

1、現象

路基局部路段在垂直方向產生較大的沉落,形成坑塘和裂紋或因地基沉降路基整體下沉。

2、原因分析

(1)路基填筑前對基底沒進行處理。如基底表面的雜草、有機土、種植土及垃圾等沒有清理,或土質鬆散的基底在填筑前沒進行壓實;

(2)路基填料選擇不當,如採用粉質土或含水量過高的粘土等作填料,不易壓實;

(3)不同土質的回填料沒有分層填築,而是採用混合填築,使壓實密度達不到要求;

(4)壓實機器選擇不當或者壓實方法不正確,壓實遍數不夠等原因,致使壓實密度不夠 或壓實不均勻;

(5)如路基為軟基時,在填筑前沒有對軟基進行處理,在荷載的作用下,軟基被壓縮沉 降,或者軟基雖然經過處理,但因工期緊,沉降時間不足而引起完工後繼續沉降。

3、防治措施

(1)填筑前應對基底進行徹底清理,挖除雜草、樹根,清除表面有機土、種植土及垃圾,對耕地和土質鬆散的基底應進行壓實處理;

(2)宜選用級配較好的粗粒土作為填築材料,當採用細粒土時,如含水量超過最佳含水 量兩個百分點以上時,應採取晾曬或滲入石灰、固化材料等技術措施進行處理;

(3)用不同的填料填築路基時,應分層填築,每一個水平層均應採取同類材料,不得混 合填築;

(4)選擇合適的壓實機器和正確的壓實方法對路基進行壓實;

(5)對軟地基在填筑前應視不同情況採用不同的處理方法;

(6)軟地基的路面宜採用瀝青混凝土或其它易翻挖的路面,路面的橫坡應適當提高,防 止出現倒破現象

(7)在路面鋪筑前產生路基下沉,應查明原因,採取相應的處理方法,可採用超載預壓,待路基下沉穩定後再按設計要求進行路面鋪築,如工期緊可適當換填輕質材料,如 粉煤灰、石灰混合料等;

(8)路面鋪筑後,發生沉降時,一般路基如果發生整體下沉可不做處理,但路基如果發 生局部沉降應查明原因後進行補救。

4.1.2 路基填土壓實密度達不到要求

1、現象

填土經壓實後仍然達不到規範規定的壓實密度。

2、原因分析

(1)填土含水量偏大或偏小,沒達到最佳含水量時就進行壓(夯)實;

(2)填料不符合要求,填土顆粒過大(>10cm),顆粒之間空隙過大,不易壓實;

(3)壓實機器選擇不當或者壓實方法不正確或填土厚度過大或壓實遍數不夠。

3、防治措施

(1)應使填土的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附近(±2%)時,進行壓實;

(2)宜選擇級配較好的粗粒土作為路基填料,填料的最小強度和最大粒徑應符合相關規範的要求;

(3)填土應水平分層填築,分層壓實,通常壓實厚度不超過20cm;

(4)應通過試驗來確定壓實機械的功率和壓實遍數;

(5)如填料不符合要求時應挖出進行換土;

(6)對含水量過大的填土,可採用翻鬆晾曬或均勻摻入石灰粉來降低含水量;對含水量過小的土,則洒水濕潤後再進行壓實;

(7)如壓實厚度過大或壓實機械壓實力度不夠時,則應翻挖較厚層重新減簿厚度後再進行分層壓實,或增大壓實機械的功率來壓實。

4.1.3 園路、鋪地出現裂縫、凹陷、翻漿現象

1、現象

道路出現不規則的裂縫、凹陷現象,鋪磚路面或石材貼面路面還易出現面層鬆動以及出現雨後冒漿現象。

2、原因分析

(1)基層填筑前未對基底表面的雜草、有機土、種植土及垃圾等進行清理或基礎不平整;

(2)基底土層鬆軟的區域未進行地基加固處理;

(3)基層填料選擇不當;

(4)基層層次結構的做法不正確;

(5)面積較大區域施工時未設置伸縮縫。

3、防治處理

(1)基層填筑前應按設計要求對基底進行清理,如對基底表面的雜草、有機土、種植土及垃圾等清理;

(2)基底土層鬆軟的區域要進行地基加固處理;

(3)基層選用材料要得當,一般採用干碎石、煤渣石灰土、石灰土作基層,並應採用不 小於12噸的壓路機碾壓,每層碾壓厚度<20cm;

(4)結構層施工採用M7.5水泥、砂的混合砂漿,砂漿攤鋪寬度每邊應大於鋪裝面5~10cm,石材鋪地結合層採用M10水泥砂漿;

(5)面層施工時採用整體澆注,過大區域可劃分若干地塊,但每一塊面積在 9m×10m 之間,地塊之間需做伸縮縫。

1、現象

道路邊側石、路牙、台階出現鬆動現象。

2、原因分析

(1)基層填筑前未對基底進行處理或處理不當;

(2)基層填料選擇不當或基礎層次結構的施工不規 范;

(3)其它因素,如車輛碾壓至道牙、路牙等。

3、防治處理

(1)基層填筑前應對基底按設計要求進行處理,清除基底表面的雜草、有機土、種植土及垃圾等以及對土層鬆軟的區域作加固處理;

(2)安放路牙、側石的結合層,一般採用1:3水泥砂漿2cm,M10水泥砂漿勾縫,路牙、側石背後要灰土夯實,寬度為50cm,厚度為15cm,密實度為90%以上;

(3)安放台階和蹬道條石時,要基礎砂漿找平,平穩安放,按設計的規格進行施工,杜絕小規格條石安放;

(4)台階和踏步如設計中需要外貼飾面材質時,應採用1:3水泥砂漿膠結,並杜絕水泥砂漿粘結層有空隙;

(5)防止車輛碾壓道牙、路牙等


側石鬆動

4.2 混凝土和瀝青道路

4.2.1 混凝土道路路面龜裂

1、現象

混凝土路面表面產生網狀、淺細的髮絲裂縫,呈小的六角花紋,深度5~10mm。

2、原因分析

(1)混凝土澆筑後,表面沒有及時覆蓋,在炎熱或大風天氣,表面游離水分蒸發過快,體積急劇的收縮,導致開裂;

(2)混凝土中各類用料配合比例不合理,如水泥用量少、含砂量過大等問題;

(3)混凝土在拌制時水灰比過大以及模板與墊層過於乾燥,吸水性大,水分被迅速吸收而導致開裂;

(4)裂縫。

3、防治措施

(1)混凝土路面澆築完後,應及時用濕潤的材料覆蓋,認真澆水養護,防止強風和暴曬。在炎熱季節里,必要時應搭蔭棚施工;

(2)配製混凝土時,應嚴格控制各類用料的配比量,並選擇合適的骨料級配和砂量;

(3)在澆築混凝土路面時,應事先將基層和模板澆水濕透,避免其吸收混凝土中的水分;

(4)干硬性混凝土採用平板振搗器時,應防止過度振搗而引起砂漿集聚表面。砂漿層厚度應控制在2~5mm範圍內,抹平時不必過度抹平;

(5)如混凝土在初凝前出現龜裂,可採用鏝刀反覆抹或重新振搗的方法來清除,再加強保濕養護;

(6)如混凝土路面的龜裂對結構強度影響較小,可不予考慮,但必要時應注漿進行表面塗層處理,封閉裂縫。

4.2.2 混凝土道路路面橫向裂縫

1、現象

沿道路中線大致相垂直的方向產生裂縫,這類裂縫,往往在車行產生的溫度作用下,逐漸擴展,最終貫穿板厚。

2、原因分析

(1)混凝土路面鋸縫不及時,由於濕縮和干縮而產生裂縫。當混凝土連續澆築長度越長、澆築時氣溫越高、基層表面光滑越易開裂;

(2)伸縮縫切割深度過淺,橫斷面沒有明顯削弱,應力沒有釋放,因而在臨近伸縮縫處 產生新的伸縮縫;

(3)混凝土路面基礎產生不均勻沉陷(如河浜、溝槽回填區域),導致板底脫空而斷裂;

(4)混凝土路面的厚度和強度不足,在荷載和溫度應力的作用下產生裂縫。

3、防治措施

(1)嚴格掌握混凝土路面的伸縮縫切割時間,一般在抗壓強度到 10MPa 左右即可切割,以邊口切割整齊,無碎裂為宜,儘可能及早進行,尤其是夏天,晝夜溫差大,更需注意;

(2)當連續澆搗長度很長,鋸縫設備不足時,可在 1/2 長度處先鋸縫,之後再分段鋸,而在條件比較困難時,可間隔幾十米設一條壓縫,以減少收縮應力的積聚;

(3)保證基礎穩定、無沉陷,在溝槽、河浜回填區域必須按規範要求做到密實、均勻;

(4)混凝土路面的結構層與厚度設計應滿足交通需要,特別是有重車、超重車的路段;

(5)如發生的裂縫不大,可採用聚合物灌漿法將縫隙封住或沿裂縫開槽嵌入彈性粘合修補材料,起到封縫防水的作用;

(6)當路面局部區域裂縫較大、咬合能力嚴重削弱時,應局部翻挖修補。先沿裂縫兩側 一定範圍內劃出標線,最小寬度不小於1m,標線應與中線垂直,然後沿縫鋸齊,鑿 去標線間的混凝土,澆築新混凝土;

(7)當路面發生裂縫面積較大、咬合能力嚴重削弱時,應將整個路基翻挖後重新澆築。

4.2.3 瀝青路面瀝青混合料配比不合理

1、現象

車行道路瀝青路面瀝青混合料類型不合理,面層選用的瀝青混合料級配和配比不合理,造成瀝青面層出現推擁、鬆散、露骨現象,且防滲性及吸音性能較差。

2、分析原因

(1)施工時沒有控制好瀝青用量,且壓實度未達到標準,造成瀝青面層出現推擁、鬆散、露骨現象;

(2)對瀝青混合料的級配控制不夠嚴,混合料粒徑較大,雨水滲到瀝青面層中而排不出去,這樣在汽車的荷載及溫度變化作用下瀝青面層會產生破壞。

3、防治措施

(1)施工時要控制好瀝青用量, 對瀝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要嚴格控制,特別是礦料和瀝青用量,減少運輸和攤鋪過程中造成的粗細顆粒離析,提高面層的壓實密度;

(2)根據瀝青路面設計規範,瀝青面層除應滿足車輛的使用要求外,還應滿足雨水不滲等要求,宜選用粒徑較小、空隙較小的級配混合料,儘量採用小粒徑 瀝青混凝土,以提高瀝青路面面層的防滲性。


混合料級配太大

4.2.4 瀝青路面邊緣爛邊、平石啃邊

1、現象

瀝青混凝土攤鋪後,平石邊瀝青鬆散,不平整,且平石有啃邊破損現象。

2、分析原因

(1)瀝青混凝土攤鋪後,平石邊沒有碾壓到位以及沒有及時修邊,使瀝青散亂;

(2)碾輪碰到平石,使平石出現啃邊破損現象。

3、防治措施

(1)瀝青混凝土攤鋪後,平石邊要碾壓到位,在碾壓完成後應採用熱墩錘或平板振動夯 實平石邊的瀝青混凝土,並及修整邊線;

(2)壓路機碾壓時儘量不要碰到平石,對啃邊嚴重的平石應及時更換。

4.3 園路及鋪地飾面

4.3.1 鋪面板材或混凝土磚出現沉降、開裂現象

1、現象

鋪面板材或混凝土磚鋪設的道路和鋪地,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有時會發生不同程度的沉陷、開裂現象。

2、原因分析

(1)基層層次結構的做法不正確或基層強度不足;

(2)鋪面板材或混凝土磚的接縫處無防水功能或防路面沉降水未做好,由於雨水下滲和沖刷,致使墊層流失而造成鋪面板材或混凝土磚的沉降、開裂現象;

(3)在不易行車的園路或鋪地上行車,造成鋪面板材或混凝土磚的沉降、開裂;

(4)各種管線的鋪設,使土基和基層難以有效的壓實,導致日後發生沉降。

3、防治措施

(1)提高基層材料的強度和水穩定性。可用石灰粉、煤灰粒料作基礎,再以石礫、砂或干拌水泥砂或混凝土作墊層,再在其上鋪設混凝土磚或鋪面板材;

(2)禁止在不易行車的園路或鋪地上行車、停車,如需臨時行車、停車時,其結構層厚度應適當增加

(3)嚴格遵循先鋪設管線、后土基、基層、再作鋪面的順序施工。對土基及基層進行有效的壓實,必須滿足設計壓實密度的要求,在碾壓困難的地段可採用混凝土基層;

(4)如發生鋪面板材或混凝土磚沉陷、開裂時,應在沉降、開裂的地方進行翻挖,重新做基層或墊層,並調換破損的鋪面板材或混凝土磚。


路面沉降


路面沉降

4.3.2 鋪面板材或混凝土磚鬆動冒漿

1、現象

行人在園路或鋪地上行走時,出現鋪面板材、混凝土磚翹動、不穩,且有雨後冒漿、濺水的現象。

2、原因分析

(1)鋪面板材或混凝土磚與基礎之間的粘結層,未採用水泥砂漿,而用黃砂或石屑替代,使上下層間失去粘結性;鋪設鋪面板材或混凝土磚時,水泥砂漿過干或過濕或已初 凝,影響上下層間的粘結性,也會使鋪面板材或混凝土磚鬆動;

(2)用干拌水泥砂作粘結層時,鋪設鋪面板材或混凝土磚時未適當地敲振,達不到密貼固定;

(3)鋪面板材或混凝土磚的板塊間的接縫處無防水功能或防水未做好,由於雨水下滲和沖刷,致使墊層流失或走動,造成鋪面板材或混凝土磚翹動,且有雨後冒漿、濺水 的現象。

3、防治措施

(1)如採用水泥砂漿為鋪面板材和混凝土磚與基礎的粘結層時,砂漿要做到隨拌、隨用、隨鋪,防止時間過長,避免砂漿凝結或流動性不夠,以確保鋪面板材或混凝土磚平整密貼,與基層良好的粘結;

(2)嚴格遵守施工工藝規程,精心施工,確保砂漿粘結層與鋪面板材或混凝土磚的施工質量。做到「砂漿準確配比,鋪面板材或混凝土磚坐漿敲振」等工序,並要注意成 品保護,剛剛完成的園路、鋪地上禁止行人或行輛,達到一定強度後方可使用;

(3)如採用在墊層上直接鋪設鋪面板材或混凝土磚時,基礎要平整、密實,墊層厚度要均勻,墊層材料可採用石屑,其抗沖刷性較黃砂好;

(4)如發生鋪面板材或混凝土磚鬆動、冒漿時,翻掉鬆動的鋪面板材或混凝土磚,鑿去1~2cm的粘結層,重新鋪砂漿後再鋪鋪面板材或混凝土磚,若採用墊層上直接鋪設 鋪面板材或混凝土磚的,可將墊層清除或補充,整平後重鋪板材或混凝土磚。

4.3.3 彩色鋪面板或混凝土磚褪色

1、現象

彩色鋪面板或混凝土磚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面層褪色或鮮艷程度不均勻或有明顯的磨損痕跡,影響美觀,降低使用壽命。

2、原因分析

(1)彩色鋪面板表面應是1.5~2.0cm彩色混凝土,下面為素色混凝土;彩色混凝土磚應是整塊為彩色混凝土,但有的產品只在表面有一層簿簿的彩色水泥漿或在混凝土初 凝前灑些彩色顏料粉,這類產品不符合質量要求,經不起磨損,很快出現褪色,降 低了彩度和明度;

(2)無機顏料本身不易褪色,但其與膠結料粘結的好壞,會影響其色澤,且由於彩色混 凝土的強度低,不耐磨而褪色;

(3)鋪面材料被泥、灰塵污染,特別是酸鹼性物質的腐蝕,使彩色鋪面板和混凝土磚褪色。

3、防治措施

(1)加強對彩色鋪面板和磚成品的質量控制,嚴格按規定要求加工生產,確保彩色混凝土的厚度;

(2)必須保證彩色混凝土的強度,嚴格控制振搗時間,成品採購應選擇有信譽、質量有保證的生產商;

(3)經常清掃,避免酸鹼性物質的腐蝕,保持鋪面板和混凝土磚的潔凈。

4.3.4 鋪面板或混凝土磚灌縫不飽滿

1、現象

鋪面板材或混凝土磚的縫隙中,黃砂或石屑等填充料填塞不足,或根本沒有填 充料,導致鋪面板材或混凝土磚鬆動。

2、原因分析

(1)掃縫填料不足或施工粗糙,造成灌縫不滿;

(2)填料粒徑大,容易堵塞縫隙,影響灌縫密實性,經過一段時間下沉後呈未滿狀態;

(3)經雨水沖刷,使填料流失,造成灌縫不滿。

3、防治措施

(1)重視填縫工序,確保所需工日和填料數量,做到認真灌縫、掃縫;

(2)灌縫填料粒徑要與縫隙的寬度相應,避免上滿下空的情況發生;

(3)加強養護管理,並及時補填充填料。

4.3.5 塊料鋪面的紋理及材料色差變化大

1、現象

園路或鋪地的鋪面石材、鋪面磚、冰紋路、亂石路、拼花地紋的紋理混亂,不自然,與設計 要求差異較大且材料的色差較大。

2、原因分析

(1)沒有嚴格按照施工圖施工,圖形混亂,差異較大;

(2)選配的材料質量較差,色差較大;

(3)分批採購材料或由多家生產商提供,使材料色彩無法統一;

(4)對特殊的飾紋未進行小樣試驗。

3、防治方法

(1)施工前應編制詳細的施工組織設計,並按有關規範施工;

(2)採購材料時應選擇有信譽、質量有保證的生產商;

(3)選擇鋪面石材、鋪面彩色混凝土磚、馬賽克等材料採購時,應一次性採購且應由同 一家生產商提供,顏色應按設計要求的統一;

(4)按照設計的圖案花紋施工,必要時進行小樣施工,如設計中沒有明確紋理圖形的,應採用漸變的方法處理(如馬賽克、碎料鋪面等)。

4.3.6 路面、鋪地積水

1、現象

道路、園路、廣場區域在雨後,個別地方出現積水,排水不幹凈,影響行人通行、安全和景觀效果。

2、原因分析

(1)路面、鋪地表面不平整,有局部沉陷現象;

(2)路面、鋪地縱橫坡不合理;

(3)集水井或排水管被垃圾堵塞,流速減慢,路面水難以及時排走,造成積水;

(4)排水井設計標高不正確,支管倒落水,以及集水井標高比周圍路面高,使路面水難以及時排走引起積水;

(5)防滑石材人工鑿面的深度不一致。


引起積水

3、防治措施

(1)道路、鋪地的基礎應有足夠的強度和密實度,以減少鋪飾面由於基礎沉降而沉陷;

(2)繪製場地施工坐標方格網,按圖上坐標在坐標點上打樁定點,考慮排水方向和做好 場地找坡,橫坡與縱坡比要合理,較大場面積的場地要分區找坡,回填灰土要夯實,地面平整度變化控制在20mm範圍內;

(3)加強維護管理,及時清除、疏通集水井和排水管中的堵塞物;

(4)如集水井的標高要比周圍路面高,應翻開井蓋,取下井座,將集水井牆身降至正確位置,重新恢復井座、井蓋的位置;

(5)防滑石材人工鑿面的深度要統一。

4.3.7 側緣石縫寬不均勻且勾縫砂漿顏色不統一

1、現象

側緣石砌築時,緣石之間的縫隙有大、有小,很不均勻,且勾縫砂漿顏色與緣 石顏色不統一,影響外觀效果。

2、原因分析

(1)側緣石砌築的縫寬,在設計上沒有規定,工人施工時沒有控制縫寬的標準,而是根 據自己的意圖施工,使緣石間縫寬不均勻;

(2)勾縫所用的水泥砂漿未按緣石的顏色進行配置,導致兩者間顏色有差異。

3、防治措施

(1)側石砌築的縫寬,在設計上沒有規定,但因從美觀和養護管理的角度考慮,緣石之 間應留有1cm的間隙較好。為解決砌築時縫寬不均勻,應採用Φ10圓鋼筋作標準插 件,側緣石鋪設時在兩緣石之間插入Φ10圓鋼筋來控制縫寬,鋪設好後抽出鋼筋,並用M10水泥砂漿勾縫;

(2)水泥砂漿勾縫時應根據緣石的顏色配置成同色或相近顏色的水泥砂漿進行勾縫。

4.3.8 轉角處側緣石接縫呈三角形

1、現象

道路交叉或者轉角處的側緣石間的接縫,內 側緣石直接連結,縫隙很小,外側接縫很大,大 概 2cm 以上,從表面看呈「三角形」,並且緣石 間的砂漿膠結不完全,不符合規範,不美觀。

2、原因分析

(1)施工時沒有拉線定位或定點有誤;

(2)施工時沒有根據現場情況進行異型加工。

3、防治措施

(1)必須精心施工,堅持拉線定位,放樣施工,彎道處應堅持「多放點,反覆看」的原則;

(2)先預放側緣石,並用劃筆在緣石的頂面上劃出需要異型加工的切割線,角度大小視各個轉角的不同而定,然後進行機械切割、安放施工。


4.3.11 卵石園路中鵝卵石脫落

1、現象

鵝卵石飾面的園路、鋪地等,出現鵝卵石不同程度的脫落現象。

2、原因分析

(1)砂漿鋪設厚度不夠,鵝卵石截面大部分顯露在外部,結合力較差;

(2)鵝卵石沒有清洗乾淨,雜質較多,使鵝卵石與砂漿層不能充分、有效地膠結;

(3)砂漿結合層的混凝土配比達不到要求,使鵝卵石與砂漿層結合力較差。

3、防治措施

(1)施工時先夯實素土層,鋪設混凝土後,膠結層厚度應大於鵝卵石的粒徑,放置鵝卵 石時,要將鵝卵石壓實至深度70%為宜;

(2)鵝卵石安放前應清洗乾淨,避免雜質影響鵝卵石與砂漿的結合力;

(3)嚴格按照設計要求規範施工,砂漿結合層的混凝土配比按要求進行配比,並在施工 完畢後,應用清水將鵝卵石清洗乾淨。

4.3.12 雨水井高出周圍路面或綠地

1、現象

雨水井布置不在最低點,明顯高於周圍的路面或綠地。

2、原因分析

(1)圖紙上沒有具體、詳細地標明雨水井的位置,施工人員在放樣時沒有按周圍道路或綠地標高來設 置其位置;

(2)雨水井的井圈和井篦的安裝,沒有按臨近的路面或綠地的標高做依據,沒有同步控 制,隨意性較大。

3、防治措施

(1)圖紙設計時應詳細、具體標明雨水井的位置,施工人員在放樣時應按圖施工,並根 據現場情況隨著路面或綠地的坡度變化而將其設置於最低點;

(2)雨水井的井圈安裝時,應以雨水井所處位置周圍的路面或綠地標高做依據,並與周圍道路路面或綠地標高同步控制,不能有隨意性;

(3)雨水井的井篦安裝時,周圍道路路面為混凝土面層時,井篦應低於路面0.5~0.8cm,周圍道路路面為瀝青混凝土面層時,應低於路面平石1cm~2cm。


4.3.14 各類檢查井與周圍道路路面或綠地銜接不順

1、現象

各類檢查井的井蓋座有時高於周圍道路路面或綠地,有時低於周圍道路路面或綠地

2、原因分析

(1)圖紙上沒有具體、詳細地標明各類檢查井的位置,施工人員在放樣時沒有按周圍道路或綠地標高來 設置其位置;

(2)各類檢查井的井圈和井篦的安裝,沒有按臨近的路面或綠地的標高做依據,沒有同步控制,隨意性較大;

(3)檢查井周圍的填土沒有夯實,經雨水沖涮後,易發生沉陷。

3、防治措施

(1)設計時應詳細、具體標明各類檢查井的位置,施工人員在放樣時應按圖施工,並根據現場情況使井蓋與路面或綠地高度及縱橫坡度隨的變化保持一致;

(2)各類檢查井的井圈安裝時,應以各類檢查井所處位置的周圍道路路面或綠地標高做依據,並與路面或綠地標高同步控制,不能有隨意性;

(3)各類檢查井周圍的填土應從溝槽底開始用動力夯實,包括基層部分,凡不易夯實部分,可用低標號混凝土進行填築,避免沉陷;

(4)如果有檢查井高出或低於周圍道路路面或綠地時,應根據現場情況及時升降檢查井的標高,保證其與周圍道路路面或綠地縱橫坡一致。


5. 園林建築與裝飾工

5.1 牆、柱飾面工程

5.1.1 飾面石材質量差

1、現象

石材的品種和強度不符合設計要求,石材表面色差大、色澤不均勻,表面有分 化層,內部有隱裂紋。

2、原因分析

(1)未按設計要求採購材料,沒有檢查材料的質量合格檢驗單,外觀質量檢查馬虎,以致混入不合格產品;

(2)石材等級分離不清,優劣大小混雜,實際質量與材料的質量合格證明不一致等問題。

3、防治措施

(1)按施工圖規定的石材質量要求採購;

(2)按規定查驗材料合格證明或試驗報告,必要時抽樣復檢;

(3)對強度等級不符合要求或質地疏鬆的石材應及時更換;

5.1.2 飾面板材空鼓、不牢固、脫落

1、現象

構築物外牆、柱貼面裝飾板材安裝不牢固,有空鼓聲音或出現鬆動現象,易脫落。

2、原因分析

(1)構築物貼面裝飾板材與牆、柱體砂漿面層粘合不牢,粘合層不密實,有空隙;

(2)貼面裝飾板材與牆、柱體的粘合層所用材料質量不符合設計要求,以及砌體灰縫過大,砂漿收縮後形成縫隙;

(3)貼面裝飾板材如石材表面有分化層剝落,表面有泥垢、水銹等影響石材與砂漿的粘 結力;

(4)沒有按照鋪漿砌築施工規範進行操作,而是採用了先鋪石後灌漿,還有的採用先擺 好石材後再塞砂漿或干填亂碎石的方法,造成砂漿飽和度低,石材粘結不牢;

(5)砌築砂漿凝固後,碰撞或移動已砌築的石材,造成脫落。

3、防治措施

(1)板材飾面施工不宜在外牆砌築完成後緊跟著進行,需待混凝土初凝後方可進行;

(2)粘合層材料質量應符合設計要求,砌體灰縫大小應按設計要求施工;

(3)石砌體所用的石材應質地堅實,無分化層剝落,清除石材表面影響粘結的雜質;

(4)花崗岩板材貼面工序為:選材試鋪——基層焊接鋼筋網(作固定板材使用)——試 貼——用不鏽鋼金屬絲將板材固定鋼筋網上——校正並用石膏臨時固定——灌漿,分層施工,且嚴格控制灌縫的細石混凝土的水灰比,且石子粒徑不宜過大,高度一 般掌握在 5-7cm,灌縫前必須對牆體用水濕潤,同時每次灌不可超過板材 高度的1/3,最上層灌縫應落口5-10cm,便於上下層混凝土的連結;

(5)灌好縫後的板材應嚴禁碰動,在掛貼第二板時,一定要在下層灌縫混凝土初凝之後 再進行,每塊板的上下邊固定不少於2個點;

5.1.3 牆面垂直度及表面平整度誤差過大

1、現象

牆表面凹凸不平,平整度和牆面垂直偏差超過規範規定值。

2、原因分析

(1)砌牆未掛線,砌亂毛石時,未將石塊的大面放在上面;

(2)砌築時沒有隨時檢查砌體表面的垂直度,出現偏差後,也未能及時糾正;

(3)砌亂毛石牆時,將大塊石全部放在外面,裡面是小石塊,以致牆內灰縫過多,造成牆面向內傾斜;

(4)在澆築混凝土構造柱或圈樑時,牆體未採用加固措施,以致部分石砌體變形擠動 ,造成牆面傾斜。

3、防治措施

(1)砌築時認真掛線,在滿足牆體里外錯縫搭接的前提下,儘可能將石塊較平整面朝外 砌築,球形、蛋形或過於扁簿的石塊未經修鑿不得使用;

(2)砌築時認真檢查砌體垂直度,發現偏差過大,及時糾正;

(3)在澆築混凝土構造柱或圈樑時,必須做好支撐,混凝土應分層澆灌,振搗不易過度。

5.1.4 飾面石材泛鹼吐霜

1、現象

濕貼天然石材在安裝期間,石材板面會出 現似「水印」 一樣的斑塊,隨著鑲貼砂漿的硬化和乾燥,「水印」會稍微縮小,甚至有些 消失,但是,隨著時間推移,特別是反覆遭遇 雨水或潮濕天氣,水從板縫、牆根等部位侵入, 天然石材表面的水斑逐漸變大,並在板縫連成片狀,板塊局部加深、光澤暗淡、板 縫並發析出白色的結晶體,長年不褪,嚴重影響外觀效果,此種現象稱為泛鹼現象。


2、原因分析

(1)天然石材結晶相對較粗,存在著許多肉眼看不到的毛細管,花崗岩細孔率為 0.5~ 1.5%,大理石細孔率為 0.5~2.0%,其抗滲性能不如普通水泥砂漿,花崗岩的吸水率 0.2~1.7%是較低的,水仍可通過石材中的毛細管浸入面傳到另外一面。天然石 材的這種特性及毛細孔的存在,為粘接材料中的水、鹼、鹽等物質的滲入和析出並 形成泛鹼提供了通道;

(2)粘結材料(水泥砂漿)產生含鹼、鹽等成分物質。主要為鑲貼砂漿析出 Ca(OH)2 (氫氧化鈣)並跟隨多餘的拌合水,沿石材的毛細孔游離入侵板塊,拌合水越多,移動到砂漿表面的Ca(OH)2就越多,水分蒸發後,Ca(OH))2就存積在板塊里。其他,如在水泥中添加了含有鈉Na+的外加劑,粘土磚土壤含有的Na+、Mg2+、K+、 Ca2+、C1-、So42-、C032-等,遇水溶解,會滲透到石材毛細孔里,形成「白華」等現象。所以,粘結材料產生的含鹼、鹽等成分物質是滲入石材毛細孔產生泛鹼的直 接物質來源;

(3)水的滲入。由於牆面接縫用水泥砂漿勾縫,防水效果較差,雨水(或地面水)沿牆體或砂漿層侵入石材板內或在安裝時對石材洒水過多等原因,使水侵入石材板內,並溶入 Ca(OH)2 和其他鹽類物質進入石材毛細管形成泛鹼。可見,水是泛鹼物質 的溶劑和載體。

3、防治措施

天然石材牆面一旦出現泛鹼現象, 由於可溶性鹼(或鹽)物質已沿毛細孔滲透 到石材板內(滲出板表面的可以清除),很難清除,故應著重預防,泛鹼發生後可 作以下一些補救措施:

(1)採用掛貼(灌漿)方法施工,工藝的工序流程按常規操作程序不變,但在粘貼之前必須對板材的反面作抗滲處理:先對板材反面進行清掃浮屑塵土,並用濕布抹乾凈,然後用 107 膠水泥漿塗刷二度,刷漿後陰乾養護不少於 7 天,107 膠水泥漿重量配 合比一般為107膠:水泥=0.2:1,刷漿必須均勻且不得漏刷。刷漿稠度以不咬刷帚 為宜,不可過稀;

(2)做好牆面頂部壓頂的防滲漏,一般設計無具體要求。但在實際施工中應杜絕使用水泥砂漿做壓頂的做法,因為水泥砂漿壓頂面與花崗岩貼面容易會發生裂縫,從而產 生滲漏。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用板材做壓頂;與立面板材交角處做成45°交角或挑邊。交角板縫應留設1.5—2mm,縫中5mm 深度內的砂漿必須清理乾淨,最後完成前用密 封膠注滿;

(3)板縫處理:在現行《建築裝飾裝修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範》中規定,鏡面天然石板材的接縫寬度如設計無要求時為 1mm。對於外牆掛貼(灌漿)石料板材在頂面無可 罩雨設施情況下,接縫寬度應宜放寬1.5—2mm,以便於注填密封膠。掛貼(灌漿)時隨即將縫表面 5mm 深度內砂漿清理乾淨,在最後完成前用同一色的密封膠注填密 實。這樣並不會影響整體美觀;

(4)採用優質低鹼水泥,降低鹼質的含量(Ca(OH)2、NaOH、KOH的含量小於0.6%)或 在水泥中加入矽灰類的混合物來提前反應水泥中的鹼質;

(5)如發生泛鹼時應及時對牆體的板縫、板面等全面進行防水處理,防止水分繼續入侵,使泛鹼不再擴大;

(6)如發生泛鹼時可使用市面上的石材泛鹼清洗劑,該清洗劑是由非離子型的表面活性劑及溶劑等製成的無色半透明液體,對於部分天然石材表面泛鹼的清洗有一定的效 果。但是在使用前,一定要先作小樣試塊,以檢驗效果和決定是否採用。

5.1.5 飾面石材銹斑

1、現象

石材表面留下少量鐵質殘留物與空氣中的水分、氧氣產生氧化反應而生成銹斑。

2、原因分析

(1)深層銹斑:很多石材品種特別是花崗石都含有一定比例的鐵質成分,當這些鐵質成分與水和氧充分接觸後,就會引起氧化反應,生成銹斑。特別容易出現這種銹斑的石 材如:美國白麻、山東白麻(小花)、銹石等。另外,水泥砂漿中的鹼質成分在水 的作用下與石材中的鐵質成分發生反應,也會形成銹斑;

(2)表層銹斑:石材在開採、加工、運輸、安裝的過程中,表面與鐵質物體接觸後留下少量的鐵質殘留物,這些鐵質殘留物會與空氣中的水分、氧氣產生氧化反應而生成銹 斑。

3、防治措施

(1)對含鐵質成分較豐富的石材品種,建議採用干掛法進行施工,儘量避免濕貼式施工法;

(2)儘量避免採用高鹼性水泥砂漿作為石材的粘接材料,降低水泥砂漿中的鹼質成分與 石材中的鐵質成分發生反應的機會;

(3)避免鐵質物體以及酸鹼性物質與石材直接接觸;

(4)表層銹斑處理時,只需用除銹劑在表面塗刷,再用清水沖洗乾淨,乾燥後一定要用優質石材保護劑做好防護處理。

5.2 假山工程

5.2.1 假山山體沉降、裂縫

1、現象

石頭堆置的假山山體出現整體或局部沉降,致使假山山體變形、開裂。

2、原因分析

(1)假山基礎處理不好,墊底山腳石沒有墊平穩,水泥砂漿沒有將縫隙灌實;

(2)各石塊之間嚙合不緊密。

3、防治措施

(1)設計假山時,要根據假山本身的荷載量,結合掇山地點的地質勘探報告情況,進行合理的基礎結構的設計;

(2)對於基礎層如遇軟質斷層或基礎層立於水中的,則需要進行樁基處理,具體做法見下圖

5.2.2 塑山山體面層裂縫、脫落

1、現象

面層批盪開裂,修飾層脫落。

2、原因分析

(1)基礎處理不好,出現沉降現象;

(2)鋼絲網鋪設不當,分塊過多,相互之間連接不密切;

(3)打底及造型選用的混凝土質量太差;

(4)上色修飾彩色水泥和107膠配比成分達不到標準或產品質量較差。

3、預防措施

(1)在施工中處理好基礎,如遇軟質地基或基礎層立於水中的,則需要進行樁基處理;

(2)鋼絲網鋪設時儘可能減少分塊,應用木錘和其它工具造型;

(3)打底及造型選用的混凝土質量應符合設計要求;

(4)上色修飾彩色水泥和107膠應按照設計配比量進行配比,產品質量應符合設計

5.3 園林木結構工程

5.3.1 戶外木製品木質出現開裂、變形、起翹等現象

1、現象

戶外木製品、木構架、木平台等長時間經過風吹、日曬、雨淋,木材易發生開裂、變形、起翹等現象。

2、原因分析

(1)木材發生開裂、變形等現象關鍵原因在於木材表面水分的蒸發速度要大於其內部,所以木材經過這種長期不斷膨脹、縮小的過程,而造成不同程度的變 型及開裂等現象;

(2)選用的木材質量較差,沒有經過防腐加工或防腐加工質量達不到標準;

(3)原材料加工時沒有按正確的方法進行加工處理;

(4)施工安裝時沒有按有關施工規範操作;

(5)沒有做好日常維護保養工作。


3、預防措施

(1)設計時應根據不同的木製品置放的位置和使用功能,選擇相應的木材;

(2)挑選木材時應挑選質量上乘且經過防腐加工達標的木材;

(3)原材料加工時應採用正確的方法可延緩木材的開裂、變形;

a、機械法:在已乾燥的木材上用鐵絲捆端頭,使用防裂環、組合釘板等,用機械的方法強制木材不要膨脹和收縮,這樣也可以避免木材發生開裂、變形。

b、改進位材時下鋸的方法:木材各向異性,在同樣的溫、濕度變化的情況下,其濕漲/ 干縮係數最大的是弦向,其次是徑向,縱向的變化最小,所以下鋸時多生產一些徑切板,可以減少開裂、變形。特別是帶有髓心的板材幹燥時容易發生嚴重的劈裂,這是由於髓心附近徑向和弦向的收縮差異引起的,它發生在乾燥初期,最初裂縫僅呈現於端部表面,隨著乾燥的進展它可以向著髓心並沿縱向擴展。這種裂紋在乾燥時較難防止,最好的方法是在制材時避免生產帶髓心的板材。

c、塗刷防水塗料:在木材的端部和表面塗刷防水塗料,減緩木材表面的蒸發強度,可以減少木材內外含水率的差距,也可以減少木材的開裂、變形。

d、採用高溫定性處理:減少木材內裂的方法可採用高溫定性處理,對於產生內裂木材表層的伸張殘餘變形力,可以在乾燥過程結束前對木材進行高溫、高濕處理來消除。在處理時,木材表層因加濕膨脹而產生壓縮、變形,與原有的伸張殘餘變形力抵消,處理後多餘的水分被蒸發,隨內層木材一起收縮,因而木材不會產生殘餘變形力,木材內裂也因此而消除。

e、用防水劑進行浸注、加壓處理:比較有效的方法是用防水劑加到防腐劑中,與防腐 處理同時進行加壓處理,使防水劑深深的進入到木材中,以達到持久性的良好防果。

(4)正確地使用和安裝可以最大限度的減少開裂、變形等現象的發生;

a、在施工現場,防腐木材應通風存放,應儘可能地避免太陽暴曬直射;

b、安裝過程中,儘可能使用防腐木材現有的尺寸,如需切割、鑽孔等,必須使用專用的防腐劑進行塗刷補救,以保證防腐木材的使用壽命。

c、在連接木材時應預先鑽孔,這樣可以減少開裂。

d、防腐木材中使用的膠粘劑應是抗氧化性且防水的。

e、如需進一步保護木材防止開裂、變形或使用塗料來增加色彩的,一定要使用與木材相應的木油,水性抗紫外線的塗料,使其保持原有的木紋及天然色調,但必須 待木材幹燥以後進行。

f、浸漬防腐木材含有防腐劑,故含水率較高,需烘乾至含水率為 20%左右或戶外風乾 72小時以上方可使用。

g、正確的表面處理方法可以延長防腐木材的使用壽命並有效地防止開裂,可使用高品 質的水封漆對其進行表面處理。

h、在搭建露台時儘量使用長木板減少接頭,以求美觀,板面之間留5-10mm縫隙。

j、厚度大於35mm的木方,為了防止其變形,可在其木芯的一面的中心線開一個寬度與深度均為10mm的小槽。

(5)正確的日常維護保養,可減少開裂、變形等現象的發生;

a、製作木質園林小品儘量選用硬質木材。

b、留有足夠的時間用於木材的乾燥或油漆和防腐處理。

c、在使用過程中應加強維護保養,每年雨季或冬季來臨前,使用油漆等防護劑進行保養處理。

d、通過這些措施,可以減少上述現象的發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hOuoFGwBmyVoG_1Zz-Z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