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時十五年,投資上千億的三峽大壩,現在每天能創造多少收益?

2019-04-25     夫子說歷史

耗時十五年,投資上千億的三峽大壩,現在每天能創造多少收益?

三峽大壩工程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這麼大的工程,建造起來自然是不容易的,耗費了巨大的人力財力物力。三峽大壩工程從1994年開工到2009年建造完成,耗時十五年,總投資共954.6億元。這麼的投資,相信很多人都很好奇,三峽大壩現在每天創造的收益是多少呢?

眾所周知,三峽大壩創造的最直接的效益那就是發電。三峽水電站是一座容量巨大的發電站,安裝了32台水電機組,每座機組的容量為70萬千瓦,總容量為2240萬千瓦。三峽水電站的投資為一千三百億元,比三峽主體建築還要多得多。

水電站每年的平均發電量為846.8億千瓦時,創造的收益平均每年就是五百多億元。因此從2012年開始投產以來,早就已經將本錢賺回來了。

但是三峽大壩工程的意義遠遠不只是為了用來發電,它有著更加深遠的影響。根據統計,在20世紀的一百年里,有三十萬的中國人民死於長江流域的水患,財產損失更是不計其數,無數的家園毀於長江流域的洪澇災害。因此三峽大壩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防洪。

除了防洪之外,三峽大壩還具有抗旱功能,三峽大壩具有強大的蓄水功能,當下游發生乾旱的時候,大壩可以加大放水功能,緩解乾旱。

除此之外,三峽水庫還擔任了航運的功能,有著巨大的通航能力,大大改善了長江流域的通航條件。而且現在的三峽大壩還是著名的風景旅遊區。因此綜合來看,三峽大壩為中國帶來的效益是無法估計的。

其實,三峽大壩功能並不是在改革開放之後才提出了,它有著很悠久的歷史淵源。早在1918年的時候,孫中山先生就提出了三峽工程的設想,並且發表了一篇論文,在世界上引起了巨大的反響。新中國建立之後,中國就馬上成立了長江水利委員會,在開戰長江綜合治理的同時,研究三峽工程的可行性,隨後才開始勘測、研究、計劃、設計,直到施工。

因此,長江三峽大壩工程從提出設想到真正實現,前後共耗費了百年之久。但也是值得的,是一件功在千秋的事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hOgEEGwBmyVoG_1Zd1O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