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100天/口罩變搶手、天天等陳時中 十大關鍵字改變了你我

2020-04-28     udn說台灣

抗疫100天/口罩變搶手、天天等陳時中 十大關鍵字改變了你我

造成全球流行的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至今全球已有兩百多萬人確診,台灣在1月20日起即成立「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全面防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在境內爆發社區性的大感染,隨著每日召開例行的疫情記者會,台灣聯手抗疫至4月29日將屆滿百天,這一百天的生活里,出現哪些新的關鍵字呢?帶您來看看。


一、「口罩

新冠肺炎改變你我的生活,隨著疫情不斷擴大,搭乘捷運的民眾幾乎都戴上口罩自保。記者林澔一/攝影

防疫期間,沒帶錢沒帶手機出門沒關係;但沒帶口罩的話,您可能上不了捷運,上不了台鐵高鐵,進不了醫院、餐廳或自助餐的大門,或者直接在大街上就有人賞你一個白眼。

口罩,頓時成為每日出門的必需品。各式各樣的口罩顏色和款式、口罩實名制、口罩地圖、「口罩國家隊」、口罩販賣機,也成為民眾茶餘飯後的新鮮話題。


二、「社交距離」

到底要保持多遠的社交距離才安全?也成為近日熱議的話題。陳時中一句話:「愛有多深,距離就有多遠」,成為我方明訂「社交距離注意事項」的開場白,分階段鼓勵大眾在公共場合的室內外區,都該保持適當的社交距離。


三、「居家隔離14天」

美聯社

自3月19日起,我指揮中心明訂,所有來自外國的入境民眾皆須配合居家檢疫14天;若為確診個案的接觸者,則須配合居家隔離14天。居家檢疫或隔離期間,須留在家中或住宿地點,隨時配戴口罩且不得外出,同住者還得一同採取適當防護措施。但也有不肖民眾在居家隔離檢疫期間,仍外出趴趴走,開罰情事所在多有。

包括居家隔離時各單位發送的防疫包、防疫三餐等,各項防疫暖心案例,證明台灣最美的風景仍是人;但也有來台外籍人士因抱怨花蓮隔離住所、飲食差,而衍生輿情爆出熱議。


四、確診案例足跡

去過這些地方的人要小心了!台灣自疫情爆發後,迄今已有逾四百名確診案例,隨著指揮中心每日公布的確診個案足跡表,都讓人捏一把冷汗,每日皆須關心一下確診人士曾到過的場所,及抵達、離開的時間,這些生活中的小細節,皆是大家擔心的隱憂話題。近期以「敦睦艦隊海軍確診案例」及「北市酒店女公關確診」討論最為激烈。


五、居家上班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疫情爆發後,建議政府公家機關及各大小企業配合「彈性、異地、居家」辦公、工作與上課,以防範疫情進一步擴散。在家上班頓時變成最流行的工作型態,政府機關及各企業行號善用視訊會議,避免群聚感染。


於是乎,在家工作的防疫盛品一時也成熱門話題,包括如何升級WIFI、好用的筆電,宅在家上班如何調配休息時間,成為時髦的上班族最上心的事。


六、「陳時中」

台灣抗疫百日的成績有目共睹,負責這次防疫的總指揮官陳時中的一舉一動,近來也成為熱議的話題,隨著個人的爆紅,包括他的經歷背景再度受到大眾關注,人民及媒體也為陳時中取了幾個綽號,包括像耳熟能詳的「順時中」、「逆時中」。除了陳時中,也有其他政府官員也頓時爆紅,例如帶領團隊開發台灣口罩地圖、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


七、譚德塞

世衛秘書長譚德塞一開始在中國疫情爆發時,言行似偏坦中國而遭人非議;隨後再因於記者會公開宣布,認為台灣嚴重歧視他的國家及其膚色種族等言論,不滿的情緒甚囂塵上,我政府並提出抗議,也有不少輿論討論台灣長期以來友非舉動不計其數,說歧視實在太不公平。


八、「細胞簡訊」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首度透過「災防告警細胞廣播傳染病警示訊息發送系統」發送訊息,針對部分景點發送細胞簡訊,提醒民眾保持社交距離。圖╱陳柏亨翻攝

你有收過細胞簡訊嗎?政府在清明連假時發送細胞簡訊,請人民勿再前往人潮湧擠的熱門景點。 引起討論,到底什麼是細胞簡訊。細胞簡訊,其實與一般簡訊相同。民眾會收到簡訊,是因為手機開機時連上須示警的基地台登錄資料,電信業者才以這些名單為基礎,發出警示訊息。


九、「確診地圖」


抗疫100天/口罩變搶手、天天等陳時中 十大關鍵字改變了你我

擷自霍普金斯大學新冠肺炎疫情統計網站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發後,有不少單位和政府製作疫情確診地圖,供民眾查閱;最為普遍熟知且所用的,當屬英國霍普金斯大學研發的全球確診地圖,即時更新每日全球確診及死亡人數,此外還包括其他確診地圖,也成為大家熱議的網路話題。


十、「防疫酒精」

排口罩,也排酒精,台酒酒精大排長龍,還有民眾因為買不到險些引發衝突,讓「乙醇」一度登上網路熱搜排行榜。「消毒」成為民眾最新的生活習慣,舉凡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到餐廳用餐或純粹想「乾洗手」,使用酒精的頻率和機會都增加了不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hJ4qwHEBfGB4SiUwDZB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