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航重慶分公司尚雯:我們要成為抗疫保障的堅固大後方

2020-03-08     民航資源網

圖:尚雯在檢查核對藥品 攝影:毛竹

民航資源網2020年3月8日消息:尚雯,國航重慶分公司綜合保障部航衛中心主管,一級航空醫師。在這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她說:「只有我們穩住,大家才會心安」,她用精誠所至說服供應商的耐心,用十天瘦8斤體重的堅守,用數天枕著手機入睡的警醒,用捐獻500個口罩的捨得,詮釋著一名航衛主管對崗位的執著堅守和真心熱愛。

精誠所至的努力,就會有意外的收穫

新冠肺炎疫情初期,作為航空衛生主管,尚雯最焦慮的就是庫存不多的防疫物品,所以那段時間,尋找口罩、酒精等抗疫物資,就成了尚雯的全部工作。

圖:尚雯和同事在工作的空隙為口罩填「色」 攝影:毛竹

有一個中間供應商,是輾轉幾層關係被尚雯找到的。剛開始,這位供應商態度很冷淡,反覆就是一句話「沒貨」。尚雯於是拿出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真誠和耐心,每天不厭其煩的給他打若干個電話,被他掛掉再打過去,就這樣一點點由陌生疏離的狀態,變成了對方被尚雯的堅持所打動,同意批發750個口罩,尚雯趁機拿到了供應商的地址。

當尚雯趕到那裡的時候,發現庫房門口已經停著六兩車,站著不少人。尚雯的心理頓時緊張起來,心想,「如果不想個辦法,今天只有鎩羽而歸」。但倔強的尚雯不會輕易服輸,她把車停在離稍遠的地方,下車去打探情況。正巧,她詢問的這戶人家以賣菜為生,尚雯便為了拉近關係,買了50元錢的蔬菜,結果這位好心人告訴尚雯很多信息:供應商都是半夜在發貨,前天還因此發生了肢體衝突,並且說,那些車停靠的地方並不是真正的庫房門口,真正的庫房門口在另一邊。

圖:尚雯在記錄每天的工作重點 攝影:毛竹

拿到這些信息的尚雯,終於順利的找到了供應商老闆。老闆讓尚雯在外面等著,他去庫房提貨。尚雯靈機一動,想看看庫房裡是否還有分公司需要的其他急需物品,於是,她假裝不停的詢問問題,一邊就緊緊跟了進去。在老闆尋找預訂的口罩時,尚雯又發現了一次性手套、體溫計、消毒液之類的物品,便又趁機提出想要購買這些物品,老闆說那是留給自己家用的。尚雯哪裡捨得放棄這個機會,她便開始了說服老闆的艱難歷程,在尚雯軟磨硬泡的糾纏下,老闆終於無奈的點了頭,當天的尚雯可以說是滿載而歸,除了事先預定的750個口罩外,還帶回了5900個一次性手套和25個測溫儀。事後,尚雯逐漸和這位中間供應商成為了朋友,後來又在他這裡買到了分公司需要的幾千個口罩和更多的防護用品。

在那段搶購抗疫物資的日子裡,尚雯的很多個夜晚成了最忙的工作時間,睏了就枕在手機上睡一會兒,生怕睡熟了錯過拉貨的信息。但她說:「我願意用我的忙碌換來大家的安心」。

圖:尚雯和她同事製作的疫情知識宣傳 攝影:毛竹

溫暖如春的陪伴,只願你能健康飛行

即使在平常的工作狀態,尚雯對飛行人員健康情況的了解可以用了如指掌來形容。正如有一位飛行員所說:「尚醫生對我們身體健康的了解勝過我們自己」。在疫情到來的當口,尚雯更加重視機組出行前的航前檢查,用尚雯自己的話說「必須得心細如髮,絲毫不能心存僥倖」。大年三十前一天,從北京來重慶值班的北京乘務組,一位乘務員突然報告說自己高燒39度。尚雯和當班領導在緊急的協商之後,還是決定由尚雯做好防護後去陪同乘務員到醫院進行檢查,因為當時全國都已經開始出現新冠肺炎的病例,高燒已經變成一個敏感的字眼,在見到乘務員之前,尚雯先通過電話對乘務員的情況進行仔細的了解,以便自己在心裡有一個初步的判斷。由於乘務員高燒的全身無力,尚雯在帶著乘務員檢查的時候,只好全程的攙扶著她,還在等待結果的時候讓她靠著自己的肩頭。後來回憶這一切的時候,尚雯說:「從專業的理智角度看,我應該與她隔著一段距離,做好自己的防護,但是從情感的角度看,我實在無法不去幫助一個獨在異地生病的年輕孩子」,這就是一個醫者理智和情感的矛盾之處,也正是這種矛盾,讓我們看到了尚雯那顆柔軟的心。當檢查結果出來的時候,尚雯說「化膿性扁桃體炎」這幾個字在那一刻是讓人歡呼雀躍的一個詞。

另有一件讓人感動的事情,是從尚雯身邊知情的同事口中講出來的,尚雯的同學知道重慶也是疫情較重的地方,專門郵寄給尚雯500個口罩,尚雯考慮到分公司初期防疫時物資的緊缺,不聲不響的將這500個口罩拿到了單位,放在了航醫準備的抗疫物資當中。正如尚雯對同事說:「這是小事,能保護好一線的空勤人員才是大事。」

疫情初期,很多空勤人員因為要在一面面對旅客,或多或少都有一種不安的心態,有的空勤人員總覺得口罩必須四個小時一換才能安全,尚雯通過朋友圈了解到這種情況,快速的做了口罩正確使用的宣傳資料在出勤樓播放。而她自己也身體力行,一個口罩要佩戴幾次後才換掉。尚雯說「我是醫生,我只想告訴大家,在機關和後勤保障部門,科學的講,口罩是不用一天一換的。」的確,在尚雯的帶動下,有好幾位同事包括空勤人員對尚雯說:「那我們也省一省,不按照網上說的4小時換一次口罩了。」

圖:尚雯為出勤機組航前檢測 攝影:毛竹

言傳身教的回望,所有的努力都事出有因

2003年非典時期,尚雯當時正值高三的下學期,在學習如此緊張的時刻,尚雯突然被母親告知要去支援非典一線,回憶當年的情景,尚雯說:我脫口而出的第一句話是阻止母親去一線。但母親一句「這是我的工作」就讓尚雯再也無言以對。尚雯說:「等母親回來的每一天都是一種煎熬」,那時候還沒有微信等方便聯繫的方式,而母親的電話幾乎很少能第一時間接通,正是因為這些等待和煎熬,讓高考前夕的她對人生和前途以及自己要走的路有了深刻的思考。尚雯到現在都記得母親從一線回來時的神情,那是她從來沒見過的對自己醫生身份的驕傲,雖然那神情中還有深深的疲憊。尚雯最後報考了醫學院校,那一場非典,或者說母親奔赴一線的經歷,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因為在那之前,學醫從來不是她的第一志向。

為了抗擊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尚雯放棄了過年回吉林老家的想法,留守重慶,這對尚雯來說也是一個艱難的決定,因為爺爺已經將近90歲,一年最大的盼望就是看著孫女回來和他過年。但在爺爺的期待和自己的職責之間,尚雯還是選擇了後者,當尚雯通過電話將這個決定告訴爺爺時,電話那頭沉默之後卻是爺爺堅定的聲音:這時候,你的工作比一家人的團員更重要。

從大年三十到初九,尚雯創造了10天沒回家的記錄,十天裡,尚雯瘦了8斤。後來,各種物資的採購和儲備也慢慢走上正軌。尚雯便開始調整自己,她說:「我要保存好體力,才能更好的保護好同事」。守好自己的崗位,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職業所需,職責所在,尚雯和她的同事用努力和堅持,將後勤保障工作做的紮實穩固,成為分公司所有員工抗疫工作的堅固的大後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hAR8u3AB3uTiws8KK2q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