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話疫後民航 | 順豐航空李勝:強化航空貨運能力 搭建安全可控的國際物流供應鏈勢在必行

2020-06-19     民航資源網

原標題:共話疫後民航 | 順豐航空李勝:強化航空貨運能力 搭建安全可控的國際物流供應鏈勢在必行

2020年初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對航空運輸業帶來極大的衝擊,客運、貨運需求大幅下滑。整體來說,貨運受到的負面影響要小於客運。疫情突顯了航空貨運能力的重要性。對此,順豐航空總裁李勝在接受民航資源網專訪時表示,強化航空貨運能力、搭建安全可控的國際物流供應鏈勢在必行。

貨郵運輸量下滑 全貨機運量逆勢增長

由於客機腹艙運力的大幅減少,儘管貨運需求下降,但是貨運運力仍然非常緊張。

根據中國民航局的數據,1-5月貨郵運輸量連續下滑,但降幅收窄,而全貨機貨運量自3月起實現持續逆勢增長。

(數據:民航局)

相較於其他快遞企業,順豐控股憑藉強大的航空資源,速運物流業務量及收入取得逆勢增長。

李勝表示,物流業是保障社會經濟發展與民生生活的底盤服務型產業,疫情的突發性、破壞性、持續性對整個行業而言都是嚴峻的考驗。作為目前國內最大的貨運航空公司,疫情來襲之時,順豐航空以最快的速度、盡最大可能整合自身航空物流資源,搭建航空物流渠道、穩定物流供應鏈,充分履行自身的社會責任。順豐航空的59架全貨機發揮了巨大作用。

在此次疫情應對的過程中,順豐航空也一度面臨諸多行業運行的共性問題,例如物資運輸需求急迫、運力資源緊缺、出入境隔離政策導致機組資源受限等。

在克服困難全力應對的同時,順豐航空的應急管理能力、市場需求響應速度、團隊協作能力也得到了顯著提升。順豐航空於疫情期間新開的多條國際航線,在結束應急物資的運輸任務後,也將依市場需求逐步沉澱、固化,對現有貨運航線網絡形成有力的補充。

疫情突顯我國航空貨運短板

此次疫情也突顯了我國航空貨運的薄弱,尤其是國際航空貨運能力存在短板。

順豐航空總裁李勝指出,近年來,國內快遞物流產業蓬勃發展,跨境電商產業快速崛起,相比之下,航空物流產業的發展較慢,沒有充分享受到電商、快遞市場增長的紅利,這也折射出 我國貨運市場資源投入不足、航空網絡不完善、配套服務能力較低等問題。在經濟全球化、「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下,中國企業出海、全球產業布局的需求不斷擴大,而 我國目前貨運市場的發展水平還未能與之完全匹配,這也意味著包括航空物流產業在內的貨運市場未來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我國航空運輸業「客強貨弱」明顯。據民航局數據,2011-2019年,我國航空旅客運輸量復合增速為10.68%,而貨郵運輸量復合增速僅為 3.83%,明顯低於旅客增速。

(數據:民航局)

從機隊情況來看,至2019年底我國民航運輸機隊總計3818架,其中全貨機173架,僅占4.53%。從全球來看,全貨機數量占全球在役民航運輸機隊的比重約為10%,我國遠低於全球平均水平。

(數據:民航局)

從運力結構看,客機腹艙運輸依然是我國航空貨運的主要運輸方式,約占航空貨運總量的70%,其中,在國內航線中,客機腹艙運量占比高達82%,在國際航線中,客機腹艙運量占比49%。

此外,我國國際航空貨運能力存在短板,國際化水平不足,與我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不相匹配,與歐美相比差距明顯。

李總表示,推動貨運市場的發展,一方面應 加快建設航空網絡,這需要政策資源的協調,同時也需要航空貨運企業的積極參與;另一方面還應 持續完善地面網絡,加快形成地空聯動、高效整體的貨運服務系統,促進貨運市場充分參與未來電商產業、物流供應鏈的建設發展。

多項政策支持航空貨運發展

為了加強我國航空貨運能力建設,今年以來我國政府及民航局相繼出台了多項利好政策,既有關於「優環境、補短板、調機構、強供給」的全局性戰略指導意見,也有降低航空物流成本、推進貨運機場建設、加強航班時刻資源保障等具體措施。

李總表示,這將有效提升航空貨運行業的整體競爭力,不論是對順豐航空而言,還是對整個航空貨運業的發展而言,這都是非常有利的頂層推動。

他指出,行業整體競爭力的提升,將帶來更豐富的市場競爭與合作機會,也將催生更高的服務標準,這對順豐航空的規劃經營及運行管理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0年下半年,順豐航空機隊規模即將突破60架,全球通航城市及地區即將超過70個,順豐航空將不斷提升管理能力與運行能力,充分參與航空貨運行業的建設發展。

搭建安全可控的國際物流供應鏈勢在必行

李總指出,經此一「疫」,搭建安全可控的國際物流供應鏈勢在必行。在國家利好政策的推動下,國內航空貨運市場將加速整合,包括運輸企業在內的各類市場主體將越來越多地參與國際物流市場的競爭與合作。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高端製造業全球產業布局需求的不斷擴大、中國航空物流企業實力的快速提升,由中國企業自主經營的國際轉運中心可能由國內延伸至海外核心貨運市場,這也是實現國際物流供應鏈「安全可控」的重要埠。

進入疫情發展中後期,全球經貿關係及供應鏈結構將持續調整,搭建安全可控的國際物流供應鏈成為國家及行業的普遍共識。在搭建安全可控的國際物流供應鏈的過程中,國際物流互動會越來越多,航空物流產業的建設、航空貨運能力的提升,將成為關鍵著力點。

李總稱,順豐航空是專注於提供航空物流服務的企業,未來將持續發揮網絡優勢、科技優勢與機隊優勢,爭取在國際物流供應鏈與國家物流體系的建設中承擔更重要的角色。

鄂州機場:我國首個專業貨運樞紐機場

目前我國還沒有專業的貨運樞紐機場,加快貨運功能為主的機場建設也是我國面臨的重要工作。鄂州機場將實現零的突破,其功能定位是貨運樞紐和客運支線機場,按照2030年完成貨郵吞吐量330萬噸進行規劃設計。目前鄂州機場已經開工建設,預計在2021年底或者2022年初能夠投入運行。

作為全球第四大、亞洲第一大專業貨運機場,鄂州機場將是連接國內外網絡的貨運門戶機場、面向全球開放的貨運平台。鄂州機場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1000公里半徑內、1.5小時飛行圈可覆蓋全國90%的經濟總量、80%的人口和5大國家級城市群。

鄂州機場投入運營後,可以極大提升順豐樞紐轉運能力。

李總指出,此次疫情過後,國家將加大對公共醫療衛生體系與應急保障體系的投入和建設,鄂州機場顯著的地理優勢以及貨運集散功能,未來可以在國家應急體系的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未來將帶動高端製造業、生物醫藥、智慧倉儲等高附加值產業的集群發展。

他表示,鄂州機場「以貨為主」的設計方向,決定了其在空間布局、硬體配置、流程規劃、交通聯運等方面服務貨運業務的優勢,這將為順豐航空未來的生產運行提供高效的基礎支持。與此同時,鄂州機場還具備連接國內外貨運網絡的門戶功能,這有利於順豐航空以鄂州機場為核心,打造覆蓋全國、輻射全球的貨運航線網絡,以此更好地服務於社會經濟發展與國家安全可控的國際物流供應鏈的建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_VyTzXIBiuFnsJQVWDt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