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
周建平透露:
我國空間站「天宮」計劃
在2022年左右
完成建設並投入運營
總規模約66噸,可搭載3人
是我國獨立自主運營的國際空間站
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就要來啦!
關於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天宮」
你了解多少?
它和「天宮二號」有什麼不同?
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空間站構成與規劃
空間站命名為「天宮」,天宮包括「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Ⅰ、「夢天」實驗艙Ⅱ
預計2020年發射核心艙
2022年左右發射實驗艙Ⅰ和實驗艙Ⅱ
把三個艙進行組合
形成一個T字形構型
構成完整的空間站
2022年之後開始運行
預計在軌十年以上
這十年中可支持大量科學研究和實驗
額定乘員
3人,乘組輪換期間短期可達6人。
設計壽命
不小於10年,可據需要通過維修維護進一步延長壽命。
在軌運行期間
•由載人飛船往返運送航天員,完成乘組輪換。
•由貨運飛船完成物資補給和廢棄物下行。
中國載人航天「三步走」
1 第一步:發射載人飛船
建成初步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並開展空間應用試驗。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神舟六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通過神五、神六任務已完成。
2 第二步:發射空間實驗室
突破航天員出艙活動技術、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解決有一定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航天員出艙(神七已完成)
•交會對接(天宮一號、神八、神九、神十已完成)
•長征七號首飛
•航天員中期駐留(天宮二號、神十一已完成)
•推進劑在軌補加(天舟一號、天宮二號已完成)
3 建造空間站
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目前,我們已經進入了最後一步——建立我們自己的空間站。
我們為什麼要建立空間站
為人類在太空長期生存奠定基礎
通過相關研究可以掌握人在太空長期生存時的一些特殊規律,包括物理的和生命的規律。
開展大量深空技術驗證
包括太空3D列印、太空雷射通信,這些技術炎症可以讓人類走得更遠,走向火星甚至更遠的深空。
提升空間科學研究水平
以前雖然在神舟飛船、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上面開展了實驗,但空間實驗機會非常有限。如果有了空間站這個平台,就可以滾動實施幾百項甚至上千項科學實驗。
服務經濟社會
航天技術能給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新的增長點。據統計,中國1100多種新型材料中有80%是在航天技術的牽引下完成的,2000多項航天技術成果廣泛應用於國民經濟各領域。
中國空間站相關問題解答
Q:如今的空間站和「天宮二號」有什麼區別?
A:空間實驗室一般都是短期有人、長期無人的,這主要是受規模、設計等方面的限制;而空間站可以支持長期連續載人,即不間斷載人的。
Q:對比現有的國際空間站,中國空間站的試驗條件是怎樣的?
A:實驗櫃設計和實驗參數都有提升,比如拓展空間站材料實驗櫃的加工溫度,國際空間站達到2000多度,中國空間站可以達到3000多度,能夠開展的試驗也更加豐富,可以同時進行幾十種實驗。
Q:為什麼要向全世界開放中國空間站?
A:探索太空和宇宙是人類共同的事業,中國政府一直秉持和平利用太空、合作開放共贏的宗旨,我們要本著這個原則追求自己的目標。
中國航天的未來展望
嫦娥探月工程大豐收
努力在10年左右實現載人登月
長征火箭大擴容
向世界航天運載能力的頭部玩家發起衝擊
首個獨立衛星探測任務
2020年開展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投入全球運營
2019年規劃發射7箭10星
高通量通信時代到來
滿足「全天時、全天候、高通量」通信要求
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來源│中國載人航天微信公眾號、中國新聞網、科學大院微信公眾號、人民日報等
編輯│陶 陶 實習記者 何孟堯
審核│劉寶芝 馮金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