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喻式」電影乃中國製造,所以老外們都喜歡李安

2019-12-15   老張觀影

如果以獲獎論誰才是中國第一導演,一定是李安。


奧斯卡、威尼斯、柏林電影節的大多數獎項,早已被李安拿了個遍。

張藝謀、陳凱歌儘管在中國的名氣比李安響亮得多,但斬獲國外電影節的獎項,屈指可數。

而李安的電影之所以在國外備受矚目,與其獨特的風格有很大的關係。

隱喻,正是李安獨樹一幟的電影風格。

何為隱喻,就是用電影語言(鏡頭、台詞、演員的肢體表情)來推動故事發展和表現導演想表達的思想。


《臥虎藏龍》劇照

1993年,39歲、在家待業、帶孩子的李安拍攝了他的第一部長片——《喜宴》,便斬獲了第43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最佳影片,台灣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導演、男配角、女配角、原著劇本等獎項,自此開啟了他的「開掛」電影人生。

該片之所以能擒獲金熊獎,正是得益於李安用「隱喻」的表達方式,將現代與傳統兩種文化的碰撞進行了完美的詮釋。

《喜宴》講述了早美國事業有成的男青年偉同是高家的獨子,遠在台灣的父母整日的催婚,使他煩惱不已。

偉同的扮演者 趙文瑄

然而,偉同不想結婚,有他的苦衷。

他是同志,與男友賽門早已同居多年。

為了徹底斷掉父母催婚的念頭,賽門提議,讓偉同和獨自來美國闖蕩卻不得志的上海姑娘薇薇假結婚,來搪塞父母。

條件也很簡單,幫薇薇獲得美國綠卡,生活窘迫的薇薇也欣然接受了。

高父、高母得知兒子將要結婚的消息,激動不已。並買了到美國的機票,操辦偉同的婚禮。

當見到兒子與薇薇簡單地在教堂辦了一個儀式就算結婚的高母難過地哭了。

而偉同本以為這場假結婚就這樣結束時,卻在餐廳遇到了父親當兵時的下屬老張。

老張得知真實情況後,狠狠地指責了偉同,並提議在自己的飯店為偉同補辦一場婚宴。

這時,高父、高母緊繃的臉上才露出喜悅的笑容。

怎料,婚宴當天的偉同喝多了,與薇薇假戲真做,致使薇薇懷孕了。

得知這個消息,賽門當著高父、高母的面,與偉同大吵一架後,便摔門而出。

聽不懂英文的高母感到吃驚,倒是高父一臉沉著地讓老闆不要言語。

最後,偉同將自己與賽門的關係告訴了母親,。

高母則囑咐偉同,不要將此事告訴父親。

然而,高父早已知曉此事。他會英文,打他來到美國,就看得出來賽門與兒子的關係非同一般。

他跟賽門說,這件事是他和賽門之間的秘密,不要告訴高母。

最終,一場喜宴以高父、高母蹣跚地走向登機口而告終。

只是,他們每個人心裡都多了一個秘密。


李安用處女作《喜宴》探討了現代與傳統衝撞,同志話題代表了現代,而婚宴則代表傳統。同時,這也是東西方文化碰撞的一次嘗試和解析。

高母不能接受兒子是同志的事實,她代表著中國傳統思想,但鑒於對兒子的愛,她不得不勉為其難地成全兒子。

而高父之所以得知兒子是同志這一事實後,並沒有告訴妻子和指責偉同,是因為他感同身受。

高父其實也有這樣的體驗,只是他選擇了隱忍,藏在心裡。

影片中,高父提及最多的一個人,叫師長。他經常說,他的廚藝,就是當年從師長那兒學出來的。

一次又一次地提起,足見這個師長在高父心中的位置。

儘管不能斷定高父和偉同一樣,都是同志。但從高父的釋然,打心裡接受了賽門,已經可以證明高父有過相似的經歷。

不然,作為一個傳統的中國父親,是很難接受這樣的事實。

《喜宴》正是隱喻、悄無聲息地通過鏡頭、台詞,來展現了中國傳統父母得知兒子是同志後的反應。

也正是李安東方式得含蓄表達,讓這一出本該充滿激烈爭吵的家庭戲,細膩地娓娓道來。

正所謂無聲勝有聲,這種隱喻得表達,更加具有衝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