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台灣宜蘭縣海域發生6.4級地震。
8月6日10時49分,廣州增城區發生2.7級地震,
這讓很多人開始詫異最近地震為何頻發?
還有人問:惠州會有地震嗎?答案是:有!
想當年讀書的時候,晚自習感覺到了震感,回到家發現樓下圍了很多人,帶著緊張激動的心奔回家,發現家人淡定地看電視,睡覺,心真大。
惠州地處東南沿海地震帶相對活躍的中段,位於珠江三角洲區域,屬於全國24個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之一,全市境內主要有5條斷裂帶,多數地區處於地震基本烈度6度設防區,沿海部分地區處在7度設防區,有發生地震的構造背景。
依據從廣東地震信息網查詢整理的1970-2019年廣東地震數據,近50年來,惠州曾發生過172次地震,最高震級3.7級。其中,3到4級地震14次,2到3級地震70次。
根據1970-2019年廣東地震數據披露,廣東每年震級在2級以上的地震有100~250次,歷史上曾有多次大地震造成人員傷亡。其中,河源、陽江地震最頻繁,全省過半的地震都發生在這裡。
四大地震梯度區
河源、陽江地震最頻繁
廣東近半世紀以來共發生58633次地震(統計時間為1970年1月到2019年8月,下同),震級4-4.9共225次,占比0.38%;震級5-5.9共45次,占比0.77‰。震級6-6.9共6個,震級7-7.9共2個。需要說明的是,6級以上地震發生在台灣海峽、南海以及北部灣。
根據廣東近50年地震發生次數,廣東地震可劃分為4個梯度。河源可謂是高頻發地震區,共發生地震29899次,換句話說,全省過半的地震發生在河源。其次是陽江,共發生地震11805次,同處第一梯度。
河源、陽江為何地震頻發?
相關文獻顯示,河源、陽江正是處於河源—陽江地震帶,該帶主要由邵武—河源斷裂、廣州—從化斷裂,恩平斷裂組成新豐—恩平斷裂帶,大部分在廣東境內,最大一次地震為1969年的陽江6.4級地震。
廣東也有地震帶嗎?
其實,河源—陽江地震帶正是華南地震區中東南沿海地震帶4條地震帶的一條,此外還有濱海地震帶(即泉州—汕頭地震帶,但地震活動不在泉州、汕頭陸地,而在其濱海一帶)、汕頭—惠來地震帶(即平潭—南澳斷裂及蓮花山斷裂之間)、吳川—四會地震帶。
東南沿海4條主要地震帶範圍劃分示意圖
各市最高震級
地區差異大 2.8~5.4級不等
廣東每年震級在2級以上的地震有100~250次,歷史上曾有多次大地震造成人員傷亡。例如,1918年汕頭南澳發生7.3級地震,1962年河源發生6.1級地震,1969年陽江發生6.4級地震。而近50年來,廣東各市發生的地震震級鮮見超過5級。其中,陽江在1986年1月28日發生的5.4級地震為廣東近50年地震最高級別,其次是2012年2月16日河源東源發生的5.2級地震。
地震震級集中
2~3級地震最常發
地震發生走勢
近年處於相對穩定期
有小夥伴會問,
廣東近年來常見地震報道,
是不是地震更加頻繁了?
縱觀廣東近50年來的地震發生頻率與走勢,總體來看,今年廣東的地震屬於正常水平。但是廣東地形地貌有其特殊性,山多水多,斷裂發育,地形高差較大,造成各地區發生地震的頻次和地震強度存在較大差異。除了位於北部山區的河源、韶關,地處沿海經濟帶的粵西陽江都是地震高發區。
廣東地震預警有一套
部分地區已實現60秒預警
廣東省地震局地震監測中心主任黃志東表示,目前廣東已建成了一套「珠江三角洲地震預警台網」,部分地區已初步形成地震預警能力。「可實現在東部沿海地區近海震源區發生破壞性地震後,為珠江三角洲和周邊地區贏得5-60秒的預警時間。」黃志東介紹。
接下來計劃新建和改建1172個地震台站,使全省大部分地區具備烈度速報和預警能力。
惠州已建成地震監測台站22座
惠州報業全媒體記者日前從市應急管理局獲悉,截至今年6月,惠州已建成地震監測台站22座,並在7個縣區部分學校安裝了8套地震預警接收終端(包括市華羅庚中學、惠陽區中山中學、博羅中學(高中部)、惠東中學(高中部)、惠東縣港口中學、龍門中學、陳江五一小學、大亞灣第一中學等8所學校)。
「地震預警系統是一個全自動的物聯網,可實現全自動的秒級響應,民眾據此避險可減少傷亡。」市應急管理局有關方面負責人介紹,地震預警是指地震發生以後,在破壞性地震波傳播到目標地區之前,向該地區提前數秒至數十秒發出警報,公眾可以提早採取避震措施,減少人員傷亡;重大基礎設施和生命線工程可以實施緊急處置措施,避免次生災害,如緊急制動高速列車、及時關閉燃氣管線等。
2020年前新建地震監測台站73座
該負責人介紹,2013年以來我市新建改建地震監測台站17座,現已建成地震監測台站22座。根據國家、省關於實施國家地震烈度速報和預警工程項目的計劃安排,擬2020年前在我市新建73座台站,將實現每個鄉鎮(街道)全覆蓋。
關於地震必須掌握的小知識
應急避震記住這條大原則:
震時就地避險,震後迅速撤離!
保護好重要部位頭頸:低頭,用手護住頭部、頸部,可用被褥、枕頭頂在頭上眼睛:低頭,閉眼,以防異物傷害口鼻:用濕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氣等
自救互救方法採取喊話、敲擊等方法,判定倖存者的確切位置,也可向家屬或鄰居了解情況;接近埋壓人時,注意分清支撐物與埋壓物,不要用利器刨挖;抬救過程中,不可強拉硬拽;對一時難以救助的傷者,做好標誌,等待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