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站上指揮台?

2019-12-11     吉他范兒


文章來源:音樂周報


文 | 唐若甫

12月9日,正在摩拳擦掌、準備利用年終最後機會火拚「雙12」的古典音樂吃瓜群眾冷不防被網上購物的「元始天尊」馬雲刷了屏,刷屏的原因既不是985、也不是996,更不是作為福布斯和胡潤排行榜中的中國首富上個月在烏克蘭獲頒國立柴科夫斯基音樂學院名譽教授證書,而是馬雲「指揮」了中國愛樂樂團。

一時間,帶有「馬雲」「指揮」和「中國愛樂」關鍵詞的標題和新聞訊息,鋪天蓋地地席捲了和藝術或資本沾邊的自媒體。雖然大凡欣賞音樂或者從事音樂行業的人都知道馬雲,但對於那些想必是基數更大的知道馬雲的人,這極有可是他們第一次聽說「中國愛樂」。不管對馬雲粉還是愛樂粉來說,這都是馬雲第一次指揮樂團,資本和藝術由此在不經意間相遇。


決定性三分鐘



馬雲和古典音樂頗有淵源。一年一度的購物節「雙11」晚會,他就曾邀請指揮家俞潞與上海愛樂樂團到現場演出助興。

但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放大招」是在12月8日。這場河北廊坊絲綢之路國際文化交流中心舉辦的音樂會是中國企業家俱樂部(CEC)13周年年會的一部分。為求助興,俱樂部理事、原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邀請友人余隆率中國愛樂樂團開赴現場演出;俱樂部特別成員、小提琴藝術家呂思清演奏了何占豪與陳鋼創作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慶祝這首經典樂曲誕生60周年;音樂會以蕭士塔高維奇《節日序曲》開場,還演出了完整的德沃夏克《第九交響曲》。

對於一場企業年會性質的商演,這台音樂會誠意滿滿,內容翔實,藝術性強,曲目由俱樂部理事、天泰集團董事長王若雄參與選定。音樂會前,樂團團長李南、呂思清及王若雄舉行了音樂沙龍,以面對面交流的形式向資本的弄潮兒們分享了他們對音樂的鑑賞和認知。如果不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這台音樂會以及這項活動註定會默默無聞,少有問津,分別留存於金錢和藝術的圈子裡悠然自得。

韓軍/攝

爆點乃至交集的出現是在音樂會最後。在余隆力邀下,馬雲接過指揮棒,跨上指揮台,樂團奏起《拉德茨基進行曲》。此時的余隆並沒有下台,而是站在樂團中間為指揮上下台預留的走道里。從專業拍攝的視頻中,可以清晰看出余隆站在過道里指揮樂團演出《拉德茨基進行曲》,同時也是給馬雲動作提示。馬雲則站在指揮台上手執指揮棒盡情揮灑「胡笳十八拍」,觀眾跟著由余隆掌握的樂團的節奏鼓掌。尾聲時,余隆示意樂團放慢速度,馬雲反應迅速地跟進,最後收尾時余隆、樂團和馬雲的動作步調一致,馬雲和余隆水乳交融,首富和指揮膠漆相投。


誰能站上指揮台


這場音樂會,或者嚴格地說是這場音樂會的最後三分鐘讓人浮想聯翩。

首先是被英國《留聲機》雜誌網絡版評為「最鼓舞人心的樂團」的中國愛樂樂團歷來不按常理出牌,往往能收穫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樂團先前於2010年曾力邀當時紅遍大江南北的喜劇演員周立波北上,與樂團在中山公園音樂堂合作了一場結合脫口秀的音樂會,收穫到現象級的大眾關注度和媒體報道,當然也有爭議。

3年後,樂團在余隆的指揮下成為首支登陸英國廣播公司逍遙音樂會的中國樂團,一曲英國國歌《主佑吾王》變奏曲加演讓英國聽眾一聽到開頭差點起立致意,但緊隨其後的變奏換來一陣欣慰默契的笑聲。

2019年,中國愛樂在一場商演中迎來馬雲登台執棒,仿佛是周立波音樂會的延續。它們背後的共同點是利用與古典音樂少有交集但影響力甚巨的其他領域精英助推古典音樂,從而讓更為廣泛的受眾認知交響樂團。這種助推或助攻都在實質上提升了中國愛樂樂團的知名度,讓更多人知道《拉德茨基進行曲》,進而是約翰·施特勞斯的圓舞曲,隨後希望是龐大而複雜的管弦樂曲庫。從對馬雲執棒樂團的好奇發展到願意為古典音樂消費的聽眾,轉化率可能微乎其微,只有千分之一、萬分之一,但分母越大,分子也越大。如果有一百萬人被這三分鐘吸引,哪怕最後只有100人喜歡上古典音樂,那這三分鐘對於古典音樂推廣來說也是功高蓋世、意義非凡的三分鐘。

所以,誰能站上指揮台呢?任何對於擴大古典音樂受眾有益的人都值得被邀請到指揮台上去。基於同樣的理念,柏林音樂廳管弦樂團在柏林音樂廳門口的廣場上推出「尋找指揮」活動,請路人拿起指揮棒「指揮」樂團,希望這種互動激起的興趣能讓更多人發現古典音樂之美,為此樂團獲得首屆德國最具創意樂團大獎。

當然,站上指揮台的人影響力越大,大眾的好奇心就越大,古典音樂擴大受眾的獲益越大。中國愛樂的下一個目標,會是不按常理出牌的誰呢?

- THE END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gnJH924BMH2_cNUgutx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