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末期趙國的名將廉頗,與白起、王翦、李牧並稱「戰國四大名將」。廉頗,在國人心目中的形象是無比高大的,無論是在文學、舞台、影視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廉頗那高大的英雄形象。近來偶讀網文,也是講趙國大將軍廉頗的,不過唱的是反調,大概意思是,歷史上的廉頗是個膽小懦弱的人,稱不起英雄。
(一)神州幾多廉頗墓?趙縣的廉頗墓藏著怎樣的千古之謎
河北趙縣城東楊家郭有一座廉頗墓,墓丘南北長近70米,東西寬50多米,高出地面約7米,頂平,宛若碩大的覆斗。這座土墓1993 年7月15日,已經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昨日,我的一位文友趙平說沒有去過廉頗墓,邀請我一起去看看。趙平是趙縣宋子城人,當年,廉頗老將軍曾在他的家鄉與燕王作戰。趙孝成王五年(前251年),燕國興兵伐趙,燕王喜自將偏軍攻至趙國的宋子。趙王使廉頗為將統兵擊燕,首先收復了被燕軍攻占的鄗(今高邑),並斬殺燕國大將栗腹,進而至宋子以南與燕王對壘。就是在這次戰爭後,廉頗以功被趙王封為信平君,假相國。廉頗敗燕之役,是其戎馬一生中最後一次亮點。古趙之地得與廉頗結緣,並銘記下了這一殊勛。我想,這也是趙平拜謁廉頗墓的初心。
我們是吃過午飯來的,廉頗墓四周靜悄悄的,緊鄰的村子徐家郭也看不到有人走動。與以往不同的是,廉頗墓加強了保護,墓四周按裝了好多的攝像頭。據當地人說,過去墓道上有一塊石碑,上刻「趙信平君廉將軍諱頗之墓」,現在只剩下破爛的碑座了。
廉頗墓在全國有好多座,現有在「石家莊趙縣揚家郭」說;在「安徽壽縣八公山鄉郝圩村說」;在「邯鄲縣新安故城?中」說;在「邢台清河西三十里連莊村」說;在「邯鄲磁縣北五十里趙撥莊」說;還有「山東青州說」、「河北靈壽說」等。
《趙州志》載:「趙信平君廉頗墓,在州東楊家郭村東。按:廉頗卒於楚之壽春,不知何年歸葬。及查,靈壽亦有廉頗家,俱不可考。」早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期,楊家郭、許家郭兩村的村民在廉頗墓植樹,於西坡下出土了成組的彩繪陶馬和彩繪騎馬陶俑。在此墓附近的田野里還曾出土過陶罐、陶壺。這些陶器質地細膩,製作精美,經專家鑑定,具有西漢初期的特徵,確認為漢代的遺物。由此可以斷定,所謂的「廉頗墓」實際是一座大型西漢墓,墓主人可能是一位有影響的武職官員,所以,文物檔案定名為「許家郭漢墓」。1984年12月,趙縣人民政府公布該墓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3 年7月15日,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史記》記載,廉頗忠勇威武,長平之戰被免職後屢受打擊,很不得志。最後客死於楚國之壽春。廉頗死後不大可能歸葬千里之外的趙州。那麼,這碩大的古墓究竟是什麼年代的,墓主人又是誰呢,便成為一個千古之謎。
(二)命運多舛的廉頗屢遭羞辱,暮年淒楚
在文藝作品裡,廉頗是忠勇威武的化身、知錯就改的楷模,但他的晚年極其悽慘悲涼。則知之甚少。長平之戰後,秦國用反間之計使趙王將廉頗免職,而任用只知紙上談兵的趙括為主帥,致趙全軍覆沒。
趙王對廉頗刻意冷落,「廉頗之免長平歸也,失勢之時,故客盡去。及復用為將,客又復至。廉頗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見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勢,我則從君,君無勢則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此處所說的「及復用為將」,乃廉頗自長平被免職九年後,
趙王使廉頗為將統兵擊燕,首先收復了被燕軍攻占的鄗(今高邑),並斬殺燕國大將栗腹,進而至宋子以南與燕王對壘。因功被趙王封為信平君,假相國。廉頗敗燕之役,是其戎馬一生中最後一次亮點。但因朝廷有像郭開這樣得志小人,廉頗無法受到重用。公元前245年,趙孝成王卒,悼襄王立,削去廉頗兵權。這一次,廉頗再也無法忍受這三番五次的羞辱,明白在趙國已無自己的容身之地,「廉頗途奔魏之大梁」。廉頗在魏國得不到信任和重用,其客居他鄉的悲涼處境和無奈心情可想而知。他發出一聲「我思用趙人」的淒涼哀嘆後,卒死於楚之壽春。
他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為趙國立下赫赫戰功,但暮年淒楚,客死異鄉。他就是廉頗。有人稱他英雄,有人說他懦夫。你如果想了解一個真實的名將,可以直接用今日頭條app上方的搜索框輸入戰國名將廉頗,就能看到相關文章,大家可用頭條搜索試試。
(三)老將軍廉頗是英雄還是懦夫?
最近有一篇網文引起我的關注,是講趙國大將軍廉頗的。標題很刺目,大概意思是,歷史上的廉頗是個膽小懦弱的人,稱不起英雄。認為廉頗只會攻齊、魏、燕等弱小國家面對強大的秦國就慫了。並引用《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秦伐韓,軍於閼與。王召廉頗而問曰:『可救不?』對曰:『道遠險狹,難救。』」趙王又問趙奢,「奢對曰:『其道遠險狹,譬之猶兩鼠斗於穴中,將勇者勝。』王乃令趙奢將,救之」。趙奢大破秦軍打了勝仗。同樣是「道遠險狹」,在趙奢看來是勝利的條件,而在廉頗看來卻是不能出兵的理由。
文章舉了另一個例子是秦、趙兩國的長平之戰,趙國在「趙奢已死,而藺相如病篤」的情況下才讓廉頗出戰。廉頗因首戰失利「堅壁以待秦,秦數挑戰,趙兵不出」。 消極防禦,使得秦軍有了重新調整部署的時機會。第一次是害怕,連出兵都不敢;第二次是失敗。結論是,廉頗並無英雄的樣子。
但在大多數人心目中,廉頗將軍的形象是無比高大的。在軍事作戰方面,他有很好的軍事作戰技巧。屢次率領趙軍作戰,都凱旋而歸。在趙惠文王時期,受到了君王的無限重視,廉頗用出色的抵禦技巧,擊退了秦軍的進攻。秦王在兼并的過程中,也忌憚廉頗,所以,不敢輕易發起對趙國的進攻。
同時,廉頗還是一位驍勇善戰的大將。趙惠文王登基不久,當時,齊國和秦國的勢力最為強大。秦國想要吞併其它諸侯國,在這期間秦王多次進攻趙國,趙惠文王派遣廉頗前去抵抗,廉頗英勇好戰屢次擊敗秦軍。後來,趙國、韓國、燕國、魏國共同討伐齊國,齊國敗於四國軍隊之下。數年之後,廉頗率領趙軍進攻齊國,一取奪得齊國陽晉領地。廉頗是一位知錯能改的將才。成語負荊請罪講述的就是廉頗和藺相如這個家喻戶曉的故事。老將軍廉頗究竟是英雄還是懦夫?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