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再不乖,就叫警察來抓你!
你再不睡,大灰狼要把你叼走咯!
你再這樣哭,媽媽就不要你了......
這些話你是不是也聽過,或是對小孩說過?相信我們大多數的小夥伴也都是這麼被「嚇」大的。
殊不知,以嚇唬的方式來教育小孩,無形中可能會給小孩的成長造成不可磨滅的負面影響哦。
所以,今天我們就要來說說,這個嚇唬教育。
因為省事唄!
畢竟成效確實立竿見影,小孩嘛,那麼單純,大人隨便說什麼都能夠信以為真。對於那些嚇唬的話,在當下確實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會讓小孩的行為有所收斂。
還有個原因是家長自認為小孩還小不懂事,這些嚇唬的話,小孩聽完一段時間後就會自動忘記,也就不會給小孩帶來什麼影響。
家長雖然覺得採用嚇唬孩子的這種做法無傷大雅,但事實上卻會給孩子造成非常沉重的心理負擔。
用一些相對嚴厲有權威的角色:警察、醫生、老師等來嚇唬小孩。
會不自覺的給小孩的心中留下這些角色是不好的負面形象,以致小孩厭學,或生病時懼怕去醫院看病打針,或在外遇到危險和困難時,不敢去尋求警察的幫助,從而錯過挽救自己的時機。(這能怪誰?還不是父母的錯!)
用一些恐怖的形象:鬼、妖怪、大灰狼等來嚇唬小孩。
這樣會給小孩的心裡留下鬼怪的影像,並去想像這些莫須有的東西,以至於越想越怕,有時候夜裡會做噩夢,並且特別害怕父母描述的那種可怕的事物,出現不尋常的恐懼感,甚至還可能演變成一種心理疾病。同時還會喪失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用一些惡性事件的結果:被車撞死、被火燒死、被水淹死、被電死等來嚇唬小孩。
這樣會使孩子對事物有不良的誤解和偏見,可能一看到水就要繞邊走怕被淹,一見到火就覺得會被燒死,讓小孩變得膽小,總有一種莫名的恐懼感,以致失去了故有的思考和行為。
用情感上的冷漠:爸爸/媽媽不要你了、要把你扔到垃圾桶去等來嚇唬小孩。
這樣會讓小孩嚴重缺乏安全感,總覺得爸媽隨時會不愛自己,於是為了討好爸媽,做任何事就變得小心翼翼,有時還會產生和父母在情感上的疏離;或甚至讓小孩不能夠去愛自己,下意識的覺得自己無法得到別人的愛。
可以說,嚇唬小孩不僅會給小孩造成不良的影響,讓小孩成為敏感、膽小、失去好奇心的人,還會造成親子關係上情感的疏離,讓父母的權威受到質疑。
這麼害人害己的事情,相信父母們也不想再做,那要用什麼方法才好呢?
1、要控制自己的情緒:
面對小孩的調皮搗蛋,首先要做的是告訴自己:不要生氣!不要生氣!世界如此美好,我卻如此暴躁,不好不好~
2、了解小孩行為的動機:
比如小孩在玩插頭孔時,不要說會被電死之類,可以問問小孩為什麼要玩這個,弄清楚是好奇還是其他的什麼原因。
3、準備一個說服小孩的理由:
想要禁止小孩做一些危險的事情,那一定要給出理由,當然了父母自己也要對這類事情的危險程度有一定的了解,才有一定的說服力。如果小孩太小不懂的話,可以藉助圖片、動畫的方式,來告訴小孩做這些事情的危險性。
4、用正面承諾代替負面威脅:
比如,把「你再不聽話,我就不愛你了」換成「聽話,現在不鬧的話,給你買新玩具」,往小孩喜歡的方向說,當然這也要考慮到自己的實際情況。
5、多給小孩一些選擇機會:
有選擇,會讓小孩覺得有更多的自由,也就更容易接受。比如,你可以說:「你是要先完成作業再玩,還是要先玩再寫作業?」而不是說:「你必須馬上寫作業!否則就不讓玩了!」
6、有意識的向孩子灌輸安全意識和保護意識:
父母在和孩子平時的交流中,要時刻做一個有心人,從一些細節入手告訴孩子安全的重要性,並告訴孩子如何保護自己。
使用正確的方式和孩子溝通,如正面引導、直面交流和坦誠相待等,才能讓小孩養成好的性格和習慣,成為善於傾聽、具有耐心、能理解他人的人。
總之,對待孩子,還是需要多一些耐心和理解,平時多用一些鼓勵和獎勵的方式引導孩子去明白對錯,這才是可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