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武松去蔣門神酒店裡找茬,先是敲著桌子叫道:「賣酒的主人家在那裡?」一個當頭酒保打來兩角酒,武松拿起來聞一聞,搖著頭道:「不好!不好!換將來!」酒保見他醉了,又燙一碗過來。武松提起來咂一咂,道:「這酒也不好!快換來便饒你!」酒保忍氣吞聲,又燙一碗一等上色的好酒過來。武松吃了道:「這酒略有些意思。」
武松本來想以酒不好為藉口掀桌子發飆,奈何蔣門神酒店的前台經理業務素質特別好,情商智商雙高,把武松侍候得服服帖帖,一點毛病找不出來。只好另起樓灶。
武松喝了酒,問道:「過賣,你那主人家姓甚麼?」酒保答道:「姓蔣。」武松道:「卻如何不姓李?」那婦人聽了道:「這廝那裡吃醉了,來這裡討野火麼!」酒保道:「眼見得是個外鄉蠻子,不省得了,在那裡放屁!」武松問道:「你說甚麼?」酒保道:「我們自說話,客人,你休管,自吃酒。」
有個問題小編一直不明白,前面武松百般找茬,酒保和蔣門神小妾都能從容面對,波瀾不起,現在武松只是隨口問了一句,為啥不姓李,小妾就勃然大怒,大罵武松「這廝」,來「討野火」。廝的本意是取薪者, 一般與養結合,「析薪為廝,炊烹為養。」廝養者就是砍柴做飯的賤人。小廝本來應該砍自家的柴禾,燒自家的飯,但是有的小廝為了省錢,卻滿大街白揀柴禾,或者去別人家討柴禾,這就叫「討野火」,引申為占便宜。
所以這廝討野火的意思就是,這個醉鬼怎麼跑我這兒占便宜來了。
婦人生氣也就罷了,關鍵是就連一向脾氣好職業素養高的當頭酒保聽了這話,也生氣了,跟著婦人罵武松是「外鄉」「蠻子」,「不省的」,「放屁」。外鄉就是鄉下人,鄉巴佬。蠻子是中原地區對南方未開化民族的蔑稱,所謂南蠻是也。不省的就是不懂事,不曉得。放屁就是說話猶如空氣中的有味氣體。
小編於是更加納悶了,武松就是隨口問了句你為啥不姓李,怎麼就招來又是這廝占便宜,又是不省得,又是放屁啥的,至於麼?
原來武松並非隨口一說,他是故意找茬,因為「為啥不姓李」並非一句好話,而是一句罵人話,意思是,你們老闆娘以前是干風塵生意的吧?
清人程穆衡在《水滸傳注略》中點出了其中妙義:「見其時妓家姓李者多」。原來宋時風塵女子起藝名,大多取李姓,比如後來宋江搞曲線招安求助的跟宋徽宗打得火熱的東京上廳行首李師師。
武松不僅罵人家妓女,還讓人家陪酒。武松道:「過賣,叫你柜上那婦人下來相伴我吃酒。」酒保喝道:「休胡說!這是主人家娘子!」武松道:「便是主人家娘子,待怎地?相伴我吃酒也不打緊!」那婦人大怒,便罵道:「殺才!該死的賊!」
照說武松一個醉鬼,說了幾句醉話,不理他就是了,為啥蔣門神娘子這麼大有反應?只因武松戳中了人家痛處,所謂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原來蔣門神娘子以前還真是干風塵生意的。
書中寫道:裡面坐著一個年紀小的婦人,正是蔣門神初來孟州新娶的妾,原是西瓦子裡唱說諸般宮調的頂老。
瓦子又稱「瓦舍」。南宋末年吳自牧在《夢粱錄》中寫道:「瓦舍者,謂其來者瓦合,去時瓦解之義,易聚易散也。」就是說一幫玩樂之徒來去匆匆,朝聚夕散,猶如房頂的瓦片一樣飄忽不定,因此人們把他們的玩樂之地稱為瓦子。
《東京夢華錄》記載,東京瓦肆伎藝有:小唱、嘌唱、傀儡、諸般雜劇、小說、講史、散樂、影戲、弄蟲蟻、諸般宮調、說諢話、商謎、叫果子等等。
頂老即指妓女、歌妓,乃宋、元、明時的調侃之語。明徐渭 《南詞敘錄》:「頂老,伎之諢名也。」元商衟 《一枝花·嘆秀英》套曲:「生把俺殃及做頂老,為妓路剗地波波,忍恥包羞排場上坐。」《清平山堂話本·柳耆卿詩酒玩江樓記》:「這三個頂老陪錢,爭養著那柳七官人 。」
為啥妓女被叫作頂老,徐克導演的電影《新龍門客棧》借張曼玉飾演的金鑲玉之口作了解釋:點蠟燭。「點蠟燭」是舊時妓女初夜的專用名詞,與頂老二字相互輝映,仔細意會,不由得讓人心生悲涼之意。
所以蔣門神小妾以前是在孟州城西瓦子(顧名思義,還有東瓦子)唱說諸般宮調的歌妓。
看見妓女罵婊子,尤其人家還是個已經贖身從良的妓女,雖然下過海,但是已經上岸了,你還罵人家,給誰不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