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瑁是楊貴妃的前夫,唐玄宗強搶兒媳婦後,他如何自處?

2021-04-01   歲月的交錯

原標題:李瑁是楊貴妃的前夫,唐玄宗強搶兒媳婦後,他如何自處?

妻子變成後媽,李瑁成為歷史笑話,對李瑁而言,也許是心滿意足的,今天就來看看唐朝這位皇子跌宕起伏的一生。

李瑁是唐玄宗的第18個兒子,從這個數據來推測,李瑁將來是與皇位無緣的,因為古代是非常重視嫡長子繼承制度的,雖然唐朝自唐太宗李世民開始並沒有遵守這個規矩,但嫡長子繼承始終是深入人心的觀念。

帝王之家鬥爭嚴重,後宮妃子生下皇子有依靠,皇子因為母親得寵而地位尊崇,這是一榮俱榮的潛規則。

好在李瑁的母親是武惠妃,這位女子不簡單,她的父親去世得早,家道中落被武則天養在皇宮之中,非常善於逢迎,得到武則天的好感。

武惠妃嫁給唐玄宗是主動出擊爭取來的,當時唐玄宗剛剛登基,而正值青春年華的武惠妃頻頻設法引起李隆基的關注,後來真的讓唐玄宗記在心裡,最終收入後宮。

由於武惠妃在李隆基面前打造出「傻白甜」的人設形象,再加上總是能夠獲得李隆基的歡心,逐漸受到唐玄宗的專寵。

李隆基經常臨幸武惠妃,因此武惠妃在生育子女方面的產出量也是相當好的,前後為唐玄宗生下7個孩子(4子3女),但是不幸的是,武惠妃所生的前兩個兒子(李一和李敏)全部都夭折,而李瑁正是武惠妃生的第三個兒子。

從這些數據可以想像,當李瑁降生時,唐玄宗和武惠妃是多麼緊張地小心呵護,因此李瑁出生就自帶光環,當然,如此待遇是武惠妃給予李瑁的。

越是看做掌上明珠,越是害怕失去,畢竟連失兩子的慘痛記憶還在。於是,李隆基和武惠妃商量之後,兩人決定將李瑁送到寧王李憲府中養育。

李憲是李隆基的哥哥,被封為寧王,大伯幫皇帝弟弟養兒子,那細心呵護程度自然不一般。李瑁是由李憲的髮妻元氏親自喂乳,與自己的親生兒子並無兩樣。

李瑁的這次離開讓他逐漸消失在唐玄宗的腦海里,在寧王府中一直度過十餘年的時光,並且仍然沒有被封王。

從這個數據可以看出,李瑁已經不再是當初父皇的掌上明珠,已經被遺忘在角落裡。

公元725年,在母親武惠妃的運作之下,唐玄宗終於想起這位寄養在大哥家中的皇子,因此被封為壽王。同一年,李瑁迎來了自己的親弟弟李琦,但此時的唐朝氣氛有些不對勁。

早在武惠妃懷孕之前,她雖然名義上只是妃位,但實際上享受的禮節規格都是皇后級別的,比如武惠妃的母親被封為鄭國夫人,武惠妃的兄弟們也都身居要職,榮耀一時。

唐玄宗出於對武惠妃的寵愛,想要將武惠妃升級為皇后,但是此事遭到當朝大臣的反對。唐朝在李治之後歷經武則天建立的武周王朝,雖然已經還政李唐,但是朝堂之上抵制武氏家族的意願仍然非常強。

御史提出的理由讓唐玄宗無法拒絕,御史這樣說:當今太子李瑛並非武惠妃所生,如果讓武惠妃成為母儀天下的皇后,那太子李瑛的地位將會受到嚴重威脅。

御史的意見說得有理有據,並且是對唐朝江山社稷有好處的,唐玄宗在這上面是不能犯糊塗的,於是武惠妃做皇后的事就被擱淺了。

武惠妃受「立後風波」的影響,在思想上發生很大變化,逐漸生出爭權奪勢之心。

因為在阻止自己成為皇后的眾人當中,武惠妃已經明顯感覺到對武氏家族的敵意,如果自己不能將權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將來的下場可能是極為悲慘的。

武惠妃思前想後,懷中的兒子還太小,只能將籌碼押在李瑁身上。於是,武惠妃制定一個幫助李瑁成為太子的計劃,首先是除掉太子李瑛等人,其次是藉助玄宗對自己的寵愛,讓李瑁成為太子。

在武惠妃的操作下,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三人全部以謀反罪名被唐玄宗廢為庶人,後來三位皇子全部無端死亡,世人都紛紛猜測是武惠妃暗中派人殺害的。

武惠妃心地狠毒,但是膽子太小,自從三個皇子被害死後,武惠妃也整日心神不寧,最後竟然被嚇死了。

下面回到李瑁身上,李瑁在被封為壽王后,後來相繼被委以重任,擔任益州大都督、劍南節度大使等職位。公元735年底,李瑁迎來人生的大喜事,娶楊玉環為壽王妃。

幾個月後,武惠妃與李林甫開始聯手幫助李瑁爭奪太子之位,李瑁正式加入朝堂爭鬥。公元737年,武惠妃幹掉三個皇子,同年武惠妃去世。

武惠妃去世後,李林甫繼續擁護李瑁成為太子,但是高力士極力推薦李享,一場爭鬥在所難免。

高力士此人不一般,僅用一招就滅了李瑁成為太子的企圖。由於寵妃武惠妃突然去世,唐玄宗一時之間難以適應,感到渾身無力,整日都提不起精神。

高力士看在眼裡計上心頭,他向唐玄宗推薦了李瑁的王妃楊玉環,盛讚這位兒媳婦姿色舉世無雙。在高力士的一番操作後,唐玄宗召見壽王妃楊玉環入宮,這一見不得了,從此君王不早朝。

在王府中苦苦等待的壽王不明所以,非常疑惑王妃為何進宮一去不回,而楊玉環此時已經成為李隆基的新寵。李瑁沒有等回王妃楊玉環,而是得到聖旨,楊玉環被父親安排出家作為女道士,按照唐玄宗的要求,李瑁與楊玉環解除婚姻關係。

李瑁還未來得及傷心,另一個噩耗傳來,撫養自己多年的寧王李憲去世,孝順的李瑁請求為養父穿孝守陵,以報答多年的養育之恩。

公元745年,唐玄宗為李瑁重新安排了一件親事,新任壽王妃韋氏也是名門閨秀,舉行了隆重的婚禮儀式。在李瑁新婚三日之後,唐玄宗頒布詔書將楊玉環迎回宮中,冊立為貴妃。

從這個數據可以發現,唐玄宗為李瑁另娶新妻的目的是迎接楊玉環回宮成為貴妃。

經過此事的李瑁也徹底看清楚父皇的人面獸心,不僅與太子之位無緣,並且還要對著前妻叫一聲小媽。從此之後,李瑁開始有意疏遠朝堂之事,父子二人形成無言的默契。

在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在逃亡蜀地的途中被迫賜死楊玉環,隨即命令李瑁出去安撫唐朝將士,昔日妻子楊玉環的屍骨未寒,此時的李瑁心情應該是複雜的。

李瑁與唐玄宗一起在蜀地等待著長安回歸大唐的消息,後來跟隨父皇回到長安府邸,從此就常閉門庭不再見人,直到公元775年,李瑁離開人世。

李瑁與新任王妃韋氏結婚後,兩人相繼生下多位子女,而李瑁一生共有20多位子女。

從這個數據來猜測,李瑁心中真實的情感和想法已經不得而知,但是能夠安度晚年得以善終,李瑁應該是心滿意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