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阜新市阜蒙縣,民間稱其為「蒙古貞」,這裡就是彰顯藏傳佛教的神聖、大自然的秀美神奇和蒙古族歷史風情的「東藏」。
為了供奉活佛,康熙皇帝傳旨於同年(1699年)在此建立了屬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的瑞應寺,蒙古族人稱「葛根蘇木」,俗稱佛喇嘛寺,康熙皇帝御賜了滿、蒙、藏、漢四種文字「瑞應寺」匾額。雄偉瑞氣的瑞應寺中遍布樓台殿閣,松柏參天,白塔錯落,街道縱橫。
當你走進瑞應寺的主殿大雄寶殿,那種肅穆之氣你卻一定能夠感受的到。雜念浮躁隨著誦經法輪轉沒了,心靜如水就像佛像前的紫煙慢慢繚繞,有的喇嘛在誦經座上法鼓輕敲,有的喇嘛在五色斑斕的綾羅寶蓋後讀經探討。加一個神奇的微信號rsli88,精彩不斷哦!
如果您信仰佛教,一定要去德丹闕凌拜拜,就在大雄寶殿西側,是宮殿式二層廟宇,裡面藏有始祖活佛從西藏請來的部分達賴喇嘛舍利子,還有黃教祖師宗喀巴吃過乳牛之角。
如果不嫌人多的話,一定廟會的時候親自拜謁活佛。由甘肅拉卜楞寺嘉木羊活佛銀盆丸按宗教儀軌正式認定洛桑義希成來堅措為瑞應寺七世活佛。盛況空前的七世活佛坐床慶典期間,神奇的活佛殿院內一棵枯死多年的柏樹竟抽枝發芽,成為人們競相觀看的奇景。
與瑞應寺並列稱藏傳佛教東方中心的還有海棠山上的普安寺。普安寺是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由章嘉活佛率其徒始建,歷經六世活佛,於光緒九年(1883年)建成,包括措欽大殿(即大雄寶殿)、法相僧院、密乘僧院、時輪僧院、瑪尼廟、活佛宮、龍王廟、舍利廟、關帝廟及白塔等。
除了和瑞應寺一樣的黃教藏式建築群外,最吸引人的是掩映在蒙古柞樹中的海棠山摩崖石刻。道光八年(1828年),來自西藏普安寺四世活佛丹畢道爾吉,利用海棠山的天然岩石崖壁主持鐫刻摩崖造像,其文字有蒙、藏、滿、漢四種的時刻有50餘處,十分罕見。內容為咒文、真言、贊語、鐫刻時間、記事、施主和雕刻工匠姓氏。在佛像的雕刻方法上吸取了中國古代及國外雕刻藝術風格,造像雕刻得細纖精巧,惟妙惟肖,從形式上看生動活潑,神形兼備,富有美感,令人叫絕。
東藏系列還有海州廟、彰武聖經寺、彰武千佛山、關山景區等,阜新還有千年懿州古塔、清清湖水、大漠林海大青溝、烏蘭木圖山和玉龍故鄉查海遺址等美景,絲毫沒有遜色與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