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起》豆瓣開分8.5,真實自有萬鈞之力!

2020-10-01     劇逗社

原標題:《在一起》豆瓣開分8.5,真實自有萬鈞之力!

嗚嗚嗚嗚嗚嗚啊啊啊~

看一集哭一集的電視劇到底還能不能看了!!!

說實話,豆子有預感會哭,但沒想到才播4集就快要哭瞎了......

別問,問就是太感人了——

時代抗疫報告劇《在一起》, 豆瓣開分8.5。

微博、豆瓣,各方點贊。

生活劇諸神集結,業內資深導演和編劇紛紛加盟。

張嘉益、周一圍、譚卓、張天愛、梅婷、雷佳音、倪妮、張靜初、蔣欣、朱亞文、楊洋、張萌、徐璐、尹昉、劉敏濤、陳數、陸毅、靳東、海清、馮紹峰、孫儷...

《走向共和》的張黎、《長安十二時辰》的曹盾、《老酒館》的劉江、《天盛長歌》的沈嚴、《小歡喜》的汪俊...

選材自疫情期成千上萬個真實發生的故事 。

整部劇一共20集,劃分成10個單元,各自獨立。

講真,把一段才過去沒多久的集體記憶拍到讓親歷者滿意,真的很難!

可我們真的拍出來了。

——人因渺小而偉大!——

先說劇情。

打開第一集,最先給到豆子的感受就是真實。

那段集體抗疫的記憶砰的一下就翻湧上來了——

年初,萬家燈火照通明,所有人都在喜迎新年,好一個太平盛世。

唯有江漢醫院如臨大敵。

疾控中心緊急轉過來幾位特殊的病人,入院時只是發熱、乏力、乾咳等輕症,眨眼功夫就惡化到危及生命。

張漢清院長趕到醫院的第一件事就立馬了解情況,下達指令。

有經驗長者的冷靜、敏銳,當下立現。

雖然還沒查清楚傳染源是什麼,但他憑著多年經驗,他心裡有底:烈性傳染。

然後就是第一時間駐紮醫院,有條不紊的把控大局。

可還是攔不住疫情迅速蔓延。

每個人都被巨大的恐慌籠罩著,每個人也都咬緊牙堅持著,尤其是張漢清院長。

他自身患有漸凍症,受病情影響,就連普通的站立、行走和上樓梯,都不太能夠獨立做到。

但他還是堅守在一線,爭取用自己的時間換回別人更多的時間,晝夜不停的收病人、治病人、救病人。

就這個疲憊的背影,還不知道要惹哭多少人!

如果說第一個故事是以醫護人員群像角度去記錄抗疫歲月,那麼第二個故事就是從外賣騎手和志願者司機的角度出發——講述疫情初期,武漢人如何報團取暖。

辜勇是個外賣騎手,扛著生活的壓力在工作中奮進掙扎。

他早早發現防護物資緊缺,趕緊花錢囤貨,就想趁機發財。

起初留在武漢,也是為了高額的假期補助。

還留了個心眼,醫院的單一律不接。

可隨著疫情越來越嚴重,醫院的單越來越多。

他接了一個配送免疫蛋白的單,終於親眼見到了疫情下醫院裡的生離死別,內心深受觸動。

眼瞧著武漢要封城,他剛開始還在猶豫走不走,可真開上離漢高速的時候,他決定了——回城。

他選擇在武漢最需要他的時候,回到武漢。

白天做外賣騎手穿街走巷,其餘時間做志願者專門接送醫護人員。

大年三十給醫護人員送年夜飯。

為情緒瀕臨崩潰的醫護人員緩解壓力。

哪有什麼蓋世英雄?

不過是平凡人迸發了不平凡的勇氣罷了!

——既是小愛也是大愛!——

《在一起》的單元故事,沒有刻意渲染悲痛,反而從克制、內斂的表達里,傳達出最真實的共鳴。

它儘可能地從多個視角切入,去展現那段特殊時期的全貌。

例如張漢清的妻子馬芸。

同為醫護工作者,她最清楚丈夫的病情和身體,也最清楚醫護工作者的苦累和難處。

她很擔心丈夫,卻又不想打擾丈夫的工作,於是每日微信的囑託與問候從不落下。

但凡你看得仔細,就會知道她總是提醒丈夫吃藥,早點休息。

她怕丈夫忙於工作而忽略了身體,從而增加感染風險。

而張漢清院長總是在妻子發了很多信息後才回復,他是真的忙,但他還惦記著愛人的關心。

在得知妻子被感染,他想去探望,妻子卻阻止了他,只讓他安心工作。

因為她知道江漢醫院比她更需要自己的丈夫。

片尾兩人微信的來往回復安排得很巧妙,既有同是醫護工作者心照不宣的理解,也有夫妻之間紙短情長的關心和愛意,實在令人動容。

又例如辜勇的妻子文靜。

封城當晚說好一起走的,結果辜勇半道就把她丟在高速路上,自個轉身回了武漢。

可別看她嘴上罵著辜勇逞能,喊著讓辜勇滾,其實也放心不下辜勇一個人留在武漢。

這不連夜冒著雨開車回來了嘛!

這不陽台上喊著讓辜勇平安滾回來嘛!

凶歸凶,氣歸氣,但對辜勇也是真心疼,真愛護。

慢慢的也支持丈夫的選擇,不僅幫著小紀念做飯,還寫小紙條鼓勵。

暴脾氣也有真柔情,這才是真人真事真感情所傳達出的真共情!!!

這樣的視角,《在一起》里隨處可見。

除夕夜,有人衝鋒在前,就有人在後方支持。

如果夫妻之間沒有相互扶持相互體諒,衝鋒在前的人成不了英雄,守住後方的人也護不了小家。

不止是夫妻情,疫情期間還湧現出不少真摯的同事之情、同窗之誼、舐犢情深、青春戀情......

這些不同視角下普通人的兒女情長交織在一起,在疫情當下顯得尤為珍貴,也尤為動人。

如果你要問豆子,《在一起》是憑什麼做到了豆瓣開分8.5?

豆子也只能回答兩個字:真實。

不掩飾——醫護人員也有作為人的恐懼。

不煽情——感動或許就來源於卸下口罩後那一口自由的呼吸。

演員們演得好固然能打動人,可真實也自有萬鈞之力!

在這部劇里,人人有原型,事事有出處。

《生命的拐點》故事背景的江漢醫院就是武漢市金銀潭傳染病醫院,是武漢首批收治不明原因肺炎患者的醫院,這裡也成為全民抗疫戰爭最早打響的地方。

張嘉益飾演的張漢清院長,原型就是金銀潭傳染病醫院院長張定宇。

抗疫期間,他拖著行動不便的身體衝鋒在前,帶領醫院幹部職工救治2800餘名患者,就連妻子不幸感染也顧及不上。

周一圍飾演的譚松林院長和張天愛飾演的護士長柳小可,對應的是金銀潭醫院的重症科醫生塗盛錦和護士曹珊。

以車為家23天,白天是並肩作戰的戰友,夜晚窩在車裡互相加油打氣。

丈夫感染住院,妻子仍然奮戰一線。

雷佳音飾演的外賣小哥辜勇,對應著無數個在疫情期間挺身而出的外賣小哥以及醫護保障車隊的車主。

還有護士小姐姐們為迎戰疫情剪去心愛的長髮。

所有醫護人員因長時間佩戴口罩而造成遲遲褪不掉的紅印子。

防護服上都寫上各自的名字和鼓勵的話語,相互打氣。

甚至是外賣小哥家為了反覆使用而晾曬的KN95口罩。

就算只出現幾秒鐘的細節,《在一起》都儘可能做到了還原。

或許這些細節沒有那麼盪氣迴腸,但這恰恰是普通人在應對疫情時的真實寫照。

《在一起》也在用一個個故事告訴我們——

善意是可以被感知、被傳遞的。

在後面幾個單元故事裡,我們還能看到誤入武漢被滯留的大連小伙進重症病房做護工。

那些源源不斷,不遠萬里奔赴武漢的支援力量。

社區工作人員用水桶充當簡易防護裝置,站好最後一班崗。

撇家舍業進駐方艙的一批批醫療隊,卯著勁不放棄每一位患者。

為生產出合格口罩的企業領頭人,拋下一切孤注一擲。

以及為了火神山醫院儘快建成使用,所有團隊不分男女不眠不休奮戰十日。

真的,只有真正經歷過,才能體會到這種平凡而偉大的感動。

光是看他們最後都脫下口罩露出笑容,豆子眼淚就收不住。

轉眼已過去了大半年,疫情帶來的陰霾逐漸散去,但這些記憶會永遠留在我們的心裡。

感謝《在一起》,用最平實也最有力的鏡頭,記錄下這一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gFTp5HQBLq-Ct6CZQmb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