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對象的綜藝看多了,搞離婚後的對象的綜藝看過嗎?
沒錯,又是你的思密達新綜藝!
離婚後的男女,重新搭夥單獨相處。
《我們離婚了》。
(PS:中間那對是主持人搭檔。
讓兩對離婚後的男女以節目為橋樑建立新關係,說白了就是和解。
但幻想中溫馨美好,一笑泯恩仇的效果?
對不起,沒有。
看完前三期的豆子只想說一句——
難怪「你們離婚了」。
婚姻不能輕易退貨,無論想不想結婚,先看看失敗案例給自己提個醒總是沒錯的。
一上來,就是一對老年隊。
這對給豆子最大的感想就是,男人和女人,的確來自不同星球。
男女之間思維的巨大差異,再得不到有效的溝通,你們不離誰離?
這兩位,都是當年炙手可熱的當紅演員,這段婚姻從開始就備受關注。
結個婚就是屠版頭條的程度,不亞於我們現在流量生和流量花戀愛結婚。
男大女小,年少夫妻,是世俗會很看好的婚姻。
婚後兩個人生了兩個孩子,但是這段婚姻卻僅僅走到了中年就結束了。
女方單獨出來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離婚。
離婚後前妻和兒子媳婦孫女住在一起,前夫獨自過。
雖然也有斷斷續續通過兒子兒媳見面的場合,但這個節目是兩個人第一次離婚後單獨的見面。
這起頭的氛圍是不是看著還不錯來著?
結果接下來,豆子就只看到兩條永不交集的平行線。
前妻在單向輸出,前夫在單向逃避。
見面前,前妻特意去做個美美的髮型,還會好奇前夫對自己的看法。
前妻帶著給前夫的禮物先到,還對即將開始的獨處環境感到很興奮。
前夫這邊姍姍來遲,肉眼可見就是隨便穿穿的。
他也帶了禮物,不過禮物是給鄰居的。
比起即將獨處的前妻,他更注重初見的鄰居。
然後剛見面話沒說兩句,他就去廁所了。
???窒息*1
接下來只要是溝通的環節,豆子都感受到了男女思維錯位的無奈。
前妻這邊一直在cue當年的回憶,想打開話匣子。
然後很誠懇表達自己的看法,她就是想通過這次旅行,讓前夫好好聽自己說的話。
因為在那段失敗的婚姻里,他沒有這樣做。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說了一大堆,前夫這邊的反應是:
咖啡都沒有,干聊啊。
???窒息*2
前妻被他這個接話搞得尷尬得要死,轉移了一下說要不要進去看看。
前夫再次反彈:外面不是挺好的嗎?
???窒息*3
聽我說話,其實就是作為一個妻子,在婚姻里很常見的情感需求。
很難嗎?沒錯,就是這麼難。
婚姻出現問題很正常,但是拒絕溝通,就是殺死愛情的第一步。
接下來,從前妻單方面的敘述中,豆子作為一個女性真的很難不共情。
當年離婚鬧得沸沸揚揚,前妻還被潑了髒水,輿論指摘她和有錢人有染。
結果兒子卻在不經意間透露出爸爸也跟他說過這個傳聞。
一邊是離婚帶來的傷害,另一邊又是漫天的污水。
她甚至想過死來解決。(思密達的自殺率真的很高。
輿論對女性苛刻的道德標準,本來就容易讓女性備受煎熬。
這種腹背受敵的日子,當年前妻到底是怎麼度過的呢?
前夫這邊表示毫不知情,補充了一下自己從來沒動搖過。
除了輿論壓力,還有生育成本的壓力。
懷孕的時候,因為思念頂著大肚子去見丈夫。
明明孕育的是兩個人的愛情結晶,但是卻會因為懷孕狀態不好自卑。
前夫拿時代和性別做藉口,說每個男人認為女人結婚生孩子都是理所當然。
既然是理所當然的,果然到了生孩子的關口,前妻也沒有從丈夫身上得到過零點關愛。
除此之外,還有婚後丈夫和其他人的分寸感。
這個婚後的男人,並沒有這個自覺性。
不但如此,他還只對自己的妻子雙重標準:
只對自己的妻子苛刻。
當他的妻子,看來還不如當他的普通朋友舒心。
連兩個人當年的新婚旅行,都不是屬於兩個人的旅行。
帶一大群朋友去蜜月,然後新婚之夜讓妻子先回去休息自己留下來拼酒,是什麼操作?
最窒息的是,連在這個節目裡,錄著錄著前夫都能拉來朋友一起喝酒......
心累了,真的。
新婚旅行,丈夫叫上了一大群朋友;
孕期探班,丈夫和別的女明星牽手一起走;
產後坐月子,丈夫沒有陪過一晚床。
……………………
妻子願意為丈夫放棄很多,甚至願意在青春年華搭上事業為丈夫生育;
丈夫卻不想為妻子著想,哪怕是一句好聽的話,都沒有。
雙方從結婚到離婚,女方一直在忍耐男方的敷衍,男方的逃避,和男方突然冒出來的朋友。
第二對是一對剛離婚七個月的小年輕。
兩個人是當下年輕人最常見的婚戀模式,一見鍾情,一拍即合,有了孩子就決定結婚了。
離婚後,因為經濟原因,孩子歸了男方。
年輕夫妻剛分手,本來以為見面會尷尬,沒想到還挺和諧的。
不知道的,還以為是情侶呢。
還能互相慰問近況,是不是看著復合有望?
還沒甜蜜多久,畫風急轉直下。
甜寵劇秒變大媽劇。
既然感情這麼好,為啥還會離婚?
最老套但是又最無奈的現實原因:
男方父親不喜歡媳婦。
男方的父親已經七十歲了,男方作為老來子可以想像應該備受寵愛。
不受家庭影響,幾乎是不可能的。
比起自己的妻子,很明顯他更能共情自己年邁的父親。
小女兒聽到自己爺爺在責罵媽媽,非常激烈地表示不滿。
而男方在女兒的爸爸、女方的前夫和父親的兒三個身份之間,顯然選擇了父親的兒子。
其實這一對的隱患一直存在。
婚前,就已經埋了大雷。
還沒正式結婚,男方父親就對女方和女方的母親說了狠話。
一開始就得不到雙方家庭祝福的婚姻,的確難以長久。
和他結婚,還是和他的家庭結婚?
東南亞地區家庭觀念多強就不用豆子舉證了。
就社交網絡上「我好喜歡他但是我爸媽不喜歡咋辦」的求教樹洞,一天沒有10個也有9個投稿。
沒辦法,真的沒辦法。
婚姻,不是兩個人的事情,是兩個家庭的事情。
最糟糕的是,作為矛盾中心,本來應該成為紐帶的那個人,他在和稀泥。
比起被男方父親指責,女方更傷心的是男方幫父親辯解的態度。
一次又一次的吵架,一次又一次的堆積,女方終於死心了。
生活不是偶像劇,那些驚天動地山盟海誓的愛情濃度,是會被稀釋的。
被問到離婚後的心情,比起男方的戀戀不捨,女方只有一個心情:
太好了,終於不用看人臉色了。
這一對的婚姻里,豆子唯一心疼的是孩子。
他們的女兒隱隱約約知道父母分開了,但還是忍不住想讓父母復合。
一個月只能和媽媽見面一次,一看到媽媽走遠就會發慌。
孩子又有什麼錯呢?
但偏偏卻註定背上不該有的負罪感。
思密達這檔綜藝,意外的沒有強調狗血衝突,甚至從畫風到節奏到BGM,還透著一股思密達專屬偶像劇的feel。
但,豆子還是從這檔綜藝里看出了沉重感。
倒也不是看完恐婚,只要對方是對的人、雙方都做好了結婚的準備,也完全可以選擇攜手進入人生的下一個階段。
只是,有些人可能就是不合適在一起,一方努力的愛情也根本不是愛情。
比如下一期的這兩對。
一對的女方依舊想要復合——
一對的丈母娘忍不了委屈想要回嫁妝——
八十集連續劇的節奏啊集美們!
當然,你們也可以選擇這個節目的呼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cN5V3YBetPpsA5IbvG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