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鄂抗疫群英譜⑦ | 吳小萍:「患者平安出院,一切付出都值得!」

2020-04-25   義烏髮布

吳小萍是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四醫院外科片區護士長,也是浙江省第三批醫療隊護理組組長。在臨床護理工作了16年,她是科室妹妹們心中最具耐心、細心、責任心的「大姐姐」。得知浙大四院要組建一支優秀的醫療管理隊伍馳援武漢時,她主動請戰。

4月22日,是她援鄂歸來後的第10天。在休養期間,總有人說她是抗疫的英雄,是最美的逆行者,而她謙虛地說:「我只是一個護士長,我做的是醫務工作者應該做的事情。」

「親愛的媽媽,我早已習慣了您的忙碌,可是這個冬天您的忙碌超過了我的想像。每次和您打電話時,我都能聽到您粗重的喘氣聲,您這麼累了,卻一直堅守在工作崗位上……」

這是一封來自稠城一小五年級學生方信力的來信。因為怕打擾在前線戰「疫」的媽媽,方信力選擇用寫信方式表達自己想說的話,然後拍下來發給媽媽。此刻,遠在武漢凌晨才回到宿舍的吳小萍,打開手機看完信後,淚水在眼眶裡打轉。

大年初三,吳小萍就進入浙大四院負壓病房參加抗疫一線工作,此後她來不及和孩子們說再見,就直接隨隊奔赴武漢。每天結束忙碌後,想和孩子打個視頻電話,可時間已是凌晨,她只能把這份想念藏在心間。援鄂歸來,她終於有時間陪陪兒女,看著兒子懂事的樣子,她突然發現:「兒子好像一下子長大了。」

2020年1月28日凌晨1點,一陣電話鈴聲把吳小萍從睡夢中叫醒,醫院需要啟動第二個隔離病區,她二話沒說迅速趕到醫院。在隔離病房工作了8天,她經常在凌晨接到通知,然後緊急安排各項工作,一忙就到三四點後的黎明時分。

2月8日23:30,又一陣急促的電話聲把她驚醒,「吳小萍,醫院第二批報名人員去武漢,馬上答覆我。」想都沒想,吳小萍就回覆說:「這是我的責任,我就是最合適的人選。」

答覆完,她就回家匆忙準備了一些個人生活用品,看了一眼十多天未見在睡夢中的女兒,輕吻一下女兒的額頭。出門前,她跟父母說明了自己的去向,「我今天要去武漢了,我們很多人一起去,你們放心吧!」

2月9日,浙江省第三批醫療隊集結出發。作為護理組的負責人,她迅速掌握護理隊伍情況:馳援武漢的護士隊伍共有190人,以80後、90後年輕護士為主,他們大多是臨床的骨幹力量,主要來自浙江省各地區。

來到武漢以後,吳小萍全身心投入「戰鬥」。方艙醫院啟用前的一兩天,是她壓力最大的時候,每天凌晨2點,她都必須確認後夜班的護理團隊出發了,才能安心地開始個人洗漱。第二天早上又早早起床上班,到病房觀察、督促護士們做好防護工作。

有一次,吳小萍在方艙醫院患者入口處,看見一位中年男子戴著普通口罩、朝著病房裡不停地張望。她趕緊上前提醒:「這裡是隔離區,你在這逗留太危險了!」而男子卻紅著眼睛說:「我不怕死,我的母親在裡面,我想見她一面。」

聽到這,吳小萍的眼淚忍不住往外冒,她說:「我幫你開視頻連線,但請你戴好口罩、往後站,儘量離我遠一點,保證自身安全!」隨後,她立刻聯繫病房內的同事,讓這對母子通過電話視頻見了面。吳小萍安慰道:「咱們都在面臨生死考驗,你也要堅強,媽媽也不希望你哭泣。」

在武漢,一位出院患者感謝浙江醫療隊時說:「有人說世界上最好的眼睛是星星,那我覺得是因為他們沒有看過護士們的眼睛。」這句話暖哭了前線戰「疫」的護士們。吳小萍說,工作壓力再大,防護裝備穿戴得再不舒服,可一看到有患者出院,她覺得一切付出都值。

作者:何欣

部分圖片來自浙大四院

編輯:石薇 責編:張丹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