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牛炒茅台,賺錢比炒房還要快

2019-08-10     股經匯

近日有行業媒體報道,53°飛天茅台的終端零售價已經接近3000元!

茅台酒徹底漲瘋了,官方控價徒勞無功,已經嚴重影響到了茅台酒市場的穩定。對此,茅台董事長表示:以後買茅台要刷臉,堅決遏制黃牛攪局,將酒賣給真正喝酒的消費者!


1、炒房不如炒茅台

炒茅台,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只是很多人不知道,炒茅台比炒房更暴利。

縱觀茅台的歷史,可以用「一路上漲」和「一瓶難求」來概括。

以普通茅台酒為例,1951年,出廠價是1.28元;2000年,漲至185元;2012年,提高到了819元;2018年,漲到了969元。一個大眾消費品,價格能漲1000倍,實屬罕見。而年代久遠的茅台酒,更是賣出天價。

2017年,在榮寶齋春拍上,一瓶1957年產的「金輪牌」外銷茅台酒,拍出了253萬元的天價,堪稱「液體黃金」。讓人稱奇的是,茅台賣的越貴,越是難買。

53度飛天茅台經常是一瓶難求。茅台的官方電商平台顯示,各種規格的飛天茅台酒長期處於缺貨狀態。蘇寧易購、京東商城等網站上飛天茅台也是經常斷貨或加價出售。

在去年11月24日-12月31日,茅台機場貴州茅台專賣店舉辦了一次促銷活動,茅台機場的旅客,可憑當日紙質登機牌及本人身份證,以1499元/瓶的價格購買2瓶茅台酒。如果在茅台機場往返的話,就能以1499元/瓶的價格購買6瓶飛天茅台酒。

消息一出,就一下子引爆了採購潮,大批「黃牛黨」專門坐飛機跑去搶購茅台,想要發一筆橫財。當時茅台真實的市場價格在1800元/瓶左右,茅台機場的售價是1499元/瓶,每瓶差價約300元,每人最多買6瓶,一進一出就凈賺1800元。

很多人除了自己買,還會僱人買酒。有一位黃牛透露,如果不是因為資金有限,一個月能賺200萬!

這賺錢速度,比炒房快多了。


2、一瓶難求茅台酒

茅台酒有多難買,連不喝酒的人都知道。而其最主要的原因,是產量問題。

1975年的時候,周總理給當時的國務院副總理下達了一個任務,讓他複製茅台。

據說當時副總理方毅帶了一批人把茅台酒的所有流程工序和設備,甚至制酒的老師傅都帶走了,連茅台酒廠的灰塵也裝了一箱子帶走(裡面有豐富的微生物,是製造茅台酒所必需的),在遵義找了個山清水秀、沒有工業污染的地方,按照釀製茅台酒的工藝,用當地非常純凈的水,利用灰塵中的微生物重新製作。一共進行了9次周期,69次實驗,但最終在1985年宣告失敗。

天時地利人和,茅台酒只此一家。而茅台酒又屬於醬香酒,酒的產量,取決於「基酒」的產量。優質基酒需要漫長的時間沉澱,這就導致茅台酒的產量一直受限。

2017年,茅台集團包含系列酒在內整體產量只有6.38萬噸。而主打濃香型白酒的五糧液集團一年能生產18萬噸,幾乎是茅台的3倍。如此低的產量,當然是供不應求。而長期的供不應求,就有人囤積炒作。

黃牛開始倒賣、囤積,肆意推高價格,價格越高,套利的空間越大,投機的力量也就越大,最終將茅台酒推入了一個「越難買越貴、越貴越難買」的死循環。

2017年,為紀念茅台機場通航,茅台推出價格1798元的紀念版茅台酒。很快,這套酒就被炒到了8000元以上。

茅台集團之前也嘗試過「打擊」投機。

每逢旺季,茅台集團都會加大供應量,穩定價格。但這只是「權宜之計」,價格短時間調整過後,又會迅速回升。其實,茅台集團也是投機的間接受益者。

說是黃牛攪局,但炒作也是市場活躍度的表現,市場越活躍,關注度越高,話題性就越強,越能提升市場需求。投機行為製造了需求短缺,營造了「飢餓營銷」的氛圍,也助推了茅台的銷量上漲。

茅台在資本市場上的表現,說明了一切。2001年8月27日上市之時,茅台市值尚不足百億。截止今日收盤,茅台市值1.2萬億。百倍漲幅,不僅讓其他白酒望塵莫及,連房價也要自嘆弗如。

顯而易見,茅台酒的高售價,支撐了茅台酒的高股價。這背後,誰能說沒有投機的功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g0_-emwBvvf6VcSZRNG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