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寫不出來的方言,據說只有河南人能懂

2019-06-10     豫記

魯迅先生曾寫了一篇《論「他媽的」》,第一次提出了中國人的罵人方式和國罵形成的原因。 其實除了「他媽的」這個「國罵」外,每個地方都還有自己的「省罵」。在河南,如果一個人腦子不夠使,可能會被稱為「信球」,但這樣寫對不對呢?




趙呆子丨文



方言的特點很多,但其中有一個最鮮明,那就是會說不會寫

但不會寫也分多種情況,其中一種是方言因為語速的關係,把兩個三個字念成一個音了,這叫合音,可有些合音字能寫,如「不用」,合音後寫成了「甭」。

可有些卻寫不出來,比如我們常說的「出來」,用中原地區方言讀出來為「chuai」,可卻無法寫出這個字。

還有一種是不僅寫不出漢字,連漢語拼音也拼不出來,僅能用國際音標標其音的。比如我們中原方言中的「頂上」,合成一個音,用國際音標註出應為[der];「弄啥」,合成一個音,用國際音標註出應為[nua];還有我們中國許多村莊的名字都叫「××[mar]」,這個[mar]是「門外兒」的合音。

在《康熙字典》寫成「門」字裡邊一個「外」字,可到新華字典時,大概是不符合漢語拼音的緣故,把這個字取消了,所以,如今叫「××[mar]」的村莊打路牌時,全寫成了「××門」。


再有一種是漢語拼音也能拼,可能原本也知道是哪幾個字,但時間久了,沒人做記錄,如今從其讀音中已很難確定怎麼寫了。

這一類也很多,我們常見一些人寫到方言時,隨便地用同音字代替,讓人很是費解。比如在我們中原地區方言中有「辛㞗貨」這個詞,許多人都寫作「信球貨」,對不對呢?


先說說這個詞所表達的意思。

辛㞗貨,在我們這裡幾乎與「傻子」是同義詞,但在使用時,似乎更帶有嘲諷的意味。所表達的意思大概有兩重,一是指智力低下的人,這時常不帶「貨」字,只說「辛㞗」;二是指一個人在處理事務的時候,不能按照正常人思維和行動去處理,常含貶義,有時也有人說成「辛蛋貨」。

可這個方言怎麼寫呢?

我認為應寫作「辛㞗貨」,原因如下:

首先,「貨」字不會錯,由於在中原地區,貶義地說一個人時,總說「你這貨」或者「他那貨」,其言外之意,就是這個人是「貨」不是人。

其次是「㞗」字,即使寫作「球」字,在中原地區,大家也都知道這是通「㞗」的,即男人的生殖器,是罵人的話,查《康熙字典》,也解釋「多為方言中罵人髒字,指男性生殖器。」

另外,從其中的「㞗」字可以用「蛋」字代替,也證明它的確指的是男人的生殖器。

再次,是「辛」字還是「信」字呢?我認為應寫作「辛」。由於「辛」是個象形字,其本義為刑刀。和「㞗」字結合起來,其意思表達很明確,就是指古代的一種刑法--宮刑。

所以,我認為「辛㞗貨」的本義應為老百姓對被宮刑的人的一種非正式的叫法,後來引申為了方言中所表達的意思。

可為什麼要用「辛㞗貨」來嘲諷智商低下或者思維行為不正常的人呢?


我個人認為,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是受過宮刑的人,即老百姓眼中的「辛㞗貨」,由於宮刑對他們精神及行為造成嚴重摧殘,使其思維和行為扭曲,從而在處理事務的時候,不能按照正常人思維和行動去處理。

在中國古代,受宮刑的大抵可分兩類。一類是犯罪了,被朝廷施以刑罰,最著名的如司馬遷;另一類是生活所迫,要到皇帝身邊服務的太監,他們相對於刑罰,其被宮是帶有個人自願的。

至於武俠小說中還有為了練成絕頂武功而自宮的,史實中無有記載,不在我們的討論之列。但不管是刑罰還是自願,史實證明,他們的心理都受到了嚴重的傷害。

比如司馬遷,雖然宮刑從客觀上說促成了《史記》的誕生,但我們從他的《報任安書》中完全能夠看到宮刑對他的傷害。他說,受了宮刑之後,「為鄉黨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復上父母之丘墓乎?」「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


· 不同於宦官,宮刑給司馬遷帶來了力量圖源:維基百科

再比如歷代宦官專權的史實,秦之趙高、漢之侯覽、張讓、唐之高力士,宋之童貫、明之劉瑾、魏忠賢等等,為什麼這些宦官專權後,往往陰險毒辣?分析其原因,除時代背景外,主要是宮刑給他帶來的傷害,致使他們得勢之後,在報復天下之心的驅使下,有了非正常人的行為。

二是在封建時代,一方面由於「無後為大」傳統思想的影響,另一方面也由於太監專權給人們造成的不好歷史影響,使人們對「辛㞗貨」這類人常給以嘲諷甚至侮辱

事實上,這顯然是一種愚腐和偏見。

首先,把「無後」作為「不孝」的標準,用現代的眼光來看是極為可笑的。

其次,歷史上能夠專權和做些陰險毒辣之事的宦官,比起整體的太監隊伍,實在是極少數。而大多數的太監都出身卑微,生活艱辛,一生在皇宮中唯唯諾諾,不敢有任何非分之想,哪來的非正常人的行為?

三是在我們的傳統中,有一種嘲笑殘疾人的劣根性存在,特別是在民間。魯迅在《阿Q正傳》中也對此有過狠狠的揭露,阿Q的頭皮上,「頗有幾處不知於何時的癩瘡疤」,他也最忌諱別人提到這個身體上的缺點,可未莊人是什麼態度呢?越是阿Q不讓,他們越是故意地嘲笑,甚至連他看不起的王胡也要叫他「癩皮狗」。


· 趙延年版畫作品:阿Q


前些年的小品《賣拐》也拿一個人的殘疾開玩笑,並且還上了央視春節聯歡晚會。這都充分證明了「辛㞗貨」方言背後的國人在此方面劣根性的長期和頑固。



歷史的局限性和國人長期的劣根性,終於使「辛㞗貨」這個方言詞彙產生了,並長期被人們以嘲諷侮辱的口吻使用著。

想一想,在許多的方言中,此類詞彙還有很多,為了不讓大家產生心理上的不適,我就不再舉例說明。

我想,在提倡文明用語的今天,我們應該儘快讓它們消失才對。

不過,從方言研究角度,能嘗試著探討一下其背後大概隱藏的歷史的文化的因素,也是非常必要的。

此時,我突然想起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的一首「傻子詩」來,也算與「辛㞗貨」有點關係,同時也讓我們認識並敬仰一下那些看似「辛㞗貨」,卻幹著最智慧最偉大事業的,如司馬遷、陶行知一樣的先賢們。其詩如下:

傻子種瓜,種出傻瓜。

唯有傻瓜,能救中華。

//////////

趙呆子

原名張國昌,1970年生,登封人

1993年畢業於鄭州大學中文系

文學創作以散文為主,兼及詩歌、小說等


歡 迎 投 稿

郵箱 [email protected]

豫記系頭條號簽約作者

商務合作請加微信:salome1203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g-hdEGwBmyVoG_1ZvqR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