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1700萬盲人不足200隻導盲犬,看完最暖心寵物了解下導盲犬?

2019-10-03   夏夢奇遇記

作為占世界總人口的五分之一,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口超13億的大國,我國的視障人士高達1700多萬之多,但可以幫助視障人士的導盲犬,在全國也不足200隻。視障人士的眼睛導盲犬成為稀缺資源,很多網友感嘆關注盲人還是太少。

在電影《小Q》中,李寶庭因中年失明喪失了對生活的熱情,導盲犬小Q的到來為他打開了生命的另一扇窗,李寶庭也因為小Q的不離不棄而最終接納並最終彼此相依。狗狗一直都是人類最好的朋友,自從出現導盲犬以後,狗狗和人的關係更加密切了,因為導盲犬對於盲人朋友來說是最好的陪伴。但導盲犬並不是生來就能夠幫助盲人,而是需要後天長期的訓練,只有通過層層考核之後,導盲犬才能夠正式工作。看完《小Q》之後,不僅感動於李寶庭和小Q之間親密無間的感情,更燃起了我了解到盲犬的熱情:

導盲犬的歷史

導盲犬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初。1819年,約翰·威廉·克萊因(Johann Wilhelm Klein)在維也納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個導盲犬訓練機構,但現代導盲犬真正的故事應該是開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因為戰爭,很多前線士兵歸來後,眼睛因被毒氣所傷而失去了光明。當時德國的一位醫生格哈德·斯塔林博士便想通過訓練狗狗來幫助那些失明的人。

那時成千上萬名士兵從前線這個想法的起源是,有一天他帶著一個病人走過醫院時,被緊急地叫走了,於是他將他的狗留在病人身邊陪伴著。但當他回來時,他卻從狗狗的行為中看到了它在照顧盲人病人的跡象,因此他就產生了訓練狗導盲犬的想法。

1916年年8月,斯塔林博士開始探索訓練導盲犬的方法,並於在奧爾登堡開設了世界上第一所盲人導盲犬學校。1931年,一個叫多羅西的美國女子,在英國正式開辦了導盲犬訓練學校。此後幾年,導盲犬被介紹到了世界其他地方,服務了更多需要幫助的人群。

導盲犬的現狀

目前,世界上有60個國家在使用導盲犬,共有110所導盲犬協會。根據公開資料顯示:現在美國有1萬多隻導盲犬,英國有4000多隻,德國有1100多隻,日本有900多隻,法國有600多隻,澳大利亞有500多隻,而我們國家只有不到200隻導盲犬。

中國導盲犬使用情況的現狀

根據國際導盲犬聯盟的評估,視障者與導盲犬的理想比例為100:1。但是目前, 國內視障人士已超過1700萬,而現役導盲犬數量還不足200隻,這樣的懸殊比例讓人感慨唏噓。比國寶大熊貓還要珍貴的導盲犬,每一隻導盲犬的使用者申請名單上,都有超過十萬人登記排隊,照這樣的時間計算,這些註冊領養導盲犬的盲人,平均每個人都要起碼等待十年才有機會申請到導盲犬。

除了數量稀少,導盲犬的培養成本也非常高,培訓一隻可以工作的導盲犬每年需要12萬到15萬元人民幣。即便如此,也不是每一隻狗狗都能成為導盲犬,每年約有40%的狗狗無法通過嚴格測試,也就沒法導盲。

導盲犬和寵物狗的區別是什麼?

根據百度的解釋:

寵物狗是人們為了消除孤寂或出於娛樂目的而豢養的犬類動物,或者出於非經濟目的而豢養的犬類。

導盲犬是經過嚴格訓練的狗,是工作犬的一種。經過訓練後的導盲犬可幫助盲人去學校、商店、洗衣店、街心花園等。它們習慣於頸圈、導盲牽引帶和其他配件的約束,懂得很多口令,可以帶領盲人安全地走路,當遇到障礙和需要拐彎時,會引導主人停下以免發生危險。

導盲犬的作用是什麼?

一個正常人在認識世界的時候會通過眼、耳、鼻、舌、身、意,而盲人因為視力缺陷,不能用眼睛觀看世界,導盲犬就成為了盲人的眼睛,為盲人帶路,引領盲人前往目的地。

在公眾場合見到導盲犬應該怎麼做?

在許多國家和地區,免費使用導盲犬是盲人的一項社會福利,至少有30多個國家通過立法予以保障。但我國因為導盲犬事業起步晚,截至目前共有不到200隻導盲犬,而我國的視障人士卻有約1700萬,導致導盲犬和盲人比例嚴重失衡。

即便如此,視障人士出門帶導盲犬仍屢次被拒之門外,繼而導致導盲犬出現在公眾場合的次數少之又少。盲犬是經過訓練的,它們一般不會攻擊人,如果有幸遇到它們,希望能做到不撫摸、不投食、不圍觀,也許,這是我們唯一能為它們做的。而比起關注導盲犬,我們也應該關注視障人士,不占盲道,讓盲人無障礙出行;遇見盲人,主動上前詢問是否需要幫助,用愛心助力盲人出行,用行動溫暖視障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