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華,羅埠古鎮。
位於金華市婺城區西部,西臨羅江,北鄰瀔江,沿水而居,緣水而興,歷史上曾經是繁華的商業埠頭。
羅埠鎮位於金華西隅,曾是浙江千年商貿重鎮之一。這個繁盛一時的航運集散地,因水運的衰落而被人一度遺忘;如今,這座古鎮因水而美,又蛻變成人人爭相打卡的全新「網紅古鎮」。
據傳,在南朝梁普通元年(520),印度天竺國僧達摩來東方傳教。當他雲遊至羅埠,恰逢羅江漲水。他看到百姓飽受水患侵擾,太可憐。於是用一隻只籮筐裝滿石頭沉放在江中作為步道,讓百姓踏上水步道乘船而行。百姓為了紀念這位大師,把此地稱為「籮步」。「羅」即羅江與「籮」音同、「埠」即埠頭與「步」音同。後世,將「籮步」更名為「羅埠」。
羅埠因溪而得名,素有「瀫南重鎮」和「錢江上游商埠重鎮之一」之譽,河谷平原廣闊,為一塊偏安、耕讀、避世、養生之地。據《康熙金華府志》載,早在康熙年間,羅埠就成為浙江省內有名的集市了。那時,稱「新興市」。
從空中俯視羅埠,衢江自西向東奔騰而過。突然間,一股支流旁溢斜出,將原本是一個整體的陸地,生生分割出一個「孤島」。像一個無形的大手,在地上畫了一個「心」。「畫」完之後,這神來之水又揚長而去匯入了衢江。這一支流就是羅埠溪,古時稱羅江。上通衢江,下接蘭江。它是羅埠成為商貿碼頭的重要水運條件。
據記載,羅埠作為重要的貿易集散地,航運商貿活動從秦代一直延續到建國後期。水運帶動商業發展。碼頭邊興起了商業街。商賈雲集,店鋪林立、吆喝叫賣、熙熙攘攘。至清代各業商店,作坊陸續成為著名商號。江西、福建、義烏、衢州、徽州等地的行商、坐商給羅埠的文化注入了新的元素。有詩云:「十里江濤穿北岸,千家煙火匝南天。魚蝦舶到人成市,歌舞場喧夜勿眠。」恰當地描述了當時的景象。乾隆版《湯溪縣誌》載「羅埠溪上游的南北山貨,順溪流而下,至羅埠溪運往各地」。
時光變遷,直至如今,羅埠老街風貌依昔。對「千年商埠」這一稱號,羅埠人是自豪的。走進羅埠古鎮的老街,這是一條浸潤著歷史風味的老街,可以感受老街上那幾近凝滯的光陰,曾經的商貿繁華留痕。
漫步羅埠老街,隨處可見歲月的履痕。千年的歷史似乎就藏在那古老質樸的屋檐下,那午後石板街折射出的柔和的陽光里,那狹窄幽深的小巷中。仿佛隨便推開一扇門,都有述說不盡的故事。
如今羅埠老街上,依然保存著眾多的商業形態眾多,開著理髮店、茶店、餛飩店、醬油廠、打鐵店、鐘錶修理店,以及購買零售商品的副食品店等等的小店。但終究沒有過去那樣的繁華。老街的人們,依然堅守著這一份傳統的生活方式,觸摸著古老而陳舊的時光。
古鎮的老街上最多的當屬茶店了,下街上的茶店特別多。埠者,碼頭也。羅埠作為水路往來的中轉站,過客最需要的是一個歇腳的地方,於是茶店便成了羅埠老街最大的特色。鼎盛時,老街上有30多家茶店,現在也至少還有十多家。
此外,千年羅埠江,水質清冽,最是適合生產釀造醬油。古鎮這裡有始於1894年「隆泰益」醬油坊,可以來這裡體驗古老的釀造技藝。
更難得的是在羅埠古鎮,不只有古色古香,還有色彩斑斕。
一些沿河村民的房子,原來灰白色的牆面漆成了浪漫的「馬卡龍色」,增添了小花園、白柵欄、飛機模型、歐式電話亭、復古郵筒……新鮮、明亮、有趣,仿佛一個童話世界。
羅埠古鎮,全新打造了以羅埠老街為代表的三條特色街區,讓羅埠真正成為了「茶味商埠,悅動古鎮」。
這樣別致的江南小鎮,或許你也可以留出時光一游。
古村記整理編輯自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vD6jnAB3uTiws8Kcpv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