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印良品在中國,丟了商標

2019-12-15     BTimes財經

最近,北京「無印良品」起訴日本「無印良品」侵犯其商標權,並將其告上了法院,要求賠償260萬元並立即停止這種侵權行為。

據悉,日本無印良品的總公司良品計畫於1980年註冊於日本,2005年5月成立了上海無印良品,主要經營生活雜貨等商品。這些年來,日本無印良品因其年輕化的設計、日系風格受到諸多年輕人的喜愛。

而原告北京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旗下的無印良品,主營浴巾、毛巾、坐墊、被套、床單等日常紡織用品,2011年6月,棉田公司申請「無印良品」商標,用於商標項下指定商品的生產、銷售及宣傳推廣。

但良品計畫認為,原告所申請的商標是簡體「無印良品」,而其使用的是繁體的「無印良品」,且擁有其原創權,在世界範圍內皆有威名,故此沒有造成侵權行為。

上海無印良品建立於2005年5月,而原告方棉田公司旗下的北京無印良品在2011年才建立起來。自「無印良品」1980年在日本誕生以來,良品計畫便一直致力於該品牌的全球化推廣,去任何一個國家或者隨便問任何一個聽說過無印良品這個品牌的中國人,關於無印良品的歸屬地,所有人都會說這是日本品牌。

誰真誰假,一目了然。然而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就此次侵權事件作出的判決結果顯示,同意原告所言,判處被告賠償原告50萬元的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12.6萬餘元,共計賠償62.6萬餘元,並立即修改商標,以免繼續為原告帶來損失。

根據判決所言,日本無印良品雖然在大部分商品中搶占了商標,但是在布、毛巾、被套等物品上均未搶占商標,但日本無印良品在2014年到2015年期間對這些商品仍然使用著無印良品的商標,與棉田公司所屬商標「無印良品」有著高度重合,因此判定其侵權。

在判決書下達後,日本無印良品在天貓旗艦店「無印良品MUJI」上掛出聲明,部分產品名稱已經從「無印良品MUJI」更改為「MUJI」。如果在網頁上搜索「無印良品」關鍵詞,不會像其他品牌一樣彈出半頁商家頁面,只有購買連結,最頂端的廣告連結甚至不是旗艦店內商品。

活生生的吃了啞巴虧,但又完全不能反駁,畢竟被搶注商標是真,雖然對於該商標真正來源大家心知肚明,但是沒有得到法律的認可。雖然這種見縫插針的行為令人反感,不過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某些企業對於商標權利意識的薄弱,想要從根本上避免這種尷尬事件的發生,只有從提高權利意識開始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pwIDm8BMH2_cNUggie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