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笑哭了:那些蠢傻的「創新」......

2021-04-01     歷史研究

原標題:趙孟頫笑哭了:那些蠢傻的「創新」......

正當藝術的書法為自己的抽象造型感到滿意時,元朝人趙孟頫無意中提出「書畫同技」、「寫竹還應八法通」、「須知書畫本來同」(《秀石疏林圖》題詩)。

繪畫是具象的,如果書與畫真同,則書法的抽象將變得毫無意義。於是,書法應該像繪畫一樣走具象之路。但這也難辦,書法如真的與繪畫不分彼此,則書法還有什麼存在的必要?

然未必赫赫大匠趙孟頫,連這點起碼的道理也弄不清楚。如果看看他的書法傑作,哪一件像畫,以畫代書呢?

雖然如此,書畫本來同的提法,畢竟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了人們的舊有觀念,尤其是有人尚未弄清他此語的限定條件就莽然搬用,使副作用更大。

當年陝西最流行的賀壽禮品「猴壽」

於是,以畫代書,如寫個「山」字畫一座山者有之;或作書而不欲成字,僅剩線條,甚而線條全無者有之;或照搬象形文字,字不敷用兼雜它字者有之......

凡此種種,針對傳統的寫字觀念而言,都可美其名日:「創新」。此「創新」在形式上打破了書法界限,在理論上亦可振振有辭,不是已有個趙孟頫在幾百年前就提出這樣的口號了麼?

街頭書法表演藝術家的「山」字作品

假文青喜歡的「佛」字書法

以趙孟頫如此成就被此等人拉來作虎皮,實在是讓人哭笑不得的。趙氏此論,只是從書法與中國畫共同的用筆、線條等技法上出發的,根本就沒有指出書畫在形式上必須劃一的意思。

另外,此詩是一幅畫上的題跋,故知他是站在繪畫的立場上,提出書法用筆可入於繪畫的看法而已,絕非今人之站於書法的立場上強拉畫之造自然之形而套於書法的。

稀鬆練家子喜歡的「虎」字書法

混飯遊仙兒喜歡的「鶴」字書法

對趙氏的觀點,倘不顧其角度、限制、出發點等,強為曲解以作己用,為自己辯護,其效果則適得其反。

書法是抽象的,以文字結構為其造型準則,不管是將書法變成具象畫,寫山畫山,寫水畫水,還是將書法變成抽象畫,無結構無字形,都是對趙氏「書畫同」觀點的曲解,其結論自然是錯誤的,其理解亦是幼稚的。

「創新」如果只是變字為畫,那它將毫無意義,藝術道路上的孜孜探求和艱難跋涉,豈是淺薄的改頭換面所可比擬?

歷史的源的同不等於現狀的流的同;

技法局部的同不等於形式整體的同。

否定諸如此類的「新」,未必就是保守。書法藝術在現時代的發展,不必什麼都要推倒重來,尊重歷史與傳統在任何情況下,都是有好處的。

書法的「創新」如果連它之所以為書法的根本也給「創」丟了,於它而言,其得耶?失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nfLingB9EJ7ZLmJTVm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