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孤獨,終有歸宿

2019-10-23   茶詩花

生活中,無論怎麼熱鬧喧譁,無論怎樣呼朋喚友,無論經歷多少繁華成敗,總會有一些時刻,孤獨如影相隨。

什麼是孤獨呢?林語堂說:

孤獨兩個字拆開,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蚊蠅,足以撐起一個盛夏傍晚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稚兒擎瓜柳蓬下,細犬逐蝶深巷中。人間繁華多笑語,唯我空餘兩鬢風。孩童水果貓狗飛蠅當然熱鬧,可都與你無關,這就叫孤獨。

人人生而孤獨。

《百年孤獨》里說:「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無論是我們出生、我們成長、我們相愛還是我們成功失敗,直到最後的最後,孤獨猶如影子一樣存在於生命一隅。」

曾經害怕孤獨,總試著讓自己八面玲瓏,融入同事圈,朋友圈。生怕,自己被孤立。而這樣的融入,並沒有給自己帶來多少快樂,反而,繁華過後更加蒼涼。

曾經以為擁有愛情就不會孤獨。相愛的兩個人,彼此溫暖,彼此慰藉。後來,才發現,愛情,從來就不是孤獨的解藥。孤獨,也是愛情的一部分。兩個人,相互依戀,又相互獨立。這,才是愛情最好的狀態。

年歲漸長,越來越喜歡獨處。

獨處,不是自我封閉,不是與社會脫節,不是孤傲清高。而是,享受孤獨,學會與自己相處。

人生中的很多困境,其實是自己內心的困境。當試著與自己和解,很多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獨處,是一種人生境界

在我看來,最會獨處的當屬民國的臨水照花人——張愛玲。她喜歡在萬籟俱靜的夜裡讀書,或者寫作。月舞清影,花開寂寂,只有文字的聲音沙沙作響。

在書籍里與作者對話,在文字里與靈魂相遇,在孤獨里安頓真實的自己。

晚年的張愛玲,一個人遠渡美國,離群索居。謝絕一切外界來訪,甚至為了躲避外界的打擾,一次次搬家。與她日夜相伴的,只有書籍和文稿。

這樣的獨處,是極致的孤獨。世界是我自己的,與別人無關。專注於自己的內心,享受孤獨。

獨處是內心的悠然,也是修行的必然。

龍應台說:「修行的路總是孤獨的,因為智慧必然來源於孤獨。」

歷史上,蘇軾被貶黃州。有一天晚上, 他喝醉了酒,回到住所已是三更。家裡的童僕早已酣然入睡,敲了敲門,無人應聲,蘇軾只好一個人倚仗聽江聲。

大江東去浪滔滔,蘇軾忽然頓悟。自我渺小如滄海一粟,人生短暫如流水。為何要把自己困於爾虞我詐的名利場呢?他發出感慨:「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人生幾番沉浮,蘇軾思想幾度變化,漸漸由入世變為出世,追求自由曠達的人生境界。

獨處,讓人自省,心態變得平靜豁達,更容易看清生命的真相。心無掛礙,心境澄澈,人生自然從容。

孤獨,是一個人的清歡。

一個人的時候,可以抬頭看天上雲捲雲舒,可以低頭輕嗅花兒的每一寸馨香。心靈遨遊天地之間,感受萬物之美。花鳥蟲魚,明月清風,都是生命中溫暖的詩意。

一個人,一卷書,一杯清茶。 一個春風和煦的午後,陽光肆意灑在窗欞。光影斑駁,歲月在指間跳躍。茶煙裊裊,香風細細,只一個人的浮世清歡。

作者簡介: 茶詩花,安般蘭若簽約作者,齊帆齊微刊簽約作者,鄭州市作協會員。熱愛文字的小女子一枚,寫有溫度有力量的文字。左手人間煙火,右手讀書品茶。相信文字的世界裡,我們終將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