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老了,子女贍養父母,孝敬他們都是應該的,但是,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在多子女家庭中,照顧父母最多的子女卻往往不被父母認可,花了好多錢,流了好多汗,最後還委屈地流眼淚。
王大爺是父母的第二個兒子,他有兄弟四個,是一個大家庭,父母都還健在,已經80多歲了。
王大爺的父母本來是兄弟四個輪流贍養,每個兒子養一個季度,到該誰養了的時候就去接父母去自己家。
王大爺的哥哥年紀也已經60歲了,是一個普通的農民,早些年打工掙錢,落下了腰腿疼的毛病,經濟條件也很一般。關鍵是,大兒媳婦兒和婆婆曾經因為瑣事吵架,就算是老人去了,也不和他們說一句話。
在大兒子家過得實在憋屈,兩位老人就和二兒子商量,能不能在他家多住幾個月,不想去大兒子家裡住了。父母都這樣說出來了,王大爺就答應了。
王大爺的大哥也是非常感謝他,減輕了自己的負擔。
可是,二弟和三弟看見二哥幫大哥養父母,就也都有說辭,三弟說自己夫妻都要出去打工掙錢,不然就買不起房子,娶不到兒媳婦,實在沒辦法照顧父母,也想請二哥幫忙。
四弟乾脆就和父母大吵了一架,說父母偏心眼兒,分家產的時候,自己的房子最差勁兒,不讓父母過來住了。
王大爺就只好把父母留在自己家裡,他心裡想,一個人贍養父母,按說也是沒有多大問題的,不就是多兩個人吃飯嗎?還能吃窮了嗎?三個兄弟都說,二哥是最孝順的兒子,紛紛誇讚他。
可是,父母沒有住多久,老父親就臥病在床了,王大爺夫妻照顧生病的老人,又住院、又熬夜,實在是不能堅持了,就想請來自己的兄弟們商量,能不能輪流照顧生病的父親。
沒有想到的是,三個兄弟誰也沒有來,都推說有事不能來,還是希望他照顧好父母。
王大爺的老伴兒很不高興,他們夫妻就吵起架來,王大爺的老母親竟然指著二兒媳婦兒的鼻子大罵起來說:「你這個不孝順的東西,想把我轟走,門都沒有」。
當初收留父母的時候,父母高興,兄弟們感恩,現在遇到了困難,兄弟不願意伸手,父母也一點都不理解。
父母不想走,不能轟出去,硬要兄弟們幫忙也把他們都得罪了。所以,王大爺現在的苦水只能是自己往肚子裡咽,後悔也來不及了。
人到中年,都會面臨父母的贍養問題,我們對自己的父母都是有感情的,和兄弟姐妹可能也是不分你我,但是,在贍養老人這件事情上,最好是有一些規矩需要遵守。
畢竟有句老話說的好,親兄弟明算帳,老人的贍養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如果一時因為感情而獨自承擔,後面可能會面對更多的問題。
多子女家庭贍養父母,比獨生子女家庭會有更多的現實問題。假如父母需要兒女照顧了,多子女家庭想要和睦地相處,更好地為老人養老,有兩個方面就要開始做好。
父母和家人溝通,給父母養老不是一個孩子的事情,需要所有子女共同承擔
兄弟姐妹的家庭情況不一樣,但是,不管有什麼原因,子女照顧父母都是應該的,照顧父母是所有子女的責任,不是某一個子女的責任。
父母首先就應該放平心態,不是某一個有錢的子女或者孝順的子女應該照顧父母,而是應該明確地表示,所有孩子應該承擔贍養責任。父母的偏心往往是造成矛盾的根源,公平公正才能讓自己有一個幸福的晚年生活。
經濟帳目,公平公正,多種方式養老。
父母生病的錢誰拿,父母的遺產繼承問題,是很多家庭里子女產生矛盾的原因,帳目應該公開透明,讓所有子女都知道,不管是父母的財產繼承,還是分擔父母的生活費用都應該儘量做到公平公正,孩子們才會心服口服,父母公平,子女孝順。
具體父母的養老方案,根據家庭的情況可以多樣化,應該儘量按照父母的意願,比如,有很多家庭都是子女輪流照顧父母,幾個孩子平均時間,也是比較合適的。
還有是請保姆住家照顧,讓父母去養老院養老,所需要的費用就由子女們平均分配。
父母子女本來就是最親近的人,經過子女商量,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團結起來力量大,父母的養老問題也更順利。
你陪伴我長大,我贍養你終老,有父母的陪伴是子女的幸福,孝順父母的人,自己的生活也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