摺疊屏是OPPO的「救星」嗎?

2023-03-22   燃財經

原標題:摺疊屏是OPPO的「救星」嗎?

燃次元(ID:chaintruth)原創

作者 | 馬志剛

編輯 | 曹 楊

3月21日下午2點,OPPO在深圳舉辦了線下新品發布會,正式推出了Find X6、Find X6 Pro兩個版本。

只不過,在這場號稱「三年來最大的產品發布會」上,OPPO首席產品官劉作虎卻花了一番功夫在OPPO的摺疊屏產品線上,並頗為自豪地喊出,「OPPO Find N2系列,連續三個月,摺疊屏銷量第一。」

在本屬於影像旗艦的主場,卻將聚光燈重點打在摺疊屏產品線上的背後,是OPPO的摺疊屏手機,至少在數據上在中國市場「支棱」起來了。

CINNO Research數據顯示,今年1月,OPPO摺疊屏手機銷量同比增長483%,以30%的市場份額,首度問鼎國內榜首。在此之前,中國摺疊屏手機市場份額的前2名,長期被最早入局的華為和三星牢牢占據。

據燃次元不完全統計,在被視為摺疊屏手機爆發元年的2022年,包括小米、OPPO、榮耀、華為等在內的國內主流手機廠商,合計發布的摺疊屏手機數十款。OPPO的Find N2及Find N2 Flip兩款橫折和豎折形態的摺疊屏手機,推出時間是2022年年底。

「對比市面上的其它摺疊屏產品,OPPO產品主打的賣點是輕,『綠廠』的手機顏值也是在線的,所以不少摺疊屏的潛在用戶在線下店裡看到之後,就被吸引了,也會因此影響購機決策。」一位線下手機店的店主告訴燃次元。

只不過,看似光鮮的數據背後,一邊是國內摺疊屏手機市場份額首次登頂,另一邊卻是手機整體銷量「意外」爆冷,這種強烈對比讓OPPO陷入冰火兩重天的尷尬之中。IDC數據顯示,2022年,OPPO出貨量同比大跌28.2%,成為這一年出貨量滑坡幅度最大的國產手機廠商。

看似「意外」,實則意料之中。

衝擊高端化失利、開拓線上渠道遇阻等問題,仍困擾著這家公司。儘管OPPO深知問題所在,並嘗試為此做出改變,但實際卻收效甚微,甚至陷入了品牌和產品的混亂與內耗之中。

在2019年末的未來科技大會上,OPPO CEO陳明永宣布了OPPO的「三年計劃」:研發總投入將在接下來的三年達到500億元(人民幣,以下未標註則同),持續關注5G、人工智慧、AR、大數據等前沿技術之外,還要構建底層硬體核心技術以及軟體工程和系統能力。

次年(2020年),OPPO 提出「馬里亞納」「潘塔納爾」和「安第斯」三大計劃,分別對應晶片、軟體工程和雲服務。

如今,三年時間已到,OPPO三大計劃取得的成果卻難言喜人。大手筆地砸錢,似乎沒有激起大的水花,未能對手機銷量和經營業績產生顯著影響。

三年500億元的巨額投入之後,OPPO似乎到了需要重新審視自我的階段。

01

摺疊屏手機,銷量與觀望同在

經歷了前期的爭議和技術疊代後,摺疊屏近兩年迅速崛起,給略顯沉悶的手機市場帶來一抹難得的亮色。

除蘋果外,國內外主流手機廠商均已先後入局摺疊屏領域,圍繞摺疊屏產品的爭霸也是愈演愈烈。市場格局也在OPPO、榮耀等新挑戰者的衝擊之下,呈現出逐漸鬆動的跡象。

CINNO Research數據顯示,今年1月,中國市場摺疊屏手機銷量同比增長54%。縱觀2022年全年,中國市場摺疊屏手機累計銷量為283萬部,同比大幅增長144.4%。按照各個季度的數據來看,國內摺疊屏手機銷量已連續9個季度同比正增長,出貨量接連刷新歷史新高。

市場份額方面,OPPO以30.0%的市場份額,超過占據先發優勢的華為和三星,位列第一,後者的市場份額依次為25.7%和23.2%。榮耀和小米,分別以12.8%和4.8%的市場份額排在第四和第五。

圖/1月國內摺疊屏手機市場份額同比變化 來源/CINNO Research報告

「這一方面得益於OPPO在摺疊屏方面的技術積累,另一方面也與華為現下的處境有關。」網際網路分析師丁道師分析表示,「華為受到影響下,在這幾年給OV、榮耀等手機廠商留下了不小的市場增長空間。」

「跌倒華為,吃飽蘋果。」余承東如此評價華為被制裁後的手機市場變化。但在摺疊屏這條賽道,華為銷量下滑帶來的影響具有一定的獨特性,因為蘋果並無摺疊屏產品,所以華為摺疊屏手機出貨量下滑,其讓出來的市場份額更有可能被國內廠商所分食。

事實上,市場需求只是摺疊屏手機火爆的原因之一,甚至說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因素。一眾手機廠商們頻頻在摺疊屏手機領域疊代推新,不遺餘力地培育市場,也與蘋果這個重磅選手還未入局有關。

近幾年,發力高端機市場成為國產手機廠商們的共識,但始終難以撬動蘋果霸占的高端市場也是不爭的事實。而此時,蘋果又遲遲未推出摺疊屏產品,因此成為國產手機在高端領域大展拳腳的絕佳產業機遇。

「在國內安卓手機廠商衝擊高端市場不利的情況下,摺疊屏手機,作為目前可以與蘋果做出差異化的產品,同時也成為高端產品的代表,可以獲得更多利潤。」IDC中國高級分析師郭天翔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採訪時分析稱。

不過,現階段摺疊屏手機的價格還並不能被大眾所接受,市場滲透率也還處於低位。IDC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年末,中國摺疊屏手機的市場滲透率僅1.2%。

「雖然現在摺疊屏手機已經沒有摺痕嚴重之類的硬傷,但在使用體驗上還是存在不少痛點。」OPPO Find N2用戶小鹿對燃次元表示,「內屏的第三方軟體很多都不適配,而且電池續航不夠,一天兩充是常態。我最後不得已還是把主力機換成了直板機。」

燃次元在多家OPPO銷售門店了解到,很多消費者都是在實體店中試用過摺疊屏手機後,才做出購機決策的。同時,OPPO產品外觀設計上的一貫優勢,也在摺疊屏產品上得以延續,這使其獲得了不少年輕女性消費者的青睞。

北京市朝陽區一家OPPO品牌專賣店的負責人則告訴燃次元,「來店裡看摺疊屏的消費者確實越來越多,但真正購買的用戶占比並不大,多數人都是體驗一下,持觀望態度。但總體而言,摺疊屏的購買需求還是呈上升趨勢的」。

02

折戟高端市場

縱使摺疊屏這條賽道增勢喜人,但卻並不能「挽救」OPPO的頹勢。

IDC數據顯示,2022年全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出貨量僅為12.1億部,同比下跌11.3%,創下近10年來最差表現。而這一年間,OPPO的手機出貨量遭到最為慘重的衝擊,同比大跌28.2%,成為2022年退步最大的國產手機廠商

圖/IDC中國季度手機市場跟蹤報告 來源/IDC 燃次元截圖

下滑如此之大背後,除了全球手機市場大盤萎縮這一宏觀因素外,也與OPPO在高端市場的鎩羽不無關係。

手機行業一個殘酷卻不爭的事實是,高端市場占比越多,意味著企業的盈利越多,也就會有更良性的發展。這也是國產手機廠商們削尖腦袋鉚足了勁發力高端市場的重要原因。IDC在報告中也分析道,主打高端機的手機廠商在當下市場表現更好。

換言之,旗下產品陣營中,中低端機型占比高的手機廠商,對於市場的擾動就更加敏感,也更難再有增量。

現實情況也印證著這一說法。2022年,蘋果無論在中國市場,還是全球市場,都是受影響更小的品牌。Counterpoint數據顯示,蘋果2022年的經營利潤再創新高,以不到兩成的市場份額,獨占了全球手機市場85%的利潤。

然而,OPPO在這方面的動作略顯遲緩,旗艦機的市場聲量更是長期難以放大,這就直接導致其衝擊高端市場阻力重重,甚至在其他廠商的壓力下不進反退。

Counterpoint數據顯示,2022年第二季度,國內高端手機市場(批發價在400美元)中,OPPO市場份額從2021年的13%下跌至8%,而「同胞兄弟」vivo份額從6%上漲至13%,僅次於蘋果的46%,另外華為和榮耀的份額也分別有11%和9%。

在高端市場的亮眼表現,也促使vivo手機整體銷量上更顯穩健。據IDC數據,2022年,vivo以5316.1萬台的全年出貨量和18.6%的市占率排名國內第一,連續第二年成為中國最暢銷的手機品牌。

「線下的銷售中,大部分都是2000元左右的機型。」一位OPPO線下加盟店老闆對燃次元表示,「像Find系列的高端旗艦機,線下基本賣不動。這類產品的受眾大多是年輕人,但年輕人的主要購買渠道是在線上。」

此前多年在線下市場的深耕,讓OPPO建立起了龐大的門店銷售體系,吃到了下沉市場的紅利,並曾連續兩年登頂中國手機市場銷售冠軍。但隨著消費主力軍發生變化,儘管線下仍是手機廠商不可或缺的渠道之一,但在產品布局上,或早已存在差異。

意識到自身的弊病後,2021年,OPPO與一加開始全面合作,新的定位關係是「OPPO的線上就是一加」。一加就此成為成為OPPO旗下主打線上的子品牌,擔負起了OPPO線上渠道增長的重任。

雙品牌融合的新故事置於聚光燈之下,令機圈遐想萬千。OPPO這廂宣布,未來3年,單獨投入100億元資金用於一加的產品研發。一加那頭也立下軍令狀,「未來3年,成為2000元價位以上線上市場份額No.1。」

但故事後來的走向,卻讓喜歡和不喜歡一加手機的人都沉默了。

回歸OPPO後的一加,先後放棄了氫OS作業系統、「只做旗艦」的品牌定位,並逐漸「OPPO化」。原本「高端」和「極客」的鮮明特徵被淡化,「小而美」的標籤也漸漸不再為外界所提起。

「失望,沒以前那味了!」一位一加手機的老用戶對燃次元表示,「回到OPPO後的一加手機,再也不是以前的一加了。既然OPPO培育了子品牌realme,為什麼還要收回一加呢?」

從眼下的情況來看,OPPO的打法似乎顯得極為凌亂。OPPO、一加、realme三個品牌定位不清晰,Find系列、Ace系列、Reno系列區分度不高,品牌之間,產品之間,不僅沒有形成合力,反而在互相消耗,消費者也感覺到「亂花漸欲迷人眼」。

一加回歸的這手牌,能否打好,當前還不能給出定論,需要時間來進一步證實。但就目前而言,高端沖不上,線上打不通,OPPO的處境無疑略顯窘迫

03

砸錢卻未激起水花

全球手機市場的日益寒冷,已是盡人皆知的事實。面對行業天花板的下壓,各大手機廠商都在另闢新路。

華為消費者業務和小米,紛紛選擇以不同方式投身新能源汽車。蘋果則瞄準了AR/VR等設備,雖然產品遲遲未發布,但蘋果CEO庫克卻稱其為「智慧型手機一樣大的想法」。

OPPO的戰略則是,繼續在消費電子這條賽道深耕。

2019年,OPPO CEO陳明永宣布了未來3年計劃,「投入500億元研發預算,持續關注5G、人工智慧、AR、大數據等前沿技術之外,還要構建底層硬體核心技術、軟體工程及系統能力。」

數月後,OPPO的「馬里亞納」「潘塔納爾」和「安第斯」三大計劃開始見諸報道,其分別對應了晶片、軟體工程和雲服務,取名寓意是「潛世界上最深的海溝,越世界上最大的濕地系統、翻世界上最長的山脈」。

具體來看,潘塔納爾是跨端系統,意在搭建OPPO的智能硬體的連接生態;安第斯智能雲的定位是「讓終端更智能」,主打「端雲協同」。只不過,這兩個方向,蘋果、華為、小米也都在做,且做得更好。

相較之下,馬里亞納的造芯計劃,是OPPO三大計劃中最為重要的,當然,也是最為艱難的。羅永浩曾直言:「我們(手機品牌)都是方案整合商,在純技術領域沒有貢獻」,這反映出國產手機廠商在核心技術方面的缺失。

2021年,OPPO發布馬里亞納 X 影像晶片。2022年8月,推出智慧跨端系統潘塔納爾;同年12月,安第斯智能雲和藍牙音頻Soc晶片馬里亞納Y亮相。

來源/視覺中國

從結果來看,3年里,砸下重金和資源的OPPO,似乎交出了一些階段性的成果。

只不過,去年才推出的潘塔納爾智慧跨端系統和安第斯智能雲,和市面上的競品相比,很難看到明顯優勢。OPPO雖有「萬物互融」的野心,但以智慧型手機為核心核心媒介的IoT(物聯網)業務始終沒有大的突破。

據36氪報道,OPPO IoT業務板塊一直處於虧損狀態,2020年虧損金額高達數億元,而同年,小米的IoT業務,全年營收850億元,毛利潤超百億元。最近一段時間,圍繞OPPO IoT業務裁員的傳聞不斷。

OPPO造出的晶片,也並非手機的核心處理器Soc,而是影像、藍牙音頻、電源管理偏「邊緣」的晶片。廣科管理諮詢首席策略師沈萌對燃次元表示,晶片研發中投入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長期的積累,這並不是能夠輕易突破的,而高通、聯發科在市場上的優勢也不是一朝一夕成就的。

即便從最樂觀的角度來講,OPPO的三大計劃依然處在起步階段,未來前景難言明朗。

更危險的是,OPPO選擇押注這三大計劃,都建立在OPPO認為「未來10年智慧型手機依然是最核心的計算中心」這一判斷之上的。

從近兩年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來看,難保不會出現取代手機的新一代智能設備,而降維打擊往往是更為「致命」的。

如此一來,OPPO的近憂和遠慮,似乎都已到了不容忽視的地步。

參考資料:

《摺疊屏手機競爭格局生變:從華為「一家獨大」走向「三足鼎立」》,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2022,OPPO走過命運轉折點》,來源:雷科技;

《IoT的故事,OPPO沒講好》,來源:連線Insight。

*題圖及部分內文配圖來源於視覺中國。

*文中小鹿為化名。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