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申奧卡姆剃刀理論:為什麼說PHEV的盡頭是增程?

2023-11-21   汽車扒一扒

原標題:重申奧卡姆剃刀理論:為什麼說PHEV的盡頭是增程?

奧卡姆剃刀理論:如無必要,勿增實體。

所以說,爭吵REEV和PHEV誰更好,是完全沒有意義的事情,在都向大氣排放二氧化碳的既定事實下,這兩種技術路線其實在未來都不會是主流。

至少歐盟認為,還在向大氣排放二氧化碳的這些「內燃機式」新能源,都應該被踢出局。

關於REEV和PHEV誰更好,只有國內幾個人在爭吵,拿到頂流流量的幾個創始人開始唇槍舌戰,背後的目的只是為了引起用戶的注意,從而燃起整個新能源市場的熱度。

本質上來說,就是浪費網際網路資源。

在中國新能源市場向著價格戰猛攻的今天,成本優勢和經濟性能優勢越來越重要,在設計結構和控制故障率上,REEV有著天然的優勢。

因為它背後站著奧卡姆剃刀理論,沒有複雜的結構,沒有太高的故障率,各種標定測試都要比PHEV更加簡單,所以從成本角度來看,所有的REEV產品都有比PHEV產品更大的價格下探空間。

沒錯,價格一定是核心競爭力。

有人說REEV沒有技術,不否認REEV技術門檻更低,但這不意味著頂級REEV就很容易生產出來,還是回歸到內燃機視角來看,到現在為止有幾家企業能夠生產出熱效率超過42%的內燃機?

又有幾家企業能夠生產出轉速20000以上的永磁同步電機?又有幾個能夠保證高密度電池的快充快放特性?

比如說不能掛綠牌,但其實是REEV邏輯的日產epower技術,用的是一塊高密度功率型電池,充放電倍率高達30C,是普通電池的15倍。

想要設計好的REEV,需要電池技術支撐,需要電機支撐,更需要內燃機、發電機支撐,不是簡單的裝上內燃機發電,充給電池,電池導流給電機驅動車輛。

這種邏輯的建立,是非常簡單、低級而且不專業的。

當然,不是PHEV不好,國內市場中最好的「油為主,電為輔」的混動是比亞迪的DM-i,它能夠保證時速70km/h才直接驅動車輛,是內燃機在最佳狀態時才直連,所以油耗非常經濟, PHEV的設計方向有很多,可以偏向於經濟,可以偏向於性能,也可以偏向於大扭矩。

比如說吉利的PHEV就是偏向性能方向,銀河L6目前11萬多的價格加速成績6秒5,坦克系列是專屬的越野方向,但和REEV相比,PHEV的結構更加複雜,生產、設計成本更高,這些複雜的結構也會讓故障率更高。

從技術結果來看,所有裝著內燃機的新能源車,都是為了省油、綠牌而生,那麼誰家的成本更低、誰家的可靠性更高、誰家的定價更精準,誰就能夠更好的征服市場。

在所有人都在嘲諷REEV的時候,其實是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到REEV陣列中,理想、華為甚至比亞迪都加入了REEV流派。

從根本上來看,奧卡姆剃刀理論適用於任何一個板塊,尤其是技術板塊,只要結果相同,為什麼要設計出更複雜的技術路線呢?

好的REEV一定擁頂級的技術,同樣的內燃機、電機、電池,放在REEV架構中拿出來的各種表現力,要比PHEV成本更低、故障率更低。

所以對於企業來說,REEV怎麼就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