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巨頭頻繁收購,中國biotech的春天來了?
1月5日,諾華宣布就收購中國生物技術公司信瑞諾醫藥達成協議。信瑞諾醫藥成立於2021年,是一家由美國生物製藥公司Chinook與知名生命科學投資機構Pivotal bioVenture Partners China 、 Frazier Healthcare Partners共同設立的合資公司,專注於腎臟疾病及相關治療領域。
信瑞諾醫藥的CEO黃皓宇曾在多家跨國製藥企業任職,歷任武田中國腫瘤事業部副總裁、百特腎科業務總經理、羅氏中國腫瘤事業部副總裁和諾華實體瘤事業部負責人,在腫瘤和腎病領域有豐富經驗。
2023年8月,諾華宣布完成對Chinook的收購,交易金額高達35億美元,其中Chinook的股東將獲得每股40美元的現金(總計32億美元),如果達到特定監管里程碑,Chinook股東還將根據或有價值權(CVR)獲得最多每股4美元的現金。這意味著Chinook的股東可額外獲得的或有對家總額最高可達3億美元。
通過對Chinook的收購,諾華已經擁有了信瑞諾醫藥的部分股權。根據協議,諾華此次將收購信瑞諾醫藥的其餘股份。交易完成後,信瑞諾醫藥將整體整合入諾華中國。
諾華中國區總裁兼董事總經理張穎表示:「此項協議的達成與諾華的戰略完全契合,即聚焦四大核心治療領域的創新藥物,包括心血管、腎臟及代謝,免疫,神經科學和腫瘤。中國有大量腎病患者,不少患者病情發展迅速,而面臨的治療選擇卻很有限。在整合之後,諾華將憑藉成熟的藥品開發和商業化經驗,加快信瑞諾醫藥在研產品線的商業化上市,為有需要的腎病患者改善健康、延長生命。」
關於此次收購信瑞諾醫藥剩餘股權的交易價格等問題,1月5日時代財經聯繫諾華方面。諾華方面回復表示,以公開信息為準。
當前信瑞諾醫藥的核心資產包括兩款處於臨床開發階段的藥物,分別為Atrasentan及Zigakibart(BION-1301),這兩款藥物均用於治療IgA腎病。IgA腎病是腎臟組織系膜區以IgA或IgA為主的免疫球蛋白瀰漫性沉積為特點的原發性腎小球腎炎(Primary Glomerulonephritis,PGN)。
諾華方面指出,慢性腎臟病在中國成年人口中的患病率高達10.8%,有近1.2億患者。其中IgA腎病是最常見的腎小球腎炎,且亞洲人群患病明顯高於歐美人群,我國目前確診的IgA腎病患者約在百萬。目前,患者主要通過常規的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RAS)抑制劑以及皮質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進行治療,然而效果並不理想。大量患者在確診後的10至20年內仍會發展為終末期腎病(ESRD),需要進行透析或腎移植。
2021年,瑞典生物製藥公司Calliditas開發的口服靶向布地奈德遲釋膠囊(Nefecon,耐賦康)獲批上市,成為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50年來首款批准用於治療IgA腎病的藥物。2019年,雲頂新耀與Calliditas簽訂獨家授權許可協議,獲得了耐賦康在大中華地區和新加坡的開發和商業化權利。2023年,耐賦康正式獲得國家藥監局上市批准。
不過,耐賦康目前的價格不菲。2023年4月,耐賦康落地海南博鰲的EAP(早期准入計劃)項目,定價為2.38萬元/瓶(規格:120粒),每月用藥一瓶,治療9個月。在不考慮雲頂新耀合作的基金會補貼的情況下,全部療程費用為21.42萬元。
我國IgA腎病治療仍舊存在巨大的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患者亟待更多可選擇並且可負擔的藥物出現。
在收購Chinook和信瑞諾醫藥之前,諾華已經在IgA腎病領域有所布局。
2023年10月,諾華宣布了Iptacopan的一項III期研究中期分析結果。據諾華集團官方微信公眾號,Iptacopan是一種靶向替代補體途徑的B因子抑制劑,中期分析結果顯示,Iptacopan在減少IgA腎病患者的蛋白尿方面優於安慰劑。諾華計劃基於中期數據,在2024年向FDA尋求加速批准,上述研究預計在2025年獲得最終結果。
此次通過收購信瑞諾醫藥獲得的兩項管線,將強化諾華在IgA腎病治療領域的布局。
Atrasentan是一種口服內皮素受體拮抗劑(ERA)。2023年10月,諾華宣布了Atrasentan一項關鍵III期研究的中期分析結果,該研究在為期36周的中期分析中達到了主要研究終點,諾華計劃基於蛋白尿中期終點分析的結果,於2024年在美國尋求加速審批的機會。
Zigakibart(BION-1301)是一種皮下給藥的抗APRIL單克隆抗體,已於2023年第三季度進入IgA腎病III期臨床研究。
進入2024年,中國biotech的跨境BD交易仍然活躍,延續了2023年中國創新藥的「出海潮」。
據時代財經不完全統計,2024年至今,短短5天內,中國創新藥已經達成了8項跨境BD交易,合計交易金額近50億美元,不過其中以產品管線的直接交易為主,諾華與信瑞諾醫藥是其中唯一一件併購交易。
2023年12月26日,阿斯利康宣布收購亘喜生物,交易價值最高為12億美元,這是史上首個被跨國藥企完整收購的中國biotech。
一名不願具名的生物醫藥投資專家對時代財經指出:「生物科技併購在美國很活躍,是一種常規的商業活動。為了確保併購的成功,必須滿足一系列先決條件。只有當這些條件得到滿足,併購才能順利完成。」
和譽醫藥聯合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官陳椎此前對時代財經表示,大外企併購中國的Biotech,是有難度的。中國Biotech的研發能力等硬實力、不同國家地區的政策法規的差別,以及地緣政治方面,均會對收購形成挑戰。這次亘喜生物被收購,實際上是一個突破,表明從技術層面、操作層面是可行的。此外,在投資邏輯上也會產生影響,此次收購讓大家意識到Biotech退出有一條新的路徑。但此後是否會出現中國biotech的收購潮,仍有待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