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6日,大連海事局發布了一則相關海區禁航通知。
1、萬里征程
3月4日清晨,溫婉的朝陽,伴著海風。大連造船廠廠區內,「遼寧」號航母在6艘拖船的幫助下,駛離維修碼頭,準備進入深藍大海.......
隔日上午,陽光明媚,早春的海風,徐徐吹拂著煙台的海岸。一個十一二歲的孩子,將一艘手工課上製作的木船放入大海。船迎著海浪自由搖曳,浪花打濕他的褲腿。他卻激動地跑回岸上,一邊跑一邊指著大海中隱隱約約的幾艘軍艦,喊道,「爸爸,快看,是我們的大船開過來了!」
從男孩的位置北眺,左手的渤海生機勃勃;右手的黃海卻透著一絲深邃和無忌。1894年9月15日的中午,黃海靠近朝鮮半島的大東溝外海,爆發了一場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蒸汽機鐵甲艦大海戰。戰鬥歷史5個多小時,北洋水師損失致遠、經遠、超勇、揚威、廣甲5艘軍艦,死傷官兵1000多人,惜敗給日本聯合艦隊......
今天,就如男孩所言,這幾艘大船開過來,準備奔赴萬里之外!
2、台灣海峽
3月6日,國防部發言人在回答中外記者問時表示:中國首艘航母,肩負相關科研訓練任務的遼寧艦,應友好國家邀請,3月4日啟程,赴黑海進行訪問及相關訓練任務。
次日,有媒體報道,中國海軍「遼寧」號航母(舷號16)、055型飛彈驅逐艦首艦「南昌艦」(舷號101),以及「遼寧」號編隊所屬的護衛艦「銅陵」號(舷號542)、「日照」號(舷號598),綜合補給艦「呼倫湖」號(舷號965)通過台灣海峽。
3、南海
南海,位於太平洋的西部,是中國三大邊緣海之一,總面積約350萬平方公里。南海作為中國近海面積最大、水深最大的海區,南北縱跨約2000公里,東西橫躍約1000公里。涵蓋北起廣東省南澳島與中國台灣島南端鵝鑾鼻一線,南至加里曼丹島、蘇門答臘島,西依中國、中南半島、馬來半島,東抵菲律賓。通過南海的海峽或水道,東可出太平洋,西可進印度洋。
20年前的2002年2月12日,前蘇聯停建的「瓦良格」號航母在大馬力拖船的拖拽下,進入南海!2002年3月4日,經過627個晝夜、總航程15200海里的漫漫旅途,該艦抵達大連造船廠。全程花費3000萬美元,遠超拍下「瓦良格」號2000萬的費用。
心中有夢,百年不晚!為實現中國建造航母的夢想,國人的付出,遠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1985年,中國海軍就開始挑選合格軍官,參加航母艦長的培訓課程。那時沒有航母,這批優秀的航母軍官,畢業後只能在飛彈驅逐艦上擔任艦長。
這艘停工在港內的航母,烏克蘭人也給算過一筆帳。把它在船廠內拆除,需要2.5億美元,解體後的廢鋼卻只能賣到500萬美元。
因此,在徐增平先生提出個人購買「瓦良格」號之前,烏克蘭方面就曾主動找到中國,「非常希望能把這艘艦賣給中國。」曾任海軍副司令員的張序三中將披露,當時中國曾派代表團5次赴烏克蘭磋商。
但是,十分重視國際觀瞻的美國、俄羅斯、日本、法國、韓國、越南,甚至包括中國台灣,對這次購買提出質疑,要求將「瓦良格」號公開拍賣......
公開拍賣落錘後,依然不願放手讓「瓦良格」回中國的某些國家,又左右土耳其當時主管海洋事務的國務部長米爾札歐魯(RamazanMirzaoglu),阻撓該艦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承擔拖拽工作的ITC公司雇員Joop Timmermans曾說,將「瓦良格」號拖過海峽,其實比駕駛一艘15萬噸油輪穿越海峽更容易,也更安全。
但是米爾扎歐魯在訪美前,回答說:「要麼你讓這艘船自身擁有動力,要麼你把它拆成碎塊運走,否則別想通過海峽。」
「遼寧」號航母,必須去一次黑海!
4、印度洋,不是印度之洋!
「遼寧」號航母編隊通過馬六甲海峽後,即與我海軍在印度洋執行維和任務的第4X批護航艦隊匯合,首次在印度洋組成中國人第一支自己的航母特混編隊。整支艦隊除「遼寧艦」、「南昌艦」、「銅陵艦」、「日照艦」,「呼倫湖」號補給艦以外,還編入了此次護航編隊的「崑崙山」號船塢登陸艦(舷號998)、銀川艦(舷號175)、運城艦(舷號571)、以及綜合補給艦「微山湖」號(舷號887),實現我海軍跨大洋合組訓練的目標。
5、好望角
遼寧艦編隊與第4X批護航艦隊完成合組訓練後。在莫三比克的馬普托島外海,做此次出海以來的首次停留。之後,沿非洲大陸南下好望角!
好望角,又稱「風暴角」,以氣候惡劣、海浪滔天聞名。1488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亞斯(Bartolomeu Dias)航行到非洲大陸最南端的返回途中,發現了這一岬角。自此,歐洲商船和戰艦,可以從此地抵達印度。對於那時歐洲的君主而言,船隊經過這裡,可以兌現更大的慾望,因此得名。
作為世界上最危險的航海地段,海水與岸流形成的「殺人浪」,高達15-20米。當年,「瓦良格」號因為不被允許通過蘇伊士運河,就是從這裡回到了自己的新家!
6、直布羅陀,不只是歐洲的邊界
1869年,蘇伊士運河通航。直布羅陀海峽成為大西洋通往南歐、北非和印度洋的重要航路。到1991年3月18日,英國撤走駐紮在直布羅陀的最後一個營陸軍。直布羅陀就已經不僅是歐洲的邊界,更是歐洲各國幾百年國運的一個縮影。
正如古羅馬的西塞羅指出的那樣,「誰能控制海洋,誰就能控制世界」。隨英國長達287年軍事存在,共生共亡的,是歷史大潮的退卻。一路劈波斬浪,沿大西洋加那利群島北上而來的遼寧艦,就像當年趁大西洋季風南下的歐洲風帆艦隊,巧遇歷史的更迭。
從政治和地理上看,直布羅陀海峽絕非西班牙與北非國家摩洛哥的邊界那麼簡單。從西班牙的拉利內阿,你需要簽證才能進入直布羅陀的城區。你卻不需換籤,就能抵達非洲大陸上的西班牙飛地-休達!從小城拉利內阿眺望有「海格力斯之柱」之稱的「直布羅陀巨岩」,會看到懸掛在邊境檢查站的三面旗,分別代表著英國、直布羅陀和歐盟。
就如當下執意「脫歐」的英國那樣,直布羅陀越來越傾向於自治,而不是回到西班牙的懷抱。這也是歐洲自1991年,蘇聯解體以來的一個寫照。歐盟在努力整合凌亂、破碎的歐洲各國,歐洲卻不斷出現越來越多的國家、飛地和自治地區……
7、愛琴海與比雷埃夫斯港
從希臘雅典市中心出發,只需約半小時車程,即可抵達波光粼粼的愛琴海,比雷埃夫斯港即位於其中。
作為希臘最大的港口,比雷埃夫斯港的歷史可以一直追溯到雅典城邦時期。十多年前,受制於希臘萎縮的經濟和管理問題,比雷埃夫斯港被認為是地中海,最沒有前途的港口。
2008年,中遠海運和希臘方面簽署為期35年的特許經營權協議。在「東方」力量的幫助下,十年間,比雷埃弗斯港從一個衰落中的港口快速躍升為地中海第二大港。貨櫃操作量已從2010年的88萬標準箱增加到了2016年的374萬標準箱,港口全球排名也從第93位升至第38位。
作為中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西端的重要樞紐,比雷埃夫斯港正在為中歐陸海快線,及「一帶一路」建設發揮重要的支點作用。
誠如希臘「材料工業研究與技術中心」(Mirtec)首席顧問迪米特里斯·莫薩斯(Dimitris Moursas)所講:「希臘歷屆政府與幾乎所有處於不同政治光譜的政黨都認同,中國為比雷埃夫斯港帶來了正面的影響。」
此次遼寧」號航母編隊黑海之行,最重要的一次停靠,就是比雷埃夫斯港。
整個艦隊以該港為駐泊地,本著對相關國家和國際通行準則的尊重,遼寧艦僅在「南昌」號的護衛下,進入黑海!
8、悼念異國的朋友
2001年11月3日,託運回國途中的「瓦良格」號航母,在愛琴海斯基羅斯島附近的國際海域遭遇大風暴,它與拖船連接的拖纜相繼被刮斷。11月6日,在距埃維亞島外海80公里附近,拖船Haliva Champion號上的水手Aries Lima在試圖固定拖纜時殉職……
就像國人不會忘記白求恩醫生。遼寧艦、南昌艦在航行經過此處期間。艦隊組織官兵,在艦上為Aries Lima舉行了祭奠儀式。並拉響汽笛,向這片海,拋下了由國內帶來的花環!
9、博斯普魯斯海峽回禮
博斯普魯斯海峽全長34公里,海峽最窄處700米......為了這段黑海出海口,歷史上俄羅斯和土耳其打了無數次的戰爭。
本次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選擇「南昌」號驅逐艦在前,「遼寧」號航母居後的方式通過。航渡期間,一份當年土耳其海洋署向中國提出「瓦良格」號通行海峽時必須具備的20項安全條件的影印件,被一位年輕的水兵,從「遼寧」號艦尾飛行甲板拋進翻動的白色浪花中......
10、黑海
......「瓦良格」號航母,曾在黑海徘徊停留兩年之久。
直到2001年11月1日,博斯普魯斯海峽風平浪靜。土耳其當局從凌晨起暫時關閉這個海峽。上午8時,沒有動力的「瓦良格」號龐大的身軀,在11艘拖船拖行和12艘救難、消防船的前呼後擁、護航拖帶下,進入曲折狹長的博斯普魯斯海峽,以4節航速緩緩前進。
下午2時30分,「瓦良格」號安全駛過海峽最後一個危險的灣角,進入寬廣的馬爾馬拉海......
整整20年後,「遼寧」號航母依靠自身動力系統,與中國的萬噸大驅一起,逆航而上。順利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出現在它曾最難忘懷的地方——黑海!
在當今的世界上,擁有6萬噸級航母完整製造能力的國家,只有兩個,一個是美國,一個是中國!
就如當年黑海造船廠總設計師馬卡洛夫對國防副部長說的那樣,「完成它(瓦良格號),我需要國家計劃委員會、軍事工業委員會和九個國防工業部、600個相關專業、8000家配套廠家。只有偉大的強國才能建造它,但這個強國已經不復存在了。」
雖然像英法俄,都有完整的航母製造技術。但是工業人口數量,限制了他們。僅僅航母產業鏈上下游涉及的技術工人,就至少五百萬人。簡單說,只有人口一億以上,且完成了工業化的國家,才能勉強擁有建造航母的資格——而中國,位列其中!
結束語:很早,就想寫一篇關於遼寧艦與眾不同的文章,因為這裡面寄託著人和物,還有內心的愧疚。今天在此奉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be_t3EBnkjnB-0zmL11.html謹以此為獻給吾妻
本文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