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借錢「高潮」剛剛過去。
為了穩投資穩經濟,地方近期加快發債投向重大項目。根據公開數據,9月份全國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約1.3萬億元,凈融資額約1.1萬億元,均創今年單月新高。今年前三季度,全國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約6.7萬億元,其中新增債券約4.2萬億元,再融資債券約2.5萬億元。
由於今年地方政府新增債券限額為4.62萬億元,而目前已經實際發行約4.2萬億元,新增債券發行已經接近尾聲,僅剩0.4萬億元待發行,新增債券發行進度已經趕超去年。
近期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研究部署一攬子增量政策的落實工作。隨著降准降息等金融增量政策陸續出台實施,未來財政增量政策受到市場廣泛關注。目前不少專家建議考慮增發國債、特別國債、盤活專項債限額等以適度擴大財政支出力度穩經濟。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分析稱,四季度地方債發行結構可能以特殊再融資債為主。
從穩增長的角度看,採取上調赤字、增發國債的可能性較大。從防風險的角度看,發行特殊再融資債可以有效緩釋地方政府債務壓力,新批額度或在1萬億元左右。
6.7萬億元花哪兒了
目前,地方借錢的合法渠道主要是發行地方政府債券。地方政府債券按用途分為新增債券和再融資債券。新增債券是新發行的債券,資金主要用於基礎設施等重大項目、民生項目等的建設。而再融資債券則主要用於償還到期債務本金,屬於「借新還舊」。
今年前三季度地方借錢6.7萬億元,雖然低於去年同期(約7萬億元),但其中新增債券發行規模4.2萬億元,已經略超去年同期(約4.1萬億元),新增債券發行進度(即新增債券發行規模占限額比重)達到約90%,這意味著如果後期沒有增量政策,今年新增債券發行已經接近尾聲。
今年前三季度的4.2萬億元新增債券中,新增專項債券約3.6萬億元,是新增債券的主力。這筆錢究竟用在哪兒?
根據企業預警通數據,今年前三季度專項債資金中,約33%投向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約21%投向鐵路、軌道交通、政府收費公路等交通基礎設施,約9%投向棚戶區改造,約7%投向醫療衛生,約6%投向農林水利等。
根據民生銀行研究院整理數據,前三季度新增專項債資金中,投向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占比為68.3%,新增專項債用作項目資本金比重為9.8%,這兩個占比較前8個月均略有下滑。
另外,今年新增專項債券發行中,出現沒有披露具體實施方案、財務評價報告書、法律意見書的專項債項目,這也被市場稱為特殊專項債,部分資金被認為用於存量項目以及存量債務償還。根據中泰證券研究所報告,截至9月底特殊專項債已經披露發行約9233億元。
除了新增債券外,今年前三季度再融資債券發行約2.5億元,這筆資金主要用於償還到期政府債務,屬於「借新還舊」。
近些年財政收入增長放緩,地方償債壓力加大,地方政府愈加依賴「借新還舊」。
比如財政部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地方政府債券到期償還本金約2.5萬億元,其中約85%都是通過發行再融資債券籌資來償債,剩餘的0.4萬億元才是通過安排財政資金等償還。
財政增量政策受關注
隨著地方密集發債,地方債發行已經接近尾聲。
溫彬表示,截至9月底,新增地方債年內僅剩4041億元限額規模,其中新增專項債額度剩餘3007億元,新增一般債額度剩餘1035億元,預計將在10月底前基本發完,在年底前使用完畢。從各地公布的發行計劃來看,10月新增地方債發行規模為1886億元,加上1067億元計劃償還規模,10月地方債發行規模或在3000億元左右。
不過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背景下,未來是否有新的財政增量政策出台受到市場熱議和期待。
9月26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在部署下一步經濟工作時提出,「加大財政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加力推出增量政策」。
9月2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一攬子增量政策的落實工作。會議提出,每一項政策都要明確責任分工,加快出台實施的節奏,條件相對成熟的政策要馬上推出,需要進一步細化完善的政策要抓緊做好相關工作、成熟一批推出一批。要根據形勢變化,及時研究新的增量政策。
近期隨著降准降息、降低存量房貸利率等新政相繼落地,目前不少專家期待財政方面出台相關增量政策。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恆認為,經濟下行期,相比貨幣金融政策,財政政策能夠發揮出更大的效果,有必要未雨綢繆儲備四季度以及2025年的財政政策。
羅志恆估算,今年廣義財政收入與預算目標收入缺口接近2.8萬億元,因此可以考慮追加年內預算赤字規模、增發國債,確保必要的支出力度,對沖土地出讓收入和稅收下行引發的支出收縮。
他認為,增發國債可以用於失業大學生、農村老人群體等特定群體發放補貼;支持地方化債;探索中央層面成立「房地產穩定基金」,專項用於保交房、收儲等工作,推動房地產「止跌回穩」。
目前不少經濟學家建言增發國債或特別國債,但對於舉債規模、資金使用方向有不同看法。
從近兩年財政增量政策來看,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中央預算調整方案,增發1萬億元國債用於支持災後恢復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另外去年10月至去年底,地方發行特殊再融資債券近1.4萬億元緩釋地方到期債務壓力。
2022年8月國務院通過地方動用5000多億元專項債結存限額,另外央行2022年還調增政策性、開發性銀行8000億元信貸額度,指導設立兩批次共7399億元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支持基礎設施建設撬動有效投資。
多位專家告訴第一財經,今年10月份的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將是觀察財政增量政策的重要時間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