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風光神秘絢麗,總能讓你為之停留,而你路過全世界,拍遍了千山萬水,作品依舊不耐看?如果你有這種類似的感覺,注意!你可能犯了大多數人都會犯的錯誤!以下風光攝影十宗「罪」,看看占了幾條?敢不敢重新審視自己並跳出攝影誤區呢?
第一宗:一切按計劃行事
更正方法:隨時隨地,出門就拍
嚴謹的攝影愛好者喜歡在拍攝前做好規劃,必須是一切最完美時,才會真正出門拍攝,但是拍風光,受到的影響因素並不確定。有時,即使你的計劃天衣無縫,難免陷入無功而返的尷尬。比如:說變就變的天氣,說來就來的大雨,或許適當順勢冒險反而能有出其不意的收穫呢?
第二宗:過分依賴自動曝光檔
更正方法:留心光線,注意曝光
不少攝影愛好者在拍照喜歡使用自動曝光檔,殊不知這種自動曝光檔只能處理一些普通的情況,導致一遇到陰陽面各半或逆光等情況就變「傻」,所以,拍攝時要根據不同情況進行適當的曝光補償。比起過分依賴相機的自動曝光,更有機會拍得出美麗的圖片。
第三宗:構圖教條化,只用三分法
更正方法:嘗試多種風格,彌補經驗不足
三分法是風光攝影里的最經典的構圖方法,但是始終恪守傳統意義上的「準則」會不會禁錮你的思維呢?如果你只是選擇將這些準則融進你的藝術里會不會更好呢?嘗試訓練你的眼睛去辨識線條、圖案和形狀。這些元素可以給你的照片增加結構感,直到你找到不一樣的世界。
第四宗:完全不後期/後期過於嚴重
更正方法:重視前期技能,適當增加後期處理
前期瞎拍,後期瞎調,在沒掌握前後期思路前盲目追求意境,也許能偶爾撞上一兩張大片,但更多的經不起推敲的雞肋片!怎樣才能創作出意境美的風光作品?首先你要擁有一雙訓練有素的眼睛,前期對景物有敏銳的洞察,同時還需要適當的後期調整,經過選擇(包括裁剪、明暗、色彩、適當合成等)從而拍出富有內涵的畫面。
第五宗:器材好,照片一定越好
更正方法:不能依賴裝備,技巧才是硬道理
不同的器材有不同的意義,關鍵在於如何物盡其用。這時候有人有意見了,佳能?你有銳度嗎?你有寬容度嗎?請堅信這句話,任何相機任何器材都能拍,只是相對來說選擇取捨不同而已,不論你是,佳能,尼康,索大,還是賓得,甚至小微單,手機,都沒有關係。
第六宗:凡拍風景,一律廣角
更正方法:廣角不是萬能,切勿使用過度大自然風光神秘絢麗,
拍風光,一般來說還是得靠廣角來營造氣勢,但一定要用28、24甚至14的大廣角才能拍出它的美嗎?其實,在不同的場景下也需要用不同的焦段來表現自己的意圖。嘗試用變焦以及長焦鏡頭,它們能讓你的畫面細節更豐富!你覺得呢?
第七宗:只對一種角度有感覺
更正方法:多一種角度,另一種感覺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蘇軾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不同的角度出不同的照片。如果你總是對一種角度情有獨鍾,那麼你要錯過多少不同的美景?請試著把一灘水窪作為反光倒影的素材,也頗有趣味性,至於其他的角度,就靠自己不斷地發現啦!
第八宗:過度迷戀極簡風格
更正方法:分環境使用,不生搬硬套
極簡風格—用簡單的畫面延伸寓意,這種攝影方法很受攝影人的追捧。但不是所有的場景都適合極簡風格攝影,因此看到場景應先判斷是否適合極簡攝影拍攝,畢竟觸動人心的作品不止這些!
第九宗:不願意故地重拍
更正方法:同一個地方,不同的風景
故地重拍,或許很難發現新奇的興趣點,但去熟悉的場景拍攝往往更省時,能將節省下的時間用以觀察、思考突破常規視角的創新。當你嘗試在不同的時間、角度,或採用另一種拍攝技巧去處理同一場景下的鏡頭畫面時,意外收穫自然就來了。
第十宗:排斥黑白風格
更正方法:放棄鮮艷色彩,發掘黑白之美
「逼格不夠黑白來湊」,這樣的調侃,足以說明黑白照片的魅力。黑白,永遠是攝影的一個經典色,縱觀馬格南大師的很多黑白作品,儘管是在失去彩色元素下的表達,卻能帶給攝影作品帶來獨特的生命力。嘗試黑白攝影,它可以帶我們進入一個單色的世界,你會看到另一種質感的照片!
其實,真正能提升你攝影水平的,除了自己要勤學多練之外,看待事物的角度也是關鍵,這要求你在禁忌和恪守的對立場裡,找到彼此和諧的頻率,所以,請大膽地跳出攝影誤區吧,
拍出有自己風格的作品才是獨一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