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拍好霧景?5個技巧營造出霧的夢幻效果,增強照片的戲劇性

2019-10-12     六點攝影

金秋十月,是收穫的季節,景色也是最迷人的,特別是北方的天氣,這種劇烈的溫差讓許多深受感冒之苦,但也會帶來一些特殊的自然現象,比如說,霧。在朦朧的霧天拍攝,是很不錯的選擇。霧可以營造出夢幻、唯美或詭異、惆悵等不同的氛圍,增強照片的戲劇感——退一萬步說,至少霧景很有新鮮感。不過,要想拍好霧景,你需要注意一些拍攝技巧。

1. 控制曝光

在大霧中,整個世界都是白茫茫一片,相機的自動測光系統很可能會被干擾,判定「環境光很亮」從而導致實際的曝光偏低。所以,如果你想讓霧氣以外的部分正常曝光,可以考慮 0.5-1EV 的曝光補償,這樣的曝光比較「正確」。

你也可以使用 1-2EV 的曝光補償,來創造高調效果,這樣可以創造淡雅柔和的意境,但注意不要高光部分過曝——這一點,可以通過直方圖和高光警告功能來實現。

相反地,你也可以調低曝光補償來製造厚重深沉的意境,為此可以考慮把部分景物剪影化。用哪種方案,具體取決於你的想法和拍攝目的。

2. 選擇時機

當霧氣較濃時,很容易遮蓋住景物的色彩和形狀,拍出來很容易變得灰濛濛一片。拍攝時必須尋找能夠穿透濃霧的光源。

在日出後/日落前 2 小時內拍攝是不錯的選擇,此時的太陽光強度適中,色彩鮮艷,使用逆光或側逆光光位拍攝能獲得很不錯的透視效果和立體感。有時,陽光透過樹叢或遠處山峰、建築時,還會形成光束效果,更是拍攝的良機。

在霧中拍攝城市的夜景往往也有不錯的效果,街燈、車燈等人工光源都能形成氤氳的「光霧」,看著會很有感覺;尤其是在天剛開始轉暗,還沒變變黑時拍攝,效果會更理想。

3. 用好留白

攝影在很多情況下是「減法的藝術」,而留白的運用就是減法的具體體現,這在霧景攝影中尤為明顯。所謂留白,就是畫面中除了看得見的實體對象以外的空白部分,往往由單一色調的背景組成,形成實體對象之間的空隙。

留白可以使畫面構圖協調,減少構圖太滿給人的壓抑感。很自然地引導讀者把目光引向主體。而霧,擁有把本來繁雜的場景轉化為完美留白的能力,變成大片色塊和少數幾個景物的極簡組合,頗有韻味。

運用留白時需要著重控制的是留白與主體的比例關係。如果留白過多而主體過小,會讓人覺得整個畫面過於「空」;留白過少而主體過大,畫面會顯得很滿,也喪失了極簡構圖的韻味。

4. 景物選擇

在霧天中所有景物都會被遮蓋住本來的面目,在構圖時應該更注意形狀、線條和輪廓,通過它們的組合來創造出具有抽象感的畫面。

一些有重複性、線條感強的景物,如路燈、樹叢、電線桿等是不錯的拍攝對象,利用它們的遠-近/大-小/清晰-模糊關係來體現畫面的縱深感。

當你拍攝其它類型的景物時,要注意安排構圖,應儘量讓前景、中景和遠景處都有景物,以利用霧氣造成的景物清晰度衰減而產生的空間感。

由於在霧中,中景和遠景往往相當模糊而細節較差,相對清晰的前景往往成為視覺中心點,需要具有一定美觀性,同時還能和整個畫面的霧氣「留白」形成足夠高的對比。

你可以考慮選擇暗色調(或剪影化)的前景,和高調的霧氣形成明暗對比,造型優美者更佳(如樹枝的剪影);也可以選擇色彩鮮艷、細節豐富的景物充當前景(可以通過後期調色強化色彩)。

5. 後期處理

霧景的後期處理包括以下幾種常見思路:

轉黑白。霧景本身色彩飽和度低,乾脆索性轉黑白,專注於影調的層次感。通常需要增強對比度,如果想營造特殊氛圍可以嘗試增加暗角和噪點。

保留色彩。在霧景中可能會有部分前景景物具有鮮艷色調(如上一章節中的紅葉),可以選擇性增強它的飽和度;也可以在「圖像-選擇-色彩範圍」中,保留你想要的色彩,再把其它部分轉黑白。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因為現在我們有了後期手段,就忽略前期的重要性,霧景拍攝同樣如此。比如說,前期曝光的準確性就十分重要,因為中遠景的清晰度和反差層次較低,如果後期過渡調整容易導致畫質下降嚴重;轉黑白後的照片層次豐富與否,也和前期曝光有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XoDaxG0BMH2_cNUgA0o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