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式的人生沒有計劃,只有條件反射

2019-08-08     叼煙的戈達爾

看完《寄生蟲》後,整個胃都在翻江倒海,正如同電影里那兩個無縫銜接的馬桶。

這邊豪宅地下室,女管家跪在馬桶前瘋狂嘔吐;那邊貧民區半地下,面對噴涌著污穢的馬桶,妹妹毅然決然地坐在上面,仿佛要把所有的骯髒,都堵在下水道里。





兩邊的「寄生蟲」都在苦苦掙扎,看得讓人喘不過氣。

更厲害的是,《寄生蟲》裡面值得玩味的東西太多了,像哥哥一直抱著的那塊石頭、頻繁出現的水的意象、以及隔著螢幕都能聞到的下層人氣味等等。




其實,看電影的時候就一直在想,那塊石頭跟賈寶玉脖子上的玉,有異曲同工之妙。

石頭是哥哥的同學送來的,伴隨著石頭一同而來的,有財富、也有愛情。這個石頭,因此在哥哥心中種下了心病。覺得所有的好運氣,都跟它的到來有關。




所以當爸爸問哥哥,「為什麼一直抱著這塊石頭」時,哥哥表示「是這個石頭一直在黏著他」。




不過到頭來,這塊石頭卻成了一種心理負擔,也成了女管家老公的幫凶,差點害死了自己。




電影的最後,哥哥把石頭放在了一條清澈見底的河裡。其實,再怎麼仔細看,它就是個普通的石頭而已,跟其他石頭沒什麼兩樣。

而有人,則非要給它也戴上「階級」的帽子,比別的石頭高人一等。一旦陷入這種認知誤區,就輸了。




此外,電影中還出現了很多關於水的鏡頭,像雨水、洒水、礦泉水等。話說,「寄生蟲」要想擺脫原本的特殊味道,確實需要水的幫助。

光清洗是不夠的,還要跟主人生活在一起,喝的水也要是名貴的。這樣從內而外,才能克制住原本的味道。




不過蟑螂畢竟還是蟑螂,已經深入到骨髓里了,短短几天是改變不了現狀的。

就比如那個被趕走的女管家,耗費了那麼多年才跟小主人混成一種味道。離開才幾天,再見到她時,已經狼狽地現出原型了。




而「寄生蟲」特質,則在雨夜發揮到最大。

眼看主人不在家,膽大的基澤一家,大白天便開始隨意躺臥吃喝(妹妹居然津津有味地吃著狗糧),還把屋子搞得亂七八糟的。




而媽媽口中的玩笑話也一語成讖,當主人打電話,表示馬上到家時。他們又在第一時間,往陰暗角落裡逃竄,光腳爬行、狼狽收拾……真的跟見光死的蟑螂,沒什麼太大區別。




當寄生蟲遇到寄生蟲時,他們也不會可憐對方,而是會爭搶食物。女管家抓住基澤一家人的把柄後,和老公躺在沙發上,那猖狂得意的表情,還歷歷在目。




其實,無論輸贏在誰那裡,都沒什麼太大意義。

蟑螂存在的最大意義,是具備消化糟粕的能力,即便如此,終將還是會被人嫌棄。




而爸爸殺人的念頭,也是即時的。

按照以往來看,當他看到朴社長捂鼻子的動作時,會下意識地聞一下自己的衣服。




只不過這一次,他意識到自己和女管家老公,就像是兩個蟑螂在打鬥。無論結果如何,朴社長作為圍觀者,永遠是「一棒子打死」的態度。

所以,這一次的條件反射,產生了過激的殺人後果,為自己,也為自己的「寄生」同族。




當然,爸爸最終也沒有擺脫「寄生」的命運,女管家老公的過去,也將是他的未來。

電影的結尾,也只能是哥哥的臆想。以德國人嚴謹的態度,不可能發現不了燈泡的問題。目測,爸爸也將永遠寄生下去。




記得電影中,爸爸有說過一段話,「生活需要有計劃嗎?不需要!沒有計劃,也就無所謂失敗了!」。

爸爸不是沒有計劃,他開過炸雞店、蛋糕店、還做過司機等等。他是當計劃統統失敗後,絕望地只剩下條件反射。




其實,從電影一開始,爸爸就始終一副無動於衷的表情。醉漢在自家門口撒尿,他也滿不在乎,家裡人說他沒種,他一笑置之。

這明明就是一張被生活壓到絕望到臉。




而當他發現「寄生」朴社長的機會時,又重新燃起了希望。他重拾自己幾年前的幹勁兒,背個台詞都興奮得有點上頭,需要全家人指導。




但這種希望也是稍縱即逝的,遭人嫌棄後,爸爸又回到了電影一開始的面無表情。




反觀殺人事件後的其他人,也好不到哪裡去。

少了朴社長的庇佑,老婆、女兒、兒子,大機率也要淪為遭人嫌棄的寄生蟲,還有那個被解僱的司機。




他們最終也將活成不像自己的自己,正如同哥哥在醫院醒來後,看到的那些「不像警察的警察,不像醫生的醫生」。




大家誰也別嫌棄誰,最終的歸屬都是「寄生蟲」。

最後,電影的海報像是模仿了大衛·霍克尼的風格。不得不佩服,「寄生蟲」真的是從名字到海報,再到電影中的每個鏡頭,都在諷刺這個病態的社會。

不禁讓人感嘆一句,「這個世界會好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VD3e2wBvvf6VcSZon_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