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鷺世界》:蒼鷺有擁抱苦難的從容,媽媽的呵護是子女一生體溫

2019-12-29     杜娟

作為首部全景聲自然電影,《鷺世界》通過對鳥類的拍攝勾勒起了一個動人的家庭故事。

這部電影不僅在拍攝和文本敘事方面超出了一般的自然電影,鳥類親情的方面也創作出了令人眼前一亮的鏡頭

以往人類是電影中的主角,因為這是常規故事的主要表達對象,動物是電影的敘事部分,而在《鷺世界》是題材本身所具有的特點決定的。

鳥類做主角,是對於人和自然的情感理解。從女性觀眾的角度來看,電影中有關於鳥類的片段是一種母愛的藝術,是以蒼鷺澤一的成為主線,形成了藝術和主觀理解的情節。

因此,在《鷺世界》中,對蒼鷺是帶有主觀的印記,故事必然也是與情感保持呼應。但也是因為這種主觀性,使紀錄片的表達具有了內在的充盈。

據悉,導演孫寧為了拍這部電影花了五年的時間,截取了黃河中游的河流及懸崖作為透視鳥類世界的切口,並且將占據電影主要篇幅的「生與死」與「新生成長」交叉剪輯,攜帶生存的焦慮,凝望這組「家庭」。

影片中,澤一的爸爸、媽媽、鄰居及路人等蒼鷺的角色先後出場,這正是鳥類族群的呈現。澤一的爸爸因為澤一出生的延遲而離家出走,再也沒有回來。看似普普通通的蒼鷺一家卻因這場變故開啟了歲月的洗禮。

媽媽守著澤一,沒有消極度日,用鳥類智慧和擁抱苦難的從容為孩子重拾了生活的勇氣。之前,澤一的兩個哥哥墜崖,都沒有使澤一喪失父親,而澤一的晚出生是壓垮父親精神的最後一根稻草。

這段劇情對觀眾的觸動特別大,鳥類不像人類有著「世界本惡」的判斷,但他們的智慧是真實存在的,這個時候澤一的媽媽的堅持則擁有了愛的味道。而後藉助媽媽溫暖體溫的呵護,澤一終於出世了。

導演對這段情節進行了原生態的呈現,鳥類子嗣的延續勾連造成了家庭斷裂的可能,這就是生存的真實。而人類在沒有現代化的工具,和鳥類的生存結構沒有什麼區別,這是生命的自愈和傷痛。

必須要提是,澤一媽媽在關鍵節點上的兩次抉擇成為了整片最淚目的印記。

一次是她在澤一爸爸離去後,她仍然堅持把澤一帶大,從鳥的視覺跨越山河飛到自己巢里那瞬間,就是最簡單的真實力量,它將觀眾目光聚焦到澤一的成長,母親的情感也在緩慢流暢的鏡頭中得到升華。

還有一次是,澤一媽媽好幾天沒有回來,後來在一處小溪中發現了她斷了翅。鳥類給人的印象一直是愚昧的,而澤一媽媽因為斷翅無法和澤一說再見,極富象徵意味。這處情節在電影只占了很小很小的篇幅,它卻展示了生命體驗、思想變化和自我心靈等一系列情感,呈現了鳥類的哲思。

通過《鷺世界》對野生鳥的梳理可以發現,每一個物種都不是那樣的晦澀難懂,我們缺少的是一顆發現的心。

不需要視聽的獨樹一幟,不需要語言的凌厲刻骨,不需要弔詭的美學風格,自然光線與細膩的態度就可以完成一部高質量的作品。

導演五年的時間,讓蒼鷺的情感和生活終於呈現在了大螢幕,它們演繹的正是人類的愛、家庭與生存。春夏秋冬,新生、成長、離別、死亡,不是單調的周而復始,那高高飛起的翅膀,承載的是生命的傳承與輪迴的思考。

中國首部全景聲自然電影《鷺世界》將於2020年元旦節全國公映,致成長,敬母愛,1月1日,一鷺有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COfVG8BMH2_cNUg39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