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賞秋不擁擠!隱於西安鬧市的秘境古寺,藏著流轉千年的詩意

2022-09-24     小漁的行旅日記

原標題:國慶賞秋不擁擠!隱於西安鬧市的秘境古寺,藏著流轉千年的詩意

這是小漁的行旅日記,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西安。

進入九月,西安在某一天突然開始涼爽起來,我便真切感知到秋天來了。傍晚散步時,可以聞到幽幽的桂花香,欒樹葉子也開始五彩斑斕,一年之中最美的季節已經來了呀。

不過秋天實在太過短暫,一眨眼就過去了,於是我又開始變得焦急起來——想要去的地方太多,總怕還來不及探訪,冬天就那麼大踏步地走來。

那麼,尋秋之旅,就先從西安城裡開始吧!

某個風和日麗的下午,我背上相機便坐上了前往臥龍禪寺的公交車。長安是中國佛教的第二故鄉,如今的西安城裡古寺名剎眾多,且各個臥虎藏龍。

臥龍禪寺大隱隱於市,它就在西安文昌門裡,離5A景點碑林博物館只有幾分鐘的步行距離,卻基本沒什麼遊客知道。正好,這也成全了這座千年古寺的悠悠古韻。

臥龍禪寺的歷史,比很多人想像的還要久遠。其始建於漢靈帝(168~189)年間,距今已有1800多年,是西安歷史最悠久的寺廟,也是中國歷史最早的三座寺廟之一

翻閱史籍,臥龍禪寺似乎一直很「佛系」。唐朝時期,長安城裡諸多寺廟都煊赫一時,例如大慈恩寺、大興善寺、罔極寺、薦福寺、青龍寺等等,臥龍禪寺則顯得寂寂無名。

到了宋代,臥龍禪寺成為禪宗臨濟派主要道場,佛家地位得到了顯著提升。

清朝光緒年間,慈禧太后西逃長安,因緣際會成為臥龍寺的頭號施主,布施白銀千兩,重修各大殿宇,還留下了「慈雲悲日」「三乘迭耀」等親書匾額,並題寫山門書額「敕建十方臥龍禪林」,可謂一時榮寵加身。

時光荏苒,如今的臥龍禪寺「深藏功與名」,隱於西安城牆根下,成為一處鬧市秘境所在

西安城裡、山裡的古寺我逛過許多,有些歷史中曾經輝煌一時,可現今能夠保留下來已是幸運。臥龍禪寺的「幸運」似乎多了幾分,它占據著城牆根下的繁華地段,卻依然保持著相對較大的規模。

臥龍禪寺坐南朝北,共有五進院落,建築群沿著中軸線布局依次遞進,保持著古典建築的秩序與美感。實際說起來,每進院落的面積都並不很大,但卻因為各種林立碑石、蓊鬱草木,流轉著古韻禪意,走著走著,心便能真正靜下來了。

來時遇到了一隻橘貓,躺在太陽底下懶洋洋的,怎麼逗弄都懶得理人。遇到更多的是鴿子,臥龍禪寺里的鴿子似乎都沾染了幾分靈氣,它們邁著兩隻爪子在地里踱來踱去,竟然一點也不怕人。

我原本感嘆,只有如此古寺,才能真正感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妙處。不過後來我才發現,原來不知道是哪位師傅或香客在地面上撒了穀子,它們正在找吃食呢!

早秋時節,臥龍禪寺里的幾樹桂花正飄著香,銀杏葉子還泛著綠。它們遵守著時間的秩序,輪番上陣,誰也不會搶了誰的光彩。

此時,綠色還是絕對主角,幾陣秋風過後,綠色蛻變為金色,那便是今年最後的斑斕時節了。

如今來臥龍禪寺,可以看到寺內有許多碑石,有幾方還套著玻璃罩子,看起來應該是珍貴的文物。不過關於這方面的記載很少,碑石本身字跡斑駁,我這個門外漢,也沒看出什麼門道。

不過,臥龍禪寺曾經有一方「吳道子畫觀音像碑」是有相關記載的,如今這方珍貴碑石也已經被收藏於相距不遠的西安碑林博物館裡。臥龍禪寺里有它的複製品,也時可以找找看。

千年歷史中,臥龍禪寺中也有不少文物古蹟並沒有保存至今,例如慈禧太后親手所書的「慈雲悲日」、「三乘迭耀」等匾額,都已經遺失不知所蹤。所幸古寺尚存,想想它距今已有1800多年了,人行其中,很難不生出「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的遐思。任世界喧囂,這裡卻很安靜。

最後還是說一些旅遊實用信息,想來的朋友可以參考:

坐標:西安市文昌門內柏樹林街臥龍禪寺

門票:免費

交通:可以坐公交車到「文昌門」或「柏樹林」下車,步行可達。周邊便是西安碑林博物館,適合和三學街、書院門、南門串聯起來,來一次徒步人文之旅。

想了解更多冷門、好玩的旅遊地,歡迎大家關注「小漁的行旅日記」。和小漁一起發現世界更多美景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9667716721205e51e5503a51630448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