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東直門,令北京人懷念

2019-10-23     老北京故事

咱北京的城門有「內九外七」之說,今兒,小編想邀您跟我重走一次東直門,看看它的過去和現在。



翻看歷史,最先修蓋的是哪一座城門並沒有相關記載。但北京的老瓦工、老木工,他們常說東直門是北京的第一座城樓,而且這東直門啊,還和他們的祖師爺魯班有點故事。



建設時間:1267年

距今已有752年

東直門是位於北京城內城東垣北側的一座城門。主要包括東直門城樓、東直門箭樓、東直門閘樓和瓮城。東直門城樓形制與朝陽門略同,尺度略小。後隨著歷史的變遷,北京的發展,東直門僅作為一個地名被留存了下來。



從古至今,東直門一直都是連接城區和郊區的重要位置,曾經這裡還是通往順義、懷柔、平谷、密雲一帶的唯一通道。



東直門火車站

過去的東直門的火車,它執行著重要的運輸任務。



小時候看著那飛馳而過的火車,別提多興奮了。記得有膽大的孩子,還敢把耳朵貼在鐵道上,算計著火車還有多久能開來,膽小的,也就只敢在旁邊看著了。



北京自來水博物館

住在東直門這一片的老街坊,肯定對北京自來水博物館不陌生吧?它是東直門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這裡的前身是咱北京歷史上第一座水廠——東直門水廠,現在博物館的主建築就是原來的蒸汽機房。



東直門鐵塔

明清時,北京城出現了五大「鎮物」,其中就有這東直門外的鐵塔。這裡以殿內供奉的肉身佛而聞名。

大約70年代,鐵塔寺被整體拆除。這座充滿著神秘色彩的鐵塔,徹底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

南館公園

住在這邊的孩子,小時候都來這裡玩過吧?



記憶里的南館公園有蹺蹺板、有滑梯、有假山...這些年,雖然南館公園越修越好,但兒時熟悉的一切都已離我們遠去...



據說過去南館是蘇聯大使館的一部分,後來被隔出來做了綠化。

最容易迷路的地鐵站

除了西直門的換乘站以外,就要數東直門的換乘站最「迷幻」了。



除了看不到盡頭以外,稍不留神...咱就機場快軌入口見了~



東直門豆汁

這家豆汁兒店可開了有年頭了,換過地兒,現在在北新橋二條53號



好多老街坊都說他家現在不如過去了,但小編覺得還行,能喝,就是沒原來稠了。



大華商場

大華百貨位於北新橋路口東北角,最早(應該)是叫北新橋百貨,它開業於1984年,是咱北京最早的超市之一。



一樓傳統櫃檯式,二樓自選,可以說它開啟了自助購物的先河。但在當時,人們並不習慣這種方式,所以,這一樓的人啊永遠都比二樓的多。要說這大華商場出售的東西種類也是特別的全,過去缺什麼東西來這兒買准沒錯。



您還記得小時候跟著家裡人,來大華商場排隊買東西的事情嗎?如今的北京,大商場大超市,多到數不過來,但那些年在大華商場裡的快樂,永遠不會被替代。

簋街

在北京,您說誰不知道簋街。這裡不僅有「麻小」,還有全國各地的特色美食,一到夏天,更是熱鬧到不行。



簋街位於東直門內,二環路東直門立交橋西段,西到交道口東大街東端。

簋街是20世紀80年代後興起的一條繁盛的美食街。最早,這條街上只有幾家飯館,再後來北京的餐飲業越做越好,不少商家看重了北京這個風水寶地,挨著馬路的房子,也陸陸續續被租了出去,改建成了飯館。



當時有很多人騎1小時的自行車就為了來這兒吃頓飯。



寫到這兒,突然有些難過,過去的事情一件件的浮現在眼前,今兒個小編提到的這些只是東直門的一部分,還有很多地方,雖然已經消失,但卻讓人無法忘記,它們像烙印一樣,刻在我們心裡...



最後,跟您分享一首流傳於清末民初的民謠,這其中出現了很多東直門一帶的地名:

《東直門》

東直門掛著匾,

界邊就是俄羅斯館;

俄羅斯館照電影,

界邊就是四眼井;

四眼井不打鐘,

界邊就是雍和宮;

雍和宮有大殿,

界邊就是國子監;

國子監一關門,

界邊就是安定門;

安定門一甩手,

界邊就是交道口;

交道口跳三跳,

界邊就是土地廟;

土地廟求靈簽,

界邊就是大興縣;

大興縣不問事,

界邊就是隆福寺;

隆福寺賣葫蘆,

界邊就是四牌樓。

四牌樓南,

四牌樓北,

四牌樓底下喝涼水;

喝涼水怕人瞧,

界邊就是康熙橋;

康熙橋不白來,

界邊就是釣魚台;

釣魚台沒有人,

界邊就是齊化門;

齊化門修鐵道,

南行北走不繞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92w9m0BMH2_cNUgjxeX.html